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
《长宁区规划资源局2025年工作计划》已经2025年2月24日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长宁区规划资源局2025年工作计划》
上海市长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年2月26日
附件
长宁区规划资源局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规划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持续推进规划资源工作取得实效,为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作出更大贡献。
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规划编制研究,引领转型发展。一是加强苏州河沿线地块规划编制研究,深化和落实单元规划实施评估建议,统筹协调各种类型空间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复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彰显历史风貌,激活区域空间活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二是开展愚园路城市更新项目规划编制研究。推进重点地块城市更新方案研究论证,引导企业因地制宜,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定位,盘活存量低效资源,更加适应风貌街区功能定位,同时补齐区域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口。
(二)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优化空间布局。一是强化土地收储力度。根据储备计划安排,推进重点地块的土地收储工作。进一步深化区企合作,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相关地块收储准备工作。二是有序开展土地出让。继续配合产业部门开展土地招商,聚焦区重点发展产业,做好重点地块的土地出让前准备工作。三是持续推进全景式城市更新。聚焦重点城市更新项目,结合产业用地绩效评估和市属国企“四个一批”工作,激活权利主体更新意愿,分类施策,加快推进存量低效资源的转型,争取与市属国企签订区企合作框架协议,为后续盘活转型提供基础。
(三)加强规划项目管理,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项目建设,会同建设单位打磨建筑设计方案,以高质量规划设计赋能城市空间品质。做好在建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提前开展业务指导,服务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助力经济载体早日发挥效益。
二、持续打造高品质城区
(一)持续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行动落地。研究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综合论证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推动实现均衡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二)持续助力“两旧一村”项目。深化“两旧一村”零星改造项目的方案研究和优化,积极与居民保持沟通,听取居民、专家和相关部门意见。做好从规划许可、竣工验收、产证办理等全过程服务,积极推进旧改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改善城区居住品质,保障民生福祉。
(三)持续做好加装电梯工作。深入研究原先评估为创造条件加装的电梯,细化创造条件的方向和举措。在试点完成加梯平层入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加装电梯平层入户方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品质,规范工程建设
(一)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扩大建设项目规划资源全环节、全要素管理范围,做好项目审批全过程的咨询服务,推进规划资源事务管理一体化,落实“多测合一”“测算合一”“验登合一”有效做法。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一证多验”,为项目竣工创造有利条件。
(二)优化审批管理服务事项。一是落实规划审批豁免事项。加强项目指导,提前研判风险,守住底线,推动符合要求的附属设施更快更好地建设。二是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做好竣工档案审查与接收各项工作,强化全过程服务意识,提前介入建设项目,推广建设项目竣工档案编制承诺制,开展档案收集、整理、编制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推动建设单位及时合规编制竣工档案。三是加强立面审批管理,引入社区规划师参评制度,共同参与专家评审会,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三)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一是巩固长三角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工作,落实统一的办事指南和服务标准。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引导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跨省通办”带来的便利。二是提高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服务能力。结合服务大厅更新改造,进一步优化窗口和人员配置,加强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畅通跨部门信息交换,推动线下好办、快办。三是推动各类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全程网办”。打造“全链条网办服务”,推动实现更多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网上易办”向“网上好办”转变。
(四)强化建设项目现场监管。一是优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开展常态化监管,实时掌握项目动态。二是落实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动态监管划拨、出让土地情况,确保建设单位履行合同约定内容,保障按要求落实土地开发,实现城市功能。
(五)持续开展地图专项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督促涉事企业主动改正。做好线下巡查工作,持续跟踪服务企业的地图审图、测绘资质申请等,支持保障企业合规使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