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5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民防办公室
  • 索引号:SY0024382410202200055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文字号:长民防〔2022〕10号
  • 发布日期:2022-11-08

施君委员、周蔚然委员、黄晨熹委员:

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56号提案“关于结合全国第一次自然风险普查,提升长宁地下空间安全的建议”收悉。区民防办对此十分重视,会同各会办单位,对提案内容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工作情况,结合我区地下空间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长宁区始终严格按照《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强长宁区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发展营造安全平稳的社会环境。一是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宣传培训。每年均采购安全消防宣传用品,下发至全区地下空间使用单位。每年均组织开展“长宁区地下空间使用管理知识培训”,由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应急局对消防安全知识、地下空间安全责任落实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等内容进行讲解。二是以防汛防台为重点开展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组织防汛防台应急处置演练,检验地下空间防汛防台预案、组织指挥程序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指导各相关单位对全区地下空间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做好防汛防台预警值班备勤工作,加强防汛防台物资保障,确保本区地下空间安全平稳度汛。三是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地下空间安全检查。组织消防、应急等相关委办局、街道(镇),在元旦春节、五一、主汛期、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将地下商业综合体、大型地下车库、人流密集地下场所以及曾发生过雨水倒灌、火灾险情等安全事故的地下空间作为重点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四是开展地下空间日常网格化监管巡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我区160余处重点地下空间开展网格化监管巡查,重点检查消防器材、防汛物资、特种设备等设施完备情况以及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落实情况,杜绝私拉电线、集水井盖板缺失等违规行为。

提案结合当前以地铁主导的地下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地下综合枢纽、地下街区等新型地下市政快速崛起的现状,针对长宁区地下空间规划,对城市地下空间应急防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凸显了提案人对现代大型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治理难题的思考和探索。

一、关于“明确主体,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

提案建议,明确地下空间运营维护主体责任,确保地下工程的地质和结构安全,健全地下空间的应急装备,探索建立政策鼓励机制等。

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运营维护主体,从安全管理的角度,2016年6月修订后的《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区级层面,目前地下空间使用管理综合协调部门为区民防办,区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亦设置在区民防办,负责综合协调应急、建交、公安、消防、规划等部门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从日常运营维护的角度,《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分别详细规定了产权人、物业管理人、使用人的安全使用义务,责任清晰、义务明确。对于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区民防办作为区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常设部门,由于部门职能,确实存在对于地下民防工程管理较多、对于普通地下室关注较少的情况,后续工作中将予以改进。

关于地下工程地质和结构安全,目前,规划和建设部门在报建阶段核发方案时会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按《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落实基坑评审等相关审查工作;在建设期间,则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的批后监管巡查,确保建设项目方案落地的质量和安全。

关于地下空间应急装备,目前地下空间投入使用时,均必须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防汛物资、特种设备等相关设备设施,同时,这些设备设施的配备及日常维护、使用情况也是区地下空间安全检查的重点。下一步,区民防办将协调相关单位加强对地下空间应急装备配置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防台防汛等专项应急演练,提高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水平。

关于探索建立政策鼓励机制问题,根据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容积率管理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实施细则(2020版)》,地块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地块内建筑物的地上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地下商业、办公与停车等地下建筑面积并未纳入容积率计算。同时,根据民防政策规定,对于不宜修建民防工程的建设项目,符合条件的可减免缴纳民防工程建设费。对于普通地下室建设,无民防工程建设费缴纳要求,故不存在对普通地下室建设的减免优惠。

二、关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长宁地下空间”

提案建议,根据长宁区地下空间现状,形成“两片两轴多点”结构,即东西两大片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地铁2号线和10号线两根主要轴线、重点片区以外地铁站和大型绿地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的网络节点,并通过大型地下步行系统、地下通道连接成网。

