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通知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索引号:SY053017327580202300172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卫生
  • 发文字号:长卫健发〔2023〕100号
  • 发布日期:2023-09-26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22〕26号)、《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切实发挥“中医馆”、“中医阁”的作用,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现就加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重要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中医药工作重点放在社区,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基层中医医联体网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能力,为民众提供便捷、优质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完成提升标准建设,5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中医阁标准建设。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至少1家中医药专病门诊建设,完成至少1家中医药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实现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促进“治未病”理念与中医药特色技术方法在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工作内容

(一)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条件

1、在现有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开展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馆内涵建设,将中医药服务全面融入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阁”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中医药场地、中医药诊疗服务设施和中医文化角。依托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10家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中医优质服务,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中医名片。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加强医联体内转诊、审方、培训等平台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中医药服务协同发展。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打造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开展社区中医药特色专病建设,推动本区中医医院优质中医药服务品牌下沉,支持和推动上海市名中医工作站提供特色中医药服务。

2、扩大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范围。加强医联体内适宜技术推广力度,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不少于8类20项中医医疗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

3、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均配置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可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25年,为至少6类重点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聚焦老年人、白领、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开展传统康复功法,强化对生命不同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干预。

4、加强社区康复和中医药融合发展。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和康复中心融合发展,统一规划设置中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师参加规范培训,按照《上海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康复服务执业管理规定》开展康复服务。

5、促进中医药融入社区其他工作。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等工作中融入中医药方法。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护理站合作,推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推拿、贴敷、刮痧、拔罐、中医养生操等保健技术与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安宁疗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中药口服、外敷、针灸、穴位疗法、推拿、艾灸等多种形式对症治疗,缓解安宁疗护对象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推进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诊疗能力。通过基层中医药骨干培训、进修学习、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开展和组织参与各类社区师带徒项目,持续加强名中医工作(室)站建设,加大区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专家资源下沉力度,开展社区带教及诊疗工作。

2、加强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工作。建设长宁区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融合适宜技术推广、非中培训等各类中医药培训工作,完善长宁区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开展全科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社区非中医类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

1、广泛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依托长宁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动虹桥、华阳建设太极健康实践基地,普遍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支持社区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式,及电子屏、海报展板、宣传栏、实物模型、中医养生保健体验设备等宣传载体向居民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2、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积极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引导居民将中医“未病先防”理念与日常健康生活方式相融合,满足辖区居民对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技能的需求,提高辖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中医药健康素养水平及对中医药的获得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长宁区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平台,广泛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统筹协调卫生健康、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各街道(镇)等部门(单位),形成推动基层中医药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考核督导

将社区中医药发展重点指标纳入本区卫生健康各项管理评价指标与责任考核目标,各部门职能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

及时归纳总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发展工作,对其中良好经验和优秀做法及时复制推广,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形成积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9月12日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