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黄继平
九三学社长宁区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在长宁西部地区打造更富有生机活力的高品质滨水空间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水系丰厚、河网密布,全区现有河道31条段,多数河道密布于我区西部片区。经历年水系综合治理,我区统筹防汛安全与河湖保护,辖区内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我区36个河道监测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整体水质整体较好。同时,聚焦“亲水”“开放”两大重点,我区已陆续开展外环西河、新渔浦、周家浜等河道及滨水空间建设工作,为市民打造一批健康开放、秀美舒适的滨水开放空间。对照提案建议,我区相关推进情况如下:
一、关于突出规划引领,谋划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
近年来,我区积极响应“一江一河”战略工程,坚持建设高品质滨水空间,持续推动滨水空间更开放、滨水资源辐射更深远、蓝绿生态网络更连贯,全面提升我区滨水空间特色与品质。新泾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中,就已经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滨水基因向腹地延伸,培育多维度生态网络,深度融合新泾镇“水脉、绿脉、文脉”。
2025年,我委立足全域视野,在前期滨水空间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滨水空间贯通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河道断点治理时序,构建水岸融合空间布局。目前,已初步完成编制《长宁区滨水步道及景观规划》(以下简称《滨水规划》)。规划相关思路如下:
1、搭建滨水慢行框架体系。系统规划梳理滨水资源,以“空间贯通+品质提升”为核心思路,确立“1大4小,环环相扣”的滨水慢行系统格局。串联生态廊道实现水绿交融,打造滨水休闲景观带实现时时宜游、人人欢赏,全方位提升区域滨水景观品质。
2、兼顾城市建设与共享开放。利用新建滨水步道、景观提升、艺术处理等实施路径将滨水空间激活,提供多层次的滨水开放空间。注重发掘小微空间,通过“针灸”式的微更新设计手法串联市政道路、滨水步道及林带绿道,贯通开放之余,进一步提升水景观。
3、完善沿线标识引导系统。将步道贯通与沿线景观、功能布局等同步考虑,在确保滨水空间主要功能基础上,合理设置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标识系统引导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的有序衔接。
二、关于打通堵点断点,加快推进水岸整体性贯通
我区在苏州河、新泾港等河岸线先行贯通的基础上,通过区内“两纵七横”骨干河道的蓝绿生态走廊体系构建,现状单侧以上滨水步道贯通范围已覆盖了七成左右的河道。因城市建设历史遗留影响,我区外环沿线水系局部被阻断,现状以箱涵形式过河为主。
1、畅通外环水系动脉。结合市重大工程外环抬升项目契机,计划将工程范围内的6座箱涵将实现箱涵改桥梁。纵泾港、朱家浜、南渔浦、南午潮港等4条河道按蓝线规划实施,新建桥梁过河,打通现状外环沿线河道水系堵点断点,进一步勾连外环沿线水系,提升河道连通性;外环线以东作为建成区,因沿河小区、单位的出入口距离箱涵较近,新渔浦、午潮港等河道涵改桥难度较大,需进一步开展可行性研究,现阶段河道水系仍可能存在局部堵点断点。
2、打造滨水步道贯通样板。今年,我委计划实施长宁区滨水步道贯通(中周渔环)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上述河道,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滨水步道贯通及水环境建设等。目前,我委已与区绿化市容局、东虹办等部门协调开放沿线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已建成步道事宜,同时会同新泾镇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将群众亲水需求融入改造设计方案中,疏通岸线堵点并与现有步道衔接,实现区域滨水空间线性串联,有效提升便捷可达性。
三、关于完善滨水设施,营造多元化绿色生态空间
1、打造蓝绿耦合空间。结合《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滨水规划》以“两纵”——外环西河和新泾港为关键水脉,以临空、外环西河-周家浜、外环西河-北夏家浜、华政-中山公园节点为建设示范区,发挥长宁区现状“两纵七横”河流水系的廊道串联作用,打造蓝绿交融的体系。区绿化市容局结合沿河公共绿地,完善跑道、健身器材、公厕、垃圾箱、廊亭、便民驿站等配套设施布局。在滨水空间建设基础上,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参与意识。
2、融合生境空间改造。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度复合利用,着力打造城市生境花园,既符合成生态城区发展趋势,又契合当下居民的实际利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滨水规划》明确在滨水空间内新建生境花园6个,在滨水空间建设的同时,延续西部地区文脉、优化环境品质,讲好绿色生态故事,完善生态舒适、安全健康、共享可达的蓝绿生态空间体系。
3、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根据《长宁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规划》,倡导市民更多的与河流接触互动是规划的重要战略之一。今年,区生态环境局选取外环绿道作为生境提升地点,通过增设生多保护设置、小微湿地营造等措施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还将针对重点河湖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四、关于盘活沿岸资源,推进生态价值可持续转化
1、深入挖掘用好滨水资源。通过重构道路与水岸的连接,加强横向贯通,升级活动功能,组成城市生态空间。后续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新建桥梁等方式,打通断点、贯通岸线,塑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夯实水岸经济发展支撑。
2、重塑水岸新消费场景。近年来,区文旅局整合苏河沿岸文旅资源,深挖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的人文历史,上线《长宁文物守护故事》;围绕中山公园、华政及周边,打造多条微旅行路线,如“情定长宁”双层巴士游,“巡”觅苏河cityboat微旅行,以陆上资源为水上游览添彩,彰显我区苏州河城市活力休憩区建设成果。
3、推动水上环线建设。《滨水规划》设想建立“悦动环”与“慢享环”两条水上环线,途径新泾港、周家浜、外环西河等河道,试点开发生态航线,增强西部片区水上观光吸引力和影响力。后续,我委将联合区体育局、区绿化市容局、区文旅局等部门合作,进一步开展可行性研究,深入挖掘虹桥体育公园、临空音乐公园等公共绿地空间资源,推动滨水空间向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的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根据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工作部署,会同规划、体育、绿容、属地街镇等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更富升级活力的高品质滨水空间,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长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区建管委
2025年4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钱疏敏 电话:22050563
地址:长宁路599号 邮编: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