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84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陈豪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长宁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几点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公园城市建设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举措。长宁区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区,将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十三五”以来,长宁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致力于推动高密度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提升绿化品质。近期,在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中,长宁区聚焦代表提出的优化绿地和公园布局、完善绿道体系建设、增设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增设党群服务点和廉政教育基地这四点建议,结合我区公园城市建设实际,坚持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与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有机融合,组织编制了《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持续推进美丽长宁生态之城建设。
《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以长宁区总体发展目标“国际精品城区”为引领,打造舒适宜居、低碳绿色、新质活力、文化魅力的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围绕“润园”“泽脉”“长享”“宁韵”四大核心任务,积极破解超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瓶颈,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空间增量提质、共享融合,在长宁区全域努力打造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态品质生活。
规划聚焦两大行动。一是“达标行动”,即完成《上海市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十四五”期间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公园城市建设指标中涉及长宁区的要求。“达标行动”共包括六大举措。(一)开门见园,人人共享绿色活动空间。通过在500米绿化服务半径未覆盖的盲区内新增多处公园绿地、充分挖掘社会绿地资源,打造更多市民可感可及的绿色地标。目前,长宁区3000㎡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4.86%,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6处。下一步,至2026年,力争实现3000㎡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100%,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20~30处。(二)出门入园,时时乐享便捷公园服务。通过无界融合、开放共享、品质焕新等方式,结合“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打造,逐步推动全域公园空间对外开放。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共绿地功能属性,消除夜间开放的安全隐患,实现全域公园24小时开放。目前,长宁区18座区属公园中,15座已实现24小时开放,至2026年,实现公园全时段开放共享率达到100%。(三)推窗见绿,处处浸润丰富立体绿化。开展高架、围墙等空间的立体绿化建设,推进商业、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屋顶绿化建设,持续推进建筑物立体绿化,建设生态屋顶、立体花园、绿化墙体等,减少建筑能耗,改善城市小气候。目前我区已在楼宇屋顶、桥柱等场所建设完成各类立体绿化38万㎡,至2026年,将实现立体绿化数量达44万㎡。(四)园林街镇,人人感受品质绿容生活。依托自身地域特点,将水系梳理、驳岸亮化、公园绿化建设充分融入居民生活,在“小而美”的绿色空间里集中展示休憩娱乐、社交、文明实践、时尚消费等生活终端场景,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态感受度。以园林街镇创建为契机,结合各街镇的实际情况挖潜赋能,至2026年,实现园林街镇创建覆盖率处于全市前列。(五)织绿成网,处处贯通邻家特色绿道。推进骨干绿道和与河道两侧公共空间贯通,促进空间便捷可达;按照多样性与适宜性原则,通过对新增绿道进行主要行道树与其它行道树规划,提升绿视率。通过构建“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全民共享绿道网络,完善符合低碳绿色出行环境、实现各种资源充分整合集约的生态绿道网络。目前“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绿道覆盖率为70.59%,至2026年,将实现绿道覆盖率100%。(六)蓝绿交融,人人可达休闲滨水慢行。结合“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贯通,建成高品质绿道,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慢行系统勾连,构建全民共享绿道网络;通过绿道贯通,强化社区公园的可达性,与社区服务设施结合设置,满足日常休闲需求。目前建成绿道28.33公里,至2026年,实现建成绿道长度达40公里。
二是“标杆行动”,强调提出特色性指标,为长宁区公园城市发展增添色彩。“标杆行动”共提出六大举措。(一)全龄运动,人人领航活力健康风范。增设改造公园绿地运动类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全龄运动与日常休闲质量。在满足建设面积需求的情况下,选取合适的公园绿地增设综合体育场(馆)或常见的特定类型活动场(馆),配备相应设施,满足全龄体育活动需求。此外,充分利用口袋公园空间,增设健身器材点,优化全龄健身体验,形成全龄健身打卡点位。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的公园及绿地数量为10处,至2026年,将达到20处。(二)自然百科,处处展现自然生命魅力。结合生境花园设置亲自然教育点,提升公园绿地生态系统服务效能。充分利用各类公园绿地,结合长宁区品牌“十万个为什么”活动,增设亲自然教育点,提升公园绿地自然科普功能。今年以来,在外环生态绿道等点位持续开展“小宁绿道观察家”等公益科普活动,同时以亲自然教育活动凝聚人气,提升公园活力;布置智慧监测点,进行精细动态的生态监测,分析、控制、整合公园各个关键环节的资源,实现公园精细量化的高效运营管理。至2026年,将实现长宁区公园及绿地亲自然教育点28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花园43个、生态智慧监测的公园及绿地10个三项指标。(三)凝心聚力,人人共建文明实践家园。增加公园及绿地党群服务点和廉政教育基地,凝心聚力,增设绿地党群服务点和廉政教育基地,为公园绿地注入“红色动力”,促进社区与公园绿地的共建交融。目前建成公园绿地党群服务点和教育基地11个、公园绿地园艺大讲堂点位2个,至2026年,将建成公园绿地党群服务点和教育基地16个、公园绿地园艺大讲堂点位12个。(四)智慧互动,时时彰显时代创新动能。依托硅巷科创街区、虹桥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园区3个产业园区形成联动和带动效应,辐射范围涵盖周边大型商圈,实现人才吸引和服务提升的相互促进,助推长宁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基于3大产业园区的空间特征和产业特点,打造智慧办公园区,产景融合、智慧互动,围绕数字化管理为中心进行智能化建设,至2026年,实现打造3个产景融合的公园园区。(五)一叶知秋,人人尽享自然时令之美。依据现状行道树种和片区特色、时令实施“落叶不扫”模式,至2026年,实现策划落叶不扫与落花不扫大道地图。(六)City Walk,处处绽放多彩精致风尚。依据公园及绿地现有特色活动项目、代表性植物等,将长宁12个月的特色户外活动置入片区内公园绿地之中,以活动增添公园趣味,通过绿道将公园及绿地串联成12条对应12个月份长宁特色的City Walk路线。至2026年,实现City Walk地图年度更新。
目前,长宁区成立了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邀请市级管理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团等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下一步,我区将在后续工作中充分吸收代表提出的意见,区政府各部门将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支持,把公园城市建设工作融入碳达峰、城市更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中心工作,用心用情把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这项工作办实办好,着力提升我区环境品质和空间形态,不断提升长宁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
2024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长宁路599号 邮政编码:200050
承办人姓名:桂敏玲 电话:220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