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骆乐
沈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特色夜市品牌,提振消费信心,让长宁更有“烟火气”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积极调整业态”的建议
2024年五五购物节期间将推出夜间充电图鉴主题的“夜间经济”购物体验推荐路线,包括长宁来福士演绎新空间、武夷丨MIX 320夜晚潮乐坐标、上生·新所开放式公共文化街区、愚园路艺术生活街区、虹桥南丰城“摊”开玩创意街区、长宁Art Park大融城沉浸式数字3D艺术光影秀等夜间地标。联动商旅文体绿,打造集品牌快闪、特色餐饮、livehouse、潮流集市等各类业态兼备的夜间消费场。
今年,“天山YEAH市”即将完成升级改造,4月底5月初将迎来多家首店和新店;爱奇艺与上生新所达成合作意向,将打造《大唐奇遇记》、《火星营救》、《末日历险》、《昆仑迷宫》4大限定IP;集美食、文创、音乐于一体的天山台北集市也将继续在虹桥艺术中心与居民见面。
二、关于“丰富消费场景”的建议
目前,长宁区加快推动“展览”“购物”“文旅”“赛事”“美食”“绿地”六大领域协同联动,用好虹桥公园、艺丰中心、海粟文化广场等绿地、艺术场馆焕新资源,推进建设上生新所、新华315、翡悦里等时尚园区等夜间商业集聚地成为潮流秀场、演艺新空间、文化艺术策源地;联动商圈“时尚潮店”“品牌首店”“老字号”等优势资源推出文旅“组合产品”;通过“Citywalk”“长宁微旅行”等主题设计,在五五购物节、国庆黄金周、全球文旅住宿大产业博览会、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重点时间节点的夜间时分掀起长宁乐购热潮。2024年,长宁区商务委将在“66夜生活节”前后在虹桥公园展开“2024时尚定制周”,举办夜间走秀活动。长宁体育局通过“体育赛事+商圈”的模式,利用在大型商圈举办电竞、滑板以及城市定向赛事经验,丰富商圈夜间赛事,在时间上满足白领们参赛、观赛需求,以人气带动烟火气;整合体育类社会组织资源,鼓励我区路跑协会等社会组织选择在商圈附近开展夜跑、夜骑等相关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走进商圈夜市促进消费;结合举办商圈白领亲子挑战赛的经验,进一步联合商圈引入市民们喜闻乐见的家庭体育项目,如亲子游园会、亲子运动会、趣味亲子乒乓球比赛、跑步射击联项比赛、飞镖赛等,增加夜市经济内容,形成体育和商业联动。
三、关于“完善市场基础”的建议
长宁区现有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虹桥艺术中心两大标准剧场,以及上生·新所、育音堂音乐公园、梧桐演艺新空间等多个演艺新空间。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营业性演出成为了市民夜间文化消费的新选择,也为演出周边的商圈注入新动能,助力“夜间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长宁区演艺新空间的演出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三。此外,目前大体量的商业中心都在着力转型成文化综合体,通过文化附加值导入流量和吸引住消费群体。如中山公园龙之梦购物中心升级改造后,B2 楼的城市市集里引进了开心麻花音乐剧驻场演出。目前长宁来福士也在积极与音乐剧演艺项目的合作,打造戏剧市集来吸引人流。长宁区体育局在2023年实现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提档升级,包括新建和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驿站、市民多功能运动场等,同时完成体育科学健身技能课程配送230课时,涉及多个项目,实现了社区、园区、校园、楼宇、企业、单位的全覆盖,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
四、关于“做好特色夜间经济示范区试点”的建议
近年来,长宁区加强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的夜生活好去处的打造,依托街区夜间景观环境,融合特色文化资源、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将夜间文化旅游与消费的深度融合。2022年8月,新华历史风貌街区被文旅部认定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上海夜生活节重磅推出100个上海夜生活好去处。其中,长宁来福士、华政步道、中山公园荣登“水岸夜生活好去处”;武夷丨MIX 320、上生·新所、愚园路艺术生活街区、虹桥南丰城“摊”开玩创意街区荣登“潮流街区夜生活好去处”;长宁Art Park大融城荣登“邻里夜生活好去处”。2024年1月,愚园路风貌街区获评被文旅部认定成为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后续,我们将继续打造“音乐、舞蹈、阅读、演艺”四大品牌建设,鼓励更多社会载体建设新演艺空间,引进 livehouse等音乐演艺项目,提升夜间音乐演艺服务能级;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动物园、美术馆等推出夜游主题活动;举办咖啡文化节、“最虹桥”购物旅游节等重点文旅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消费的融合,助力长宁夜间文旅消费能级提升。
