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路街道这个项目入选第七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江苏路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5-01-26

第七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发布暨研讨会于近日召开。江苏路街道申报的《同“新”共进,答好基层党建全覆盖“必答卷”》从550余件报送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提名案例”。

江苏路街道以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试点攻坚为契机,奋力答好基层党建“必答卷”,坚持总体谋划与基层首创相结合,全力攻坚、全面推进,通过织密组织、建强阵地、用活机制,绘就“和美家园‘新兴’向荣”生动图景。

一、组织覆盖化合力为效力

全量排摸,底数一本清册。将摸清底数作为“全覆盖”工作基本前提,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开展多轮地毯式排摸,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按照行业属性、业态类型、人群分布等特点,形成“新兴领域全覆盖九色图”,为“全覆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立体贯通,组织一网归集。聚焦街区、楼宇园区、居民区三大新兴领域分布主体和N个分散性强、流动性大的新就业形态,分类施策探索组织全覆盖路径。成立四个“凝新”党支部,补位覆盖沿街商铺、弄堂小店等“小个专”人群。深化楼宇党委+楼宇治理委员会“两委制”。居民区党总支兜底管理小区内分散的灵活就业人群与新居住形态,实现一个不落、紧紧跟上。

强筋壮骨,力量一体培育。打造凝新党支部书记“1234”培育工程,一个专属办公场所:为“凝新”书记设置专属办公点;两项定制课程:基础党务知识和群众工作方法;“三带”培训法:党务带教、书记带教、项目带教;四本工作锦囊:编写配送《阵地资源支撑》《队伍力量支撑》《党务工作实务手册》《阵地建设实务指南》工作手册,助力“新雁”领航。

二、机制运转化呼声为掌声

“六边形”握指成拳。整合机关干部、居委干部、党群服务、行政监管、社会力量、志愿骨干六方面力量,打造164个、1464人“六边形”组团式服务小组,建立“访、听、送、议、办、督”六步法,推动组织网络与责任体系贯通、组织功能与行政功能贯通。

“一会两委”集聚合力。在四个行政网格层面建立网格党建联席会、治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一会两委”平台,分别负责资源统筹、工作落实和监督问效,召集人分别由班子领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驻区单位负责人等担任,制定双周例会制度,同商共议新兴领域急难愁盼。

“书记吹哨”组网衔接。探索形成“书记吹哨、由‘组’及‘网’”三级闭环销号流程,当“六边形”服务小组无法解决问题时,“凝新”书记主动吹哨,触发由“组”及“网”处置机制,发挥“一会两委”网格平台的牵引力,推动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网”。

三、阵地赋能化愿景为实景

完善“根据地”布局,织密红色矩阵。全域布局“1+4+13+N”党群服务阵地,升级打造岐山党群服务中心、“钱学森”科学家精神展示馆。东诸安浜路、镇宁路、愚园路、岐山村四处网格阵地成为楼宇白领的共享客厅、园区青年的创客空间、街区商铺的议事载体和新兴领域的和美生活家。

强化“供给地”引领,点亮红色灯塔。深化阵地内的理论武装,推出“基础版+定制版”政治引领课程,开发凝新书记音乐党课。拓展围墙外的精神塑造,打造无界课堂,善用愚园路历史名人墙等红色教育基地和愚园路电台、故事商店等“向新”空间,开展行走党课、沉浸党课等。

注重“实践地”融合,建强红色堡垒。“库房”变“厨房”,通过“采购+加工+配送”,将优质项目资源送进党群阵地,既形成普遍需求菜单,也提供个性定制项目。“客人”变“主人”,开辟专属协商议事厅和街区会客厅,为新兴领域群体搭建可以发声、发热、发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