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
现将《2025年长宁区中医药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2025年长宁区中医药工作计划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11日
附件:
2025年长宁区中医药工作计划
2025年是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区中医药工作将全面完成《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长宁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规划目标,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组织仙霞、天山社区申报建设上海市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本年度8月底前完成2个站点的建设,9月完成市区两级评估验收。促进原有6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2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对标最新的建设标准,持续提升站点服务能级。
二、完善中医医联体运行机制
不断深化以天山中医医院为中心的长宁区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完善市区两级中医医联体运行机制。加强区域医联体中医药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加快完善区域中医医联体内中医转诊平台功能,实现出入院、康复指导等信息在社区和医院之间全面互通,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发挥区域中药处方前置审核中心作用,促进处方相关信息共享,实现社区中医药处方统一点评。完善医联体内中医人才培养和互认机制。
三、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一)推进光华医院全国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创建工作。支持光华医院关节病专科医联体建设,推进区域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建设。探索与区域内二三级医院开展重点学科共建。推进光华医院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上海市中医药(临床类)重点学科和中医急诊能力提升专项建设。
(二)推进天山中医医院以“骨伤、肿瘤”为特色的“一区一品牌”重点基地建设。加强市区两级中医医联体内涵建设。推进天山中医医院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市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以长宁区域性康复诊疗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和中医医联体网络优势,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三)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深化虹桥、华阳、新华3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完成中医馆和中医阁能力建设3年行动目标。强化社区中医专病专科建设。提升社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能力。优化社区HIS系统中医药统计板块,实现中医病种和中医药技术实时搜索统计功能。
(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和推进市区两级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中医医联体内的调剂使用。完善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推动海派中医流派推拿基地传承模式创新。
(五)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管。深化《上海市中医药条例》宣贯,通过卫生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对中医机构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备案制中医诊所的监督管理,加强备案后首次现场审核、日常执业监管和专项检查。加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师承年度考核、注册及执业监管。加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服务报备公示。继续开展卫生监督人员中医药知识、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规范西学中人员的中医药诊疗执业行为。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新一轮青年中医医师培养项目。推动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长宁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动市级医联体双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项目,加强我区各级医疗机构青年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基层非中医类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中医医联体框架下,组织天山中医医院和各社区开展政府开放月活动,在各街镇采用多种形式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高长宁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服务能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能力提升培训,举办非遗及中医药文化体验日、名中医书房中医健康讲堂等宣传活动。开展系列进社区、进楼宇、进校园传播活动。
六、推进区域内“治未病”工作
加强对区域“治未病”工作的业务管理与综合协调。持续做好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区工作,做好对区域内重点人群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开展治未病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探索区域内中医医联体框架下加强治未病服务在慢病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