长宁区作为建成区,空间资源开发日趋紧缺。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城区建设品质、完善城区功能,规划部门始终聚焦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多措并举,推进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新供地块,结合地区发展定位及地块周边特点,在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地下空间开发要求,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功能配套的最完善;对于存量地块,结合城市更新政策等要求,做好转型方案引导,尽可能提升存量资源中地下部分的转型效能。在鼓励开发地下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引导优化方案,合理布局地下空间体量及功能。

关于建设大型地下步行系统、地下通道连接成网的建议,过去几年,长宁区重点推进核心商圈地下连通道建设,如虹桥商圈井字形板块的地下连通道、娄山关路地下连通道等工程,基本实现金虹桥、百盛、巴黎春天等地下商业空间的连通成片。另外,结合中山公园地铁站,通过公共通道联通龙之梦、玫瑰坊、兆丰广场、来福士等商办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山公园地区商圈活力。娄山关路445弄、115街坊南丰商办等在建项目已预留联通道可直通地铁,即将开发建设的天山路680弄项目也将结合地铁、联通道设置下沉广场,临空项目和淞虹路地铁同步在周边办公地块设置出入口,增加周边地块的交通便捷,切实促进区域功能的综合发展,为居民生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

“两片两轴多点”的地下空间规划设想,根据长宁地域特点和轨道交通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对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下一步,在坚持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工作理念下,区规划部门还将继续发挥规划统筹作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进一步推动长宁区的城区建设和发展。

三、关于“构建精细化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策略”

提案建议,精细化归纳汇总分析历年地下空间灾害发生情况,进行精细化地质勘察、制定“地下空间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图”,充分预估灾害发生可能性以制定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策略。

关于精细化归纳汇总分析历年地下空间灾害发生情况的建议,区民防办及相关部门亦十分关注地下空间灾害发生情况的汇总分析。近年来,我区地下空间灾害主要为两类,一是在夏季汛期因暴雨导致个别地下空间发生雨水倒灌,二是火灾事故。其中,地下非机动车库中因电瓶充电导致的火灾事故呈现多发态势。对此,在对地下空间安全使用宣传教育、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中,均将防汛防台物资(如防水挡板、沙袋)、消防器材(如灭火器、喷淋及烟感报警器)的配置情况以及非机动车库充电设备安全性作为重点,并将部分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列入“家门口工程”进行升级改造,有效降低了我区地下空间灾害事故。后续区民防办将进一步汇总分析地下空间各类灾害发生情况,分类施策、加强防范力度。

关于进行精细化地质勘察、制定“地下空间灾害风险区划等级图”的建议,就地质条件而言,长宁区整体地势平坦,属软土地区,西部(主要指新泾镇)河流较为密集,占长宁区河道95%以上。就地下空间灾害风险而言,西部地区应重点关注因汛期水位上升河流漫灌导致地下空间灌水事故,东部地区应重点防范因短时强降雨导致地下空间雨水倒灌事故,东西部均应做好地下空间火险隐患整治和火灾事故防范工作。相关部门将充分吸收借鉴提案的建议内容,适时组织专家论证,划定地下空间灾害风险等级,为地下空间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充分预估灾害发生可能性以制定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策略的建议,目前,如前所述,我区地下空间灾害场景主要为雨水倒灌和火灾事故,此外地下民防工程还承担着战时应急疏散和防护的重要职能。对此,区民防办要求各地下空间责任人制定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规程,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区民防办于每年6月和9月,以夏季汛期暴雨和战时空袭为假想场景,分别组织全区性的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和防空疏散演练,区消防支队亦于每年11月组织全区性的消防安全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地下空间管理和使用人的应急能力及安全意识,并及时查找不足。

以上为区民防办及各会办单位对上述提案的答复意见。感谢施君委员、周蔚然委员、黄晨熹委员对长宁区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步,区民防办将继续发挥区地下空间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作用,综合协调区域内相关部门、街镇,结合提案建议内容,进一步做好我区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坚守安全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长宁区民防办公室

2022年7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定西路1318号       邮政编码:200050

联系人姓名:叶国毅                  联系电话:62106352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