对区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55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体育局
  • 索引号:SY00243833X0202200017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长体〔2022〕25号
  • 发布日期:2022-07-18

薛来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体教融合为抓手,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21〕27号)等文件精神,以“资源共享、特色共建、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为理念,充分利用体育、教育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努力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长宁体育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助力打造长宁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全区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加强顶层设计

充分发挥区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区内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协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长宁是全市最早开展实施体教结合的区之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定期开展工作例会,研究制订、部署和协调本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区体教结合工作一直保持有序开展。随着国家进一步提出体教融合,也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从根本上促进体教融合的发展,不仅仅是把体育和教育的资源简单相加,而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才能聚焦重点,形成合力,真正的将“结合”转变为“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二、融合体育资源,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提升青少年运动能力

区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办公室、少体校、有关学校、社会办训单位等多方协作,通过努力构建“普及、提高、专业”三级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发挥体育部门赛事组织的优势

根据今年的区级赛事总体安排,完善班级——学校——区——市学生赛事体系,2022年拟举办的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暨长宁区“青春杯”、“希望杯”中小学生运动会共计45场,比赛项目上在原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的基础上,对标市青少年高水平体育竞赛和学生普及型联赛等市级赛事体系,增加了广播操、跳踢拍、三人篮球等项目,达到了24项,继续在赛事组织、安全保卫、医疗保障、宣传氛围和服务保障等方面锻炼和提升。

同时,拟继续举办“海棠杯”和“延安杯”桥牌赛、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体育课、“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体育季活动、庆“六一”活动等赛事、活动,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普及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

(二)发挥体育部门教练员的优势

一方面,通过向社会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为中小学校提供专业的体育课程配送。今年,区体育局已为延安实验初中、北二小学、古北路小学等8所中小学配送了武术、五子棋、跆拳道等7个项目的体育课程,预计将有2.5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与体验各项课程。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倡导教练员进校园,利用教练员专业性强的特点,与学校体育教师共同带训,提供更多的专项指导,帮助学校普及体育项目,发展体育特色。2021年,经机构调整合并,现长宁区少体校目前实有教练员65人,其中高级教练员14人、中级教练员33人、初级教练员18人。目前已有48名教练进入了延安中学、建青实验学校、天山中学等17所中小学校,利用拓展课或是课余时间,开展体育训练指导,涉及田径、手球、射箭等17个项目。抓好“双减”契机,主动服务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对学校体育专业化指导,促进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推动学校体育水平的提高。对于教练员进入学校兼职体育老师,缓解学校体育老师短缺的问题,目前由于政策缺失,缺乏相应激励机制。

(三)发挥体育部门体育场地设施的优势

多年来,区体育局下属公共体育场馆一直坚持向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优先满足中小学生校外健身需求,公共体育场馆多年来免费或优惠向全区青少年开放体育场馆设施,全年参与游泳学会班、网球进校园课程等人数近千人。自07年起,体教两家每年在公共游泳馆为全区26所小学近五千名四年级学生开设游泳课。未来,随着长宁国际体操中心、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的陆续落成,将有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可供区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三、融合教育资源,夯实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

多年来,我区始终坚持“输送第一”的指导方针,以少体校为主导,形成以游泳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以游泳、射击、手球、垒球四个项目的区、学校办二线为重点,形成少体校、体教融合办训学校、社会力量三轮驱动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一)发挥教育部门学校场地的优势

由于区属公共体育场地资源有限,特别是长宁国际体操中心实施重建后,真正属于区体育部门可供训练的场地仅有长宁温水游泳池(游泳项目)、长宁网球场(网球项目)以及长宁少体校(重竞技、体操等项目)、长宁军体校(射击项目)四处,甚至连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径场都没有。如田径项目,区田径队甚至一度在苏州河畔的健身步道上训练,训练效果和训练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如足球项目,今年我区将有6支足球队伍参加市运会,区体育局没有足球场,学校可供训练的标准足球场也不足;如排球项目,没有专门的室内训练场地,而正式比赛都是在室内馆举行。其他项目的训练使用场地也有不充分或保障条件有欠缺的问题。我区目前共开展项目39个,其中奥全运项目32个(除海模、棋牌),注册运动员人数达2315人,现有场地资源无法承载区里数千名业余训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大量项目的训练需要依托学校场地,填补长宁业余训练场地不足的劣势。

2020年起,区体育局与延安中学签订了合作办训协议,以田径、游泳、羽毛球、网球为合作项目,借助延安中学的优质场地资源,开展业余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姚连生中学、天山中学、娄山中学等学校也为区业余训练提供羽毛球馆、田径场等场地支持。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细化解决:每年暑期都有不少学校有大修安排,训练场地也无法使用;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严格执行封闭化管理,未能实施分类化管控,教练员和外校学生运动员无法入校训练;双减后课后延时服务和业余训练的时间冲突导致无法正常训练等。

根据体育场地普查结果,十三五期末,长宁区学校体育场地面积为教育行业体育场地面积总共321976㎡,326片场地,其中高教系统体育场地26片(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场地面积50644平方米,普教系统(含外籍学校和职校)300片,体育场地面积271332㎡,尚有许多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可供发掘和利用。下一步,在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协调沟通下,将继续打通渠道,促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场地资源向区业余训练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二)发挥教育部门学校管理的职能

据统计,区教育局所属学校有50所(不包括特殊学校),在校中小学生约4万,每年中考人数2000人左右(全市最少),在学生和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打通选材、升学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持续培养。

以本次学校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项目布局为契机,建立健全优秀体育苗子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鼓励和支持体育系统教练员进校园选拔苗子。对于优秀运动员苗子,在学籍管理上给予政策支撑:如对于输送二线的运动员,尽可能为其保留学籍,保证其顺利毕业、升学;对于运动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在升学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建立从小学到高中学段的有效衔接。将体教融合工作实施情况纳入校长考核体系,对于工作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长宁区体育局

2022年7月1日

联系人姓名:张婷婷 苏玉菁     联系电话:22051204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        邮政编码:200050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