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泾镇淞五居民区的绿园十村,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是售后公房小区。小区常住人口约2000人,户数与停车位比例接近3:1,停车难题长期困扰着居民。每天早晚高峰,“上班出不去、下班进不来”成了居民的真实写照。由于停车位匮乏,车辆侵占人行道等现象频发,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及安全隐患。
为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题,淞五居民区党总支发挥引领作用,凝聚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力量,通过“四百大走访”、组织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居民诉求,共同商议解决方案,鼓励居民参与。在持续探索中,尝试采用机动车管理新方式,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有效缓解停车难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感显著提升。
淞五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整合各方资源,迅速成立了由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共同参与的“停车治理项目小组”,在“停车难”的痛点难点问题上,广泛听取民声,解民所忧。治理初期,项目组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调研工作,不断了解居民需求,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同时,项目组还针对停车问题多次开展座谈会,分析治理难点、痛点,寻找居民共性需求,一起探讨解决思路,为破解当下难题进行“把脉会诊”。在通过问题分析后,项目组发现,“停车难”的最大痛点,就是日益增长的社区车辆与现有停车位严重不匹配,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居民矛盾,社区安全隐患等连锁反应。在明确治理核心后,“停车治理项目小组”还积极学习其他小区关于停车治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在立足小区实际情况下,寻求治理更优解。
在明确治理核心问题后,“停车治理项目小组”迅速响应,全方位排摸小区停车现状。包括在居民下班后排查小区实际停有车辆,结合物业登记数据,做好“车户”信息登记,尤其了解掌握小区内外来流动车辆停车信息;排查小区绿化、广场等公共区域现有资源,向内寻求增加停车位的办法措施;调研小区外部情况,包括周边企业、商铺,公共区域等停车场使用情况,向外寻求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可能性。针对排摸情况,项目组及时做好数据记录,并建立小区车辆“信息库”,小区内外“资源库”,为后续难题破解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在充分调研与细致排摸之后,“停车治理项目小组”召集车主代表等群体,大家以社区公共区域的调研结果为依据,展开深入讨论,共同谋划。经过一番实地勘察与反复研讨,最终决定对小区内的公共卫生死角和闲置荒地进行整治改造。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新增了39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资源紧张的局面。同时,为解决“乱停乱放”“违规占道”等不文明停车现象,居委会、物业、业委会联合居民代表,共同商讨并制定了《小区停车管理规范》,并通过社区公告栏、业主群、上门宣传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该规范,引导车主树立文明停车意识,自觉做到不占道、不违章停车。此外,在小区道路进行重新进行划线,明确车辆行驶和停放区域。物业安排专人每日做好车辆停放引导工作,加强对外来流动车辆的管理,及时劝退长期占用停车位的“僵尸车”,最大限度地释放停车空间。
在破解“停车难”问题中,淞五居民区党总支持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持续凝聚“三驾马车”合力,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凝聚民心民力,合力击破治理难题。下一步,淞五居民区将进一步向内挖潜,向外拓展,持续弥补小区内部停车位不足问题,进一步扩大停车供给,从根本解决停车难问题。不仅如此,淞五居民区还将继续完善共商共议平台,鼓励居民积极发声,共同探讨社区事务。通过平台的搭建,让“居民事居民议,社区事共同管”的自治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充分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使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