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宁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 042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
  • 索引号:SY0024382256202400040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社会福利
  • 发文字号:长民发〔2024〕18号
  • 发布日期:2024-05-09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沈  昕

房梦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银发经济”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长宁区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末,全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3.1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0.2%,未来几年,老龄化程度还将不断加深,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月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文件,从民生事业、产品供给、培育产业、优化环境等多方面,为老龄经济规划了顶层设计,并提出26项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长宁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引领、多措并举,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二、对提案建议的答复

(一)、聚焦群众关切,发展民生事业

强化规划引领,会同区规划资源局编制《长宁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充分发挥政府托底保障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存量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和优化;推进养老基本服务覆盖常住人口,逐步实现养老服务均等化,提升对独居、高龄、失能失智等重点老年人群的服务能力,结合区域人口特征和发展导向,引导新增养老服务设施向需求集中区域配置;对市场类的养老设施给予政策引导,满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鼓励发展复合功能养老机构,不断完善集社区托养、日间照护、助餐服务、医养结合、健康促进、智能服务、家庭支持、养老顾问、精神文化等“2+6+x”养老服务功能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布局。聚焦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制定《关于提升长宁区老年助餐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多元多样为老助餐服务,全区共建有社区长者食堂19家,为老助餐点93家,长者餐桌10家,供餐服务供客能力达到1.7万客。各社区长者食堂因地制宜嵌入智能结算等场景应用,推出长者优待服务、“小锅菜”个性服务、膳食讲座等特色服务,提升为老助餐的品质和温度,长者食堂服务质量在2023年度市级监测中位列中心城区首位。全市首个“数字养老主播”正式入驻社区长者食堂。做好养老服务补贴工作,深化探访关爱机制模式,不断完善家庭非正式照料体系,自2021年首批参与上海市市场化适老改造试点项目以来,长宁区累计为1510户老人家庭实施居家环境改造。强化医养结合,在机构层面通过养老院与护理院整合设置、内设医疗机构、与属地医疗服务机构签约服务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在5家养老机构落地“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社区层面,积极推广“‘三站一体’为基础、康养驿站为补充”的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居家层面,为有需求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档案等服务,打造“长护险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家庭照护床位”为补充的失能老人照护体系,长护险服务对象约13000人。

(二)、优化供给结构,提升质量水平

推进养老床位结构优化完善,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本市“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新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和护理型床位改造给予扶持,引导有条件的养老资源投入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领域,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全区保基本养老床位总数达4579张,护理型床位总数达3688张,建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475张,为基本养老服务和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提供有力支撑。强化数字赋能,抓好信息系统整合、场景应用开发和服务能力提升,建成2家智慧养老院,推进“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项目全区覆盖;为3000户高龄老年人家庭安装烟感报警设备,为2519户符合条件的独居老年人提供智能水表监测,智能语音外呼服务覆盖全区有需要的独居老年人,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打造长宁区“数字民政”信息管理平台,重塑养老机构监管流程,在政务微信上开创全市首个养老机构管理轻应用,推动实现全区民政业务板块集成共建,数据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养老政务服务能级。

(三)、聚焦多元需求,促进产业发展

深化养老服务多元融资拓展,主动探索“政、银、校、企”在养老服务领域合作,着力完善由政府牵头、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业,成立全市首个资金总规模达300万的区级养老服务专项基金,形成投资合力,进一步发挥“蓄水池”和“助推器”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养老+行业”发展模式,鼓励物业、家政、医疗、文旅、体育、地产、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养老产业,培育一批养老头部企业和服务品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进养老服务行业党建“同心圆”进一步提档升级,推动构建“凝心聚力、协同一致、优势互补”的党建联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下,发挥各方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放大长宁营商服务“磁场效应”、行业资源集聚“规模效应”和养老服务全链“辐射效应”,合力保障民生福祉、促进产业联动、助力社会公益,围绕食品捐赠、养老公益、医养结合开展签约协作。创设长宁养老赋能“楼门口”服务体系——养老“颐小时”品牌项目,将养老政策咨询宣讲等服务配送至白领楼门口,助力营造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四)、加快人才培育,强化要素保障

制定落实《长宁区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持证率“达标”计划、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尖兵”计划、养老服务机构金牌管理者“选树”计划与养老服务护理等级“提质”计划,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体系。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设老年护理大专班、中专班,鼓励养老管理人才学历提升。进一步完善养老护理员稳岗措施,落实市区两级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等补贴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确定护理员工资水平,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强化需求导向,逐步引导完善养老机构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心理服务人员配置,以及医护人员针对性培养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银发经济”,根据市、区统一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消费高地。通过不断培育引进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推出多元化养老服务产品,促进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养老服务品质更加卓越。

真诚地感谢您对我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期待着您进一步指导。

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   

2024年5月6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长宁路1436号   邮政编码:200051

联系人姓名:许晓萌                  电话:60198927

电子邮件地址:xuxiaomeng@shcn.gov.cn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