五、关于“加强宣传推广”的建议
近年来,长宁区不断加强和区融媒体、官媒和新兴媒介等的合作,在传统文字宣传的基础上,利用时尚杂志、探营长视频、快闪短视频、长图文等多种形式,在各大平台围绕“夜间经济”消费氛围做好深度专题报道和宣传。我们将继续开展与各类宣传平台的合作,推出CITYWALK夜间定制路线,探索红人宣传、抖音投放、手册推广等全新宣传形式,吸引潜在受众,持续挖掘长宁夜经济新亮点。发挥政策导向,引导鼓励企业关注线上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外地、外区消费者前来打卡消费;建立企业间联系,鼓励百秋、携程、春秋等线上资源丰富的平台和线下实体商业的合作互动,探索出更多夜间消费新玩法。
六、其他建立健全监管、服务机制的举措
目前,为更好加快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市民夜间消费,长宁区各监管部门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长宁绿容局一是根据上海市地方标准《道路、公共广场保洁质量与作业规范》,在保洁时间段内,确保夜市周边市政道路的环境整洁。同时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指导各街镇属地做好夜市垃圾分类管理,规范设置垃圾分类容器、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夜市工作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工作。二是结合《办法》实施持续细化、完善长宁区公共区域设摊经营申报、审核和监管流程。依托区市政市容联办工作平台督促相关单位和属地街镇做好设摊行为的日常监管和指导,及时查处无序设摊、不规范设摊,确保设摊 工作有序、规范推进。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动态调整 设摊开放区,有序疏导个人设摊需求,共同助力长宁“夜市经济”健康发展。
长宁市场监管局一是加强指导与规范,进一步提升我夜间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新业态评估审查标准模式,支持区域主体创新,助力长宁首店经济发展。面对食品类企业跨领域、跨部门、跨业态的创新经营需求,推出“联合审议”模式。一方面联合市级部门评估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联合横向准营审批部门探索联动审批,主动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准入准营的重要枢纽作用,为企业创新搭建沟通桥梁。二是坚持错时检查机制。调整市场监管所力量、监管时段和监管频次,对于夜市、居民区周边沿街商铺,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原则,积极参与街镇组织的晚间巡查工作;坚持轻微违法进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于经营者首次、未发生危害、及时进行整改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包容审慎的原则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坚持对现场制售、散装食品销售和“三小”食品经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制售“三无”食品、伪劣食品、过期食品、有毒有害及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等违法行为。
区城管局一是在全面梳理执法事项的基础上,优化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深化拓展非现场执法实践领域,全面综合考量违法行为,开展审慎监管,以精准监管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行差异化监管制度。依据新修订《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长宁实际,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和不同标准的差异化特性,落实《长宁区设摊经营管理办法》,体现城市“烟火气”。二是规范外摆经营,激发市场活力。结合市城管执法局到我区仙霞街道调研新经济业态(外摆位)提出的服务营商环境做好执法保障要求,按照《长宁区设摊经营管理办法》总体要求,立足城管职责,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原则,配合属地开展备案服务,参与现场指导,强化日 常执法监督,持续推进做好上海“摊”地图执法服务保障。三是持续扩大分类分级监管范围,不断 完善风险分级监管机制,对高风险者严格监管、低风险者无事不扰,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长宁区的发展。
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委员会
2024年4月23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长宁路599号826室 邮政编码:200050
联系人姓名:丁晓雯 电话:22050826
电子邮件地址:dingxw@shc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