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程遐梁
倪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体操中心整改项目管理,助力长宁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建设规划用地面积322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121平方米(其中:地上33105平方米,地下84015平方米)。
改建后的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为一个地上3层共49.2米、 地下4层共19米的综合性甲级钢结构球体形状综合性建筑, 包含一座主体操馆和一座训练馆。主体操馆有一大一小两个比赛场馆上下叠加,大比赛场馆尺寸70*40米,最多可容纳5611名观众,可承办国际体操赛事等大型体育赛事以及相关商业演出;小比赛场馆最多可容纳观众1170人,可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本次改造工程极大地利用了有限土地资源,在同一建筑体内复合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文艺演出、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增加了大量为市民服务的公益性用房,加之建设过程中低碳绿色技术的运用,极好地响应了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要求,符合城市更新内涵提升、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场馆将“破茧成蝶”
本次改造工程综合考虑原体操中心全民健身用房不够、体育功能配套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培训、体育商业、体育社交、休闲的需求等因素,主体操馆的改造在功能上设计为文体结合复合功能定位:大空间上下叠加,多功能使用。地上建筑包括主体操馆和训练馆;地下空间包括体育健身、训练用房、车库、人防等。
地上主体操馆下层为比赛厅,满足国际体操赛事及全国性篮球、排球、手球、拳击、武术、柔道、跆拳道等比赛及训练的功能,也可作为文艺演出的场馆,活动座席灵活布置;上层为多功能训练厅,可作为比赛、训练、健身、会议、小型文艺演出、社区群众活动等空间多功能使用。主体操馆和训练馆除了赛事主要功能,还设计兼顾日常体育训练、攀岩、小型室内高尔夫、棒球、门球、羽毛球、篮球、轮滑、足球、拳击、格斗、电竞、会议、产品展示展销、新闻发布、文艺演出等文体结合的复合功能。
地下空间主要为以全民健身为主的体育功能用房,开发空间广泛,功能可以包括运动健身、青少年业余体育培训、老年康复保健等,依托专业运营团队,拓展数字智能健身领域,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健身体验。在下沉式广场附近设计了为周边居民服务的城市超市以及7米宽室内地下环形公共健身通道,同时还设计为市民提供15分钟便民社区生活圈节点服务,如健身环道、便民驿站、体育文化之路等。
二、依托本土大型国企专业实力,精准施策,全面把握时、度、效
目前,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大部分处于基础施工阶段,项目施工单位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均为上海本地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力量相对较强。项目现场常驻总包管理人员约50人,监理人员约20人。此外,区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作为建设单位,还聘请了专业的代建团队:上海新长宁(集团)有限公司协助管理项目现场。
区建管委作为建设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体操中心项目的日常质量及安全监管工作。2024年度,区建管委对该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监督16次,项目安全质量整体受控;为确保基坑工程施工进程顺利,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区建管委多次至现场协调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相关事宜。下一步,区建管委将继续加强监管,对参建单位人员履职情况、各阶段按图施工、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设计文件要求、无障碍相关设施的落实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工,并组织好该项目的综合竣工验收,为项目顺利交付等提供技术支撑。
区财政局依据《长宁区政府投资管理办法》《长宁区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监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会同区发改委于2017年对体操中心项目委派财务监理单位。财务监理单位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资金监控、财务管理、投资控制等工作,协助建设单位、代建单位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区财政局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持续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区体育局指导建设单位落实推进工程计划,协调各专业单位及相关部门,解决进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长宁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研究项目推进措施,确保工程进度。
区发改委继续从项目规划、项目审批、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容局等相关部门同步加强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的服务指导,加强对该建筑工地的现场检查,为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推动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目前,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尚在建设中,运营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围绕“以推进城市更新、发展社会事业、增强体育魅力等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长宁发展。基本建成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加快向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迈进,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让全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体育板块的高效运营,发挥公益目标及社会效应,保持场馆公益属性,加强服务管理,提高市民满意度,合理配置和开发场馆资源,开展多元经营,提高场馆使用率,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四、下一步打算
区发改委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将会同区建管委、区规划资源局等部门,积极听取并吸纳各方的宝贵意见,围绕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增加多层次的健身区域,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在项目立项时,针对性做好立项前的指导工作,进一步落实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在财政紧平衡背景下,会同区财政局,多渠道筹措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资金,创造条件争取更多上级补贴资金,统筹调配好区财政资金支持体育类项目。
区体育局将继续依据《长宁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长宁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紧密围绕强化工程项目管理、提升场馆全民健身功能、场馆引入市场化运营模式等核心建议,发挥好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与各部门互联互通,统筹促进全民健身和场馆建设的全面发展,努力体现长宁国际精品城区的建设要求,契合城市更新内涵提升以及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
长宁区体育局
2025年4月17日
联系人姓名:杨 俊 联系电话:13795359668
联系地址:武夷路777号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