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乐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长宁数字生活示范引领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委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推进长宁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强“十四五”期间整体规划布局,第一时间将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2021年重点目标任务,并先后制定了《长宁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长宁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1-2023年)》、《长宁区社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文件。 一、关于“提高应用场景的综合度和显示度” 自上海市政府召开“社区新基建”动员部署会以来,长宁区主动加强对接,在市“挂图作战”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长宁实际和特色,梳理汇总形成《2021年长宁区社区新基建“挂图作战”任务分解表》,明确长宁区社区新基建建设“双十”的发展路径,即委办局层面打造“十大特色应用场景”(售后公房小区非机动车棚智能化改造、智能终端配送设施、智能安防、社区云场景应用、智能相伴、共享单车管理、集中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智慧电梯、智能回收箱、社区AI食堂),街镇层面打造“十大示范小区/街区”(外国弄堂、长新小区、396颐养宜居美好生活街区、中山公寓、纺大小区、虹旭小区、黄金城道步行街、虹桥机场新村、新泾五村、协和家园),双向多维推进社区新基建建设。医疗方面,长宁区属医疗机构的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已经全部完成互联互通互认,接入率和覆盖率均已达到100%。同仁医院作为“便捷就医服务”场景建设试点单位,率先实现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医疗付费一件事、互联互通互认、电子病历卡、核酸预约检测、智慧急救等7个应用场景。教育方面,我区作为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于2021年12月启动教育数字基座建设,为推进信息系统整合、数据信息融合、教师深度参与基座的生态服务提供了基础,现已完成区校两级部署。出行方面,启动区交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全区范围内公共停车场库、道路停车场、六个街镇内“一键叫车”的点位和数据采集。目前,全区已布署“一键叫车”的点位约150个,排在全市前列。文旅方面,在全市率先开展“数字酒店智管家”建设。目前,全区华住旗下的43家酒店已100%实现华住会APP线上预订,100%实现在线选房,其中己有32家酒店全面完成数字酒店建设。 二、关于“鼓励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2021年,长宁区的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荷福人工智能AI超算中心和“在机场”智慧机场AR等3个项目已纳入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批重大项目清单,涉及总投资额超40亿元。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项目在机器视觉、工业大数据、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数据驱动的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获得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发者大会设立的“明珠奖”。荷福人工智能超算平台已完成设立超算中心与分中心,正在构建人工智能驱动区块链技术全国联动平台升级系统。机场国旅智慧机场建设项目联合百度、爱笔智能等合作伙伴,在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开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行室内AR导航导览及全景AR项目数据采集、点云建模及商业化创新设计等。 三、关于“统筹规划应用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 长宁作为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在市级要求基础上对场景功能做了进一步拓展,增加了医疗健康、便民服务、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具租赁等便捷服务。自去年5月底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发放终端300台,为老服务呼入量达847次,成功实施“紧急救助”3人次,完成“一键咨询”“一键叫车”“一键挂号”等服务756次。同时,推进“百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区共有服务点位282个,志愿者1225人,累计服务7.2万人次。同仁医院与科大讯飞以智能语音技术、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核心,探索“人工智能+医疗智能化”应用,建设医疗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平台,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便捷就医服务闭环,为高龄老年患者提供无障碍的就医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政协和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下,坚持先行先试,擦亮“数字长宁”品牌,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级,持续探索智享智达的生活新方式。一是推广“一码通”融合服务。充分发挥“随申码”作为可信身份凭证的优势,加强与民生服务的衔接融合,面向市民形成“一码通用、全城通行”的生活图景。按照“一网通办”总体部署,继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以拓展公共服务范围为突破口,加快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整合,做强做优“长宁旗舰店”,夯实“一网通办”市民主页建设,拓展“随申码”应用场景,推动实现“随申码”亮码“一码通办”,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供给。二是支持市场化技术赋能。鼓励市场主体对民生服务的创新投入和深度参与,探索建设“政企合作”的数字化“功能性平台”,面向生活重点行业在研发设计、验证测试、设备应用、交流互动、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赋能。三是提升“数字无障碍”公共服务。聚焦老年人就医、出行、居家、文娱、学习等需求,通过数字化提升服务触达性和精准度,搭建汇聚“医食住行护”等服务的综合为老平台,实现各类服务“一键通”,推进老年人教育数字化发展和各类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四是落实应用场景开放建设。结合生活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目标,实施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工程,促进应用场景多元化产生。鼓励各部门、各街镇以及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先行先试,加强优秀应用成果向全区乃至全市推广。加快布局便捷适用的智能安防、智能充电桩、智能末端配送等生活领域终端设施,推动医疗、教育、文化、社区等领域传统生活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我们感谢并欢迎政协委员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谏言献策,为打造长宁数字生活示范引领区,助推长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贡献力量和智慧。 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2年3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