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建议项目

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征集中

关于《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的起草说明

一、制定《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的必要性

为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开门征询、问计于民,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长宁区融媒体中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长宁区始终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将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有机衔接,有力确保项目任务的高质量建成与高质量运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的起草过程

为广泛吸纳公众意见,征集公众对《实事项目(草案)》的意见建议,我办于2024年9月8日至2024年10月31日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广泛征集与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受益面广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环境、食药安全、就业创业、健康养老、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配套等各方面的项目或建议。按照重大行政决策流程,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

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8日

为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开门征询、问计于民,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长宁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长宁区融媒体中心,面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快来参与吧!

一、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10月31日

二、征集内容

征集与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受益面广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环境、食药安全、就业创业、健康养老、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配套等各方面的项目或建议。

三、征集原则

1. 公共性

项目应具有全局性,能够反映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和意愿,项目实施能让大多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可行性

项目应充分考虑长宁区发展实际,具备操作可能,并能够在2025年当年实施、当年完成、当年见效。

3. 精准性

项目应紧紧围绕民生领域工作短板,围绕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细节上着手,谋实、谋准、谋细。

4. 可评价性

所有立项实施的项目均会在2025年当年开展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第三方评估工作,项目成果必须可衡量、可评价,能够在当年年末体现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四、线上征集方式

方法一:

打开“支付宝”搜索“随申办”,或登录“随申办”APP,通过互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建议征集——专栏里的“征集令”版块,在“长宁区公开征集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下提出意见建议。

方法二:

登录“随申办”APP,搜索进入“长宁旗舰店”,进入“特色服务”板块中的“人民建议征集”版块,直接向属地街镇提出意见建议。

方式三:前往就近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或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提出建议。方法四:在本文文末处留言,提出意见建议。除了线上征集之外,长宁区还将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面对面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欢迎感兴趣的居民留下具体联系方式,将择机邀请大家建言献策!此外,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将会同长宁区有关部门,对市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分析论证,作为确定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建议项目的重要参考。

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8日

《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解读

一、公众应当如何对提出实事项目提出意见建议?

2024年9月9日至2024年10月31日期间,公众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形式提出意见:

1. 打开“支付宝”搜索“随申办”,或登录“随申办”APP,通过互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建议征集——专栏里的“征集令”版块,在“长宁区公开征集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下提出意见建议。

2. 登录“随申办”APP,搜索进入“长宁旗舰店”,进入“特色服务”板块中的“人民建议征集”版块,直接向属地街镇提出意见建议。

3. 前往就近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或人民建议征集邮筒,提出建议。

4.在区政府门户网站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线上征集公告下留言。

二、征集的实事项目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与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受益面广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居住环境、食药安全、就业创业、健康养老、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配套等各方面的项目或建议。

三、公众提出事项建议应当注意哪些要点?

公共性:项目应具有全局性,能够反映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和意愿,项目实施能让大多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感知、得实惠,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行性:项目应充分考虑长宁区发展实际,具备操作可能,并能够在2025年当年实施、当年完成、当年见效。

精准性:项目应紧紧围绕民生领域工作短板,围绕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细节上着手,谋实、谋准、谋细。

可评价性:所有立项实施的项目均会在2025年当年开展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第三方评估工作,项目成果必须可衡量、可评价,能够在当年年末体现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四、为民办实事项目如何确定?

项目在策划和设计阶段,会全面考虑了长宁区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方向。通过对区内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入分析,确保项目规模与区域发展需求相匹配,既能够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又能够为长宁区的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在实施计划上,能够在2025年当年实施、当年完成、当年见效,具备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益。

五、上一轮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如何?

截至目前,2024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的12个项目26项任务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把民之所想落到实处,是为民办实事项目追求的目标。一直以来,长宁区始终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将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有机衔接,有力确保项目任务的高质量建成与高质量运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9月8日

经审查,该文件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未发现文件存在违法或者明显不当情形。未发现存在制定程序违法情形。

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20日

2024年12月10日下午,常务副区长岑福康主持召开区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

会议听取区府办关于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2024年完成情况和2025年建议项目征集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于《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的公众参与情况报告

根据《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规则》《长宁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相关规定,2024年9月我办组织开展《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草案)》(以下简称《实事项目(草案)》)公众参与活动,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吸纳社会各界对《实事项目(草案)》的、意见和建议,使《实事项目(草案)》的编制过程成为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形成共识的过程。

意见征集过程中,我办将《实事项目(草案)》推送至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借助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四进”机制将《实事项目(草案)》主动推送至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公众参与联系点。现将公众参与情况报告如下:

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广泛吸纳公众意见,征集公众对《实事项目(草案)》的意见建议,我办于2024年9月8日至2024年10月31日通过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在征询期内,未收到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

二、专项征求意见

2024年10月我办专项征求社区居民、在校师生意见建议。共收到3条意见:

1、希望能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辅导。

2、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提供更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

3、加强交通引导,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第1、2条建议已采纳,纳入备选方案。第3条建议将转交有关单位研究。

三、问卷调查、民意调查

2024年10月我办于区政府门户网站开展问卷调查,于区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机开展民意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决策事项的意见建议。共收到42份结果,问卷显示,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最受市民欢迎的项目是“新增400个公共(含专用)充电桩、10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推出5处以上区级“家门口的好去处”、18个居民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推出不少于200场公益性文艺演出、400场阅读推广活动、1000场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以及1000场艺术导赏、展览展示、微旅行等特色活动;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指导不少于1800课时”、“完成周家浜全线2公里健身步道贯通;新建虹桥体育公园市民健身步道;改建虹桥河滨公园篮球场;新建改建1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另收到1条意见:提供更多公益文化艺术活动,特别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该意见已采纳,纳入备选方案。

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1月10日

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序号

项  目

1

完成3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2

新增1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3

改建2个市民运动球场、1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1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4

新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

5

培训1100名持证应急救护员

6

开办28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10个小学生爱心寒托班

7

完成5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无障碍改造

8

完成1000台住宅电梯远程监测装置配备

9

改建50张认知障碍床位

10

为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水表

11

在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增配222台自动式体外除颤器(AED)

1月9日,参加长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的227名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对26项2025年区为民办实事候选项目进行无记名投票,票决出23项2025年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天(1月10日),长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闭幕会上予以宣布。

2025年长宁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根据得票多少排序)

1

完成3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2

新增1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

3

改建2个市民运动球场、1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1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4

新建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

5

培训1100名持证应急救护员

6

开办28个小学生爱心暑托班、10个小学生爱心寒托班

7

完成5个公交站台适老化无障碍改造

8

完成1000台住宅电梯远程监测装置配备

9

改建50张认知障碍床位

10

为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水表

11

在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增配222台自动式体外除颤器(AED)

12

新增2家开展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13

开展“五个一千”文化惠民项目,包括1000场全民阅读活动、1000场文艺演出、1000场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以及1500场艺术导赏、展览展示、微旅行等特色活动,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指导不少于1800课时

14

帮助26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15

筹措建设300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

16

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500人次

17

完成200户年满60周岁本市户籍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性改造

18

建成2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

19

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实施“5+2”(每周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

20

开办20个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

21

新建2座口袋公园

22

完成20间“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居室微改造

23

打造“新页书房·亲子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