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 发布日期:2025-04-28

2024年区建管委涉及市级目标任务有8项,分别为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灶具连接软管更换、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城市更新、城市体检、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替代改造和停车资源优化工程。区级目标任务有11项,分别为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同时属于市级任务)、灶具连接软管更换(同时属于市级任务)、公共充电桩建设、友乐路泵站初雨调蓄池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精细化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市重大工程、外环主线抬升及配套路网项目、福泉路地道和迎宾三路地道东延伸、东虹桥区域交通路网体系建设。

1、市重大工程建设方面。积极配合市重大建设单位推进北横通道、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白玉路跨苏州河桥梁、中新泾消防站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临空园区慢行系统已贯通成体系。随着今年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通协路人行天桥、临空核心四街坊地下勾连通道四工程的建成,行人从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出发不用过马路,便可通过福泉路地道、核心四街坊地上地下勾连体系步行直达临空核心四街坊的四个象限。继续通过通协路天桥、临空园区10-3、11-3地块地下勾连,慢行系统可一直延伸至美丽的苏河慢行步道。其中,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采用了社会参与运营养护的模式,充分挖掘了通行功能和展示效果。二是多项历年市重大工程完成建设。三是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启动。

2、区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我区今年重大建设项目清单继续覆盖经济楼宇、城市更新、地产住宅、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以及绿化建设等领域,各类型项目共计32个,项目总投资约为700.6亿元,较去年增长10.5%,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53.5亿,社会投资项目547.7亿。今年年内开工的有5个,今年年内完成基本建设的有8个。我委认真抓好统筹调度,主动加强协调对接,积极配合建设主体全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完成。福泉路地下人行通道连接轨交2号线淞虹路站5号口与宜家荟聚地下二层,全长约280米。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并于6月28日竣工,9月19日项目正式开放通行并移交宜家荟聚进行日常管理。完善东虹桥区域交通路网体系,完成外环抬升长宁区配套路网现状管线调查及规划管线综合前期研究。完成长宁区外环西段配套道路及相关设施专项规划初稿编制,统筹了外环绿道的节点贯通方案,并对外环绿道剩余断点方案进行研究,在征询相关市级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公示。

3、雨污混接和排查整治方面。2024年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区排水用户信息普查、排水用户外部核查、重点问题区域溯源排查,并同步开展即知即改工作;完成全部市政排水检查井开盖检查,年内消除管道错接,研究建立长效运维管理创新机制。目前,总体进度正常,确保完成市级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全区普查和外部核查,打造试点样板片区,分类推进雨污混接整治。

4、民心工程落实方面。完成创建天山街道纺大小区、华阳街道陶安小区、北新泾街道剑河小区3个停车资源优化项目;完成开工建设包含艺丰中心、上生新所二期等项目在内共计242个公共停车位;完成新增包含小马路停车场、仙霞网球中心等项目在内的错峰停车泊位114个。建成1个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实现全区智慧道路覆盖率达到80%。根据市民心工程要求开展长宁区5个共享单车精准投放点位、2个B+R(自行车交通+公交轨交枢纽)点位停车设施提升。完成中山公园、光大安石等5个精准投放非机动车停放点现场踏勘及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下阶段配合街镇进一步优化管理措施;B+R(自行车交通+公交轨交枢纽)设施提升方面,已结合路侧停车泊位,落实中山公园站点位及江苏路站点位B+R非机动车停放位标识标线划设工作,实行艺术型划线提升城区品质。共计完成充电桩建设任务416个,含快充62个。梳理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流程和街镇点位情况,推动完善充电设施增补,形成规模适度、安全便捷的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推进135个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建设。推进滨水空间贯通方面,结合绥宁河、双泾枝等河道整治工程、周家浜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等水利建设项目,在完善区域河网水系,保障长宁西部地区的防汛除涝安全的基础上,本着一河一景、因河制宜的原则实施河道生态景观建设,积极构筑水陆统筹、水岸联动、水绿融合的都市公共滨水空间,努力打造生态且可持续的滨河景观。

5、城区建设管理方面。一是牵头编制《长宁区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共分五大重点任务、36项实施内容。聚焦“美丽街区”建设、交通服务水平提升、“美丽家园”建设、公共空间品质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隐患整治、应急处置体系完善、“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构建等重点工作,并同步形成了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分工。开展2024年城市管理精细化考评。二是组织召开长宁区“城市精细化治理”专题研讨班。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紧密结合当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际问题,针对精细化治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并实地参观静安红色步道、浦东东岸滨江开放空间、徐汇滨江西岸传媒体港街道,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效。实施新一轮美丽街区建设。按照《本市“美丽街区”建设(2024—2026)工作方案》,开展长宁区新一轮“美丽街区”建设专项工作(2024—2026),通过深耕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在巩固提升已建成“美丽街区”的基础上,持续优化重点区域环境面貌。计划三年内建设17个高品质“美丽街区”,“美丽街区”覆盖率力争达到60%。2024年新建5个街区。开展桥下空间形象提升工作。2024年1月1日,江苏北路桥下空间——“苏河超级管”项目正式对外开放,通过改造提升,成为集便捷通行、休闲娱乐、创意打卡功能于一身的滨水公共空间。根据《长宁区桥下空间形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轨道交通3、4号线长宁区段桥下空间形象提升工作,完成现场踏勘、设计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梳理桥下空间现状问题,形成了初步更新方案。城市更新。推进实施《长宁区城市更新2022-2024三年行动计划》,启动25-27年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排摸征询。结合城市体检,开展“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专项体检与更新规划研究。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工作。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对老旧小区内残障人士、老年人群相对集中且原先缺少无障碍设施的楼栋,实施无障碍坡道、扶手等设施建设,已完成10处无障碍坡道、扶手的年度建设任务。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牵头召开全区城市体检工作会议,研究2024年长宁区城市体检工作方案和区级城市体检指标。围绕宜居共建、安全韧性、品质更新、绿色低碳、交通便捷、多元共享、精细共治、智慧高效八大维度,完成2024年长宁区区级城市体检报告以及北新泾街道、新泾镇街镇级体检报告。推进工程建设领域7.0版审批改革工作。召开区审批审查中心例会,年初分解工程建设领域7.0版审改工作目标,明确各部门年度工作重点。持续完善“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事项。建立“营商服务专员队伍”,完成“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工作,建立与区发改委、区规划资源局等部门协商机制,专题研讨、对接建筑师负责制工作。牵头开展区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推进涉及单位清晰反映年度对应指标完成情况,形成初步自评。做好河长制日常工作,落实河长制工作制度,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强化河长培训,提升河长问题发现和处置职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市住建委、区安委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开展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委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按月梳理报送整治情况,抓好问题隐患整改闭合。完成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梳理报送、“生命通道”自查整改工作。做好防汛防台相关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患”的原则,修订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及防汛值班方案,加强重点区域、易积水路段的巡查及预养护,及时更新防汛基础数据,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队伍、车辆、防汛物资准备情况等进行检查,完善防汛职责、抢险救援和信息保障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明确各级相应值守人员安排和工作要求,确保汛期城区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