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长宁区全民健身工作要点》的通知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体育局
  • 索引号:SY00243833X0202300046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体育
  • 发文字号:长体〔2023〕11号
  • 发布日期:2023-03-27

现将《2023年长宁区全民健身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2023年长宁区全民健身工作要点

                     上海市长宁区体育局

                             2023年3月24日

 

2023年长宁区全民健身工作要点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长宁区全民健身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围绕《长宁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数字化,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推动长宁体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拓展市民身边的高品质健身空间

(一)推进实施《长宁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结合城市更新项目,进一步增加苏州河沿岸、公园绿地、居住小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区域的健身设施。有效利用闲置用地、屋顶、地下空间、老旧厂房和高架桥下等“金角银边”,建设各类嵌入式健身设施,完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

(二)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3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20个,健身示范点4个,社区市民健身驿站2个,市民运动球场4个,更新30个健身点250件健身器材,持续增加市民运动球场等项目中羽毛球场地的比例,落实建设标准,完善设施功能,注重提档升级。

(三)稳步推进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临空体育中心(暂名)等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申报虹桥体育公园为园区型都市运动中心,拓展市民身边的健身休闲空间。

(四)会同区民政局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力争十个街镇全覆盖,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回应老年人运动健康诉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长宁区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办法》实施,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常态化巡查维护和督导,落实更新维护的属地化管理责任。保障公共体育场馆、社区公共体育场地向市民安全有序开放,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配合教育部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六)组织开展新一轮体育消费券配送,完善线上信息化配送平台,优化助老、游泳、羽毛球等专项券,加强定点场馆招募和管理服务,落实助企纾困,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七)完善“乐动长宁∣运动地图”数字程序应用,提升区内公共体育场馆(地)设施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满足市民多元化的体育参与需求

(八)加强“乐动长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建设。优化资源整合,完善市级、区级、街镇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体系,推广线上线下“双线”办赛新模式。积极承办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等市级赛事活动,支持开展“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一居(村)一品”等200余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社区园区、楼宇运动会等市民身边的体育赛事,普及推广武术、健身气功、智力运动、科技体育等非奥项目,满足各类人群健身休闲需求。

(九)凸显长宁体育品牌赛事影响力。依托长宁外环生态绿道的优势,办好2023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2023年上海市级机关运动会开幕式·上海城市徒步嘉年华活动、2023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上海站等体育赛事。与五星体育媒体、洛克体育合作开展羽毛球、网球、棋牌、篮球等系列长宁特色品牌赛事,拓展中外青少年体育活动,持续提升长宁全民健身影响力。

(十)党建引领“凝聚杯”重点行业党建联盟运动会及“楼门口”服务体育赛事。推广白领“午间一小时”体育活动,为楼宇白领提供国民体质测试服务、科学健身指导宣传;进行工间操、拉伸操以及健身操教学指导;举办飞镖、剑道、冰壶等时尚体育项目。

(十一)广泛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进一步提高各街镇达标测验覆盖率,增强群众体育意识、激发体育锻炼行为。组织社区体育锻炼达标赛,创新测验组织形式,使赛场成为全民锻炼达标的舞台,提高市民参与达标测验活动的积极性和感受度。

三、加强科学健身服务指导,提升市民健身锻炼意识和健康水平

(十二)积极落实“健康上海”、“健康长宁”目标和任务,完善“体医养融合”机制,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持续开展非医疗健康干预,会同卫健委等部门组织“体医交叉培训”,加强“运动处方师队伍”建设,合理指导市民健康吃、科学练、防慢病、治未病。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医生等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十三)构建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新体系。发挥体育服务配送平台作用,落实全区各街镇“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讲座、健身技能培训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进楼宇、进企业、进单位。积极开展区级社区体育服务技能培训和课程配送,全年计划配送课程30余项,技能培训配送200课时以上,促进社区体育俱乐部规范发展。

(十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站点建设,推动与项目协会共同培育人才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比不低于常住人口的2.5‰。引导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做好科学健身指导、社区体育设施巡查管理、赛事活动组织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十五)完善市民体质监测工作,进一步落实市、区、街镇三级市民体质监测网络。依托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站点,为社区居民和职工提供体质检测服务,提高市民体质优良率。全年计划完成体质监测样本不少于10000人,达标率不小于98%。

(十六)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健身需求,加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服务,推广智慧健身、线上健身,宣传普及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

四、提高全民健身治理能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十七)在区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框架下,构建政府指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大健身”格局。推进“体教”“体文”“体旅”“体医”“体养”“体绿”等领域融合。

(十八)持续做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创建工作,指导虹桥街道巩固上海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创建工作成效。支持符合条件的街镇创建上海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树立全民健身社区治理典范。

(十九)继续围绕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目标和任务,贯彻落实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600指数)评估要求。筹备全民健身“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持续推动我区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落地见效,完成《2022年长宁区健身设施补短板评估报告》。

(二十)加强高危险性行业管理,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落实游泳场所夏季开放服务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意识,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充分动员游泳行业从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落实责任,组织开展游泳池负责人、救生组长、水质工、卫生管理员等从业者培训,确保游泳场所安全、卫生、有序开放。

(二十一)进一步规范体育类社会组织管理。加强体育类社会组织规范化指导,贯彻落实区社团局“五分离、五规范”要求,督促不符合要求组织进行整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体育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社会组织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挥街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功能,推动社会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件:1.2023年长宁区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预排表

2.“乐动长宁”2023年长宁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预排表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