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1-9月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日期:2023-10-16

根据区政府2023年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现将我委1-9月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说明如下:

一、着力提升人民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做好公立医院投资建设工作

1.光华异地迁建

工作进展:1.降水工程完成100%,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土方开挖运输施工完成20%,共地下四层完成首层;3.支撑工程施工完成20%,共地下四层完成首层;4.工程桩施工完成100%;5.基坑围护施工完成100%。

2.妇保改扩建

工作进展:1.主楼:幕墙安装完成10%,目前幕墙铝板颜色全部确认完成并封样,吊篮安装完成并调试检测进入幕墙安装阶段;2.主楼:精装修完成5%,目前装修方案已固化,预算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暂估价与概算之间差额释放流程。主楼B1层喷淋、消防支管安装完成70%,HDPE排水管安装完成45%,消防电走道配管完成50%;3.裙房:支撑拆除及地下室回筑完成95%,目前裙房B0板东区浇筑完成,1-5排架、模板铺设完成,墙柱钢筋绑扎完成,2-1区域栈桥拆除准备工作,B1层管线预埋完成60%。

二、深化公共卫生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疾控中心高质量发展

1.同仁医院项目:2022年度医疗质控综合成绩,市同仁医院在同级同类医疗机构中继续保持第一。新急诊大楼改建完成并正式启用,集医疗、医技、手术等功能于一体,可发挥多学科团队诊疗优势,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收治无缝衔接,胸痛、卒中、创伤患者、危重孕产妇和重症儿科患者可在楼内完成一站式救治。对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版》完成以下工作推进:①推进单病种平台的数据统计和质控分析功能。②专科技术能力评价得分较2022年末提升25%。③医疗服务能力(病种数、术种数等)进一步提高。④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在国家发布的“2023年十大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质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卡脖子”问题,制定医院十大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的年度改进目标共计13项。完成2023-2025三年学科分层建设规划,打造区域科研创新策源地。全科医学科获批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跻身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启动并推进上海市脊柱微创数智技术与材料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建设方案制定,已申报市科委重点实验室。完成硅酸盐研究所1号楼1-5楼移交协议签署,房子正式移交至该院,下一步拟启动实验室装修,方案已报上级部门立项审批。推进虹桥研究院“基础-临床-转化-社区”一体医学研究平台及区域医疗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同仁医院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

2.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护理中心、门诊康复中医科、口腔科流程改建,开展社区伤口护理门诊及PICC维护护理门诊的工作,与同仁医院护理团队建立护联体,定期至中心开展教学查房和专科工作指导,提高社区护士能级,并畅通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作为区安宁疗护管理中心中心,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住院和居家安宁疗护区域内转诊,共累计140余人次,促进安宁疗护服务流程通畅、服务同质化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天山中医医院深入推进基层中医医联体合作,创建上海市市级名中医基层工作站项目(倪克中名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中心中医医生李晓芸和全科医生张义凯分别入选“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暨中青年医师能力提升项目”,继承传播名中医的学术思想、技术专长,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截止9月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88.23%,已完成全年>70%的目标。

3.疾控中心迁址

工作进展:1.加固工程:完成2-9楼加固,2-5楼移交鑫达公司进行装修,目前进行地下室加固工程;2.1-5楼办公区域:鑫达公司进场开展装修,目前完成该区域施工进度的5%;3.6-9层实验室区域:目前完成该区域施工进度的45%,其中完成8-9楼理化实验室房间分割和新风排风系统安装;完成6-9楼消防系统水电安装,喷淋安装70%,报警系统安装60%,强弱电和给排水安装30%。

三、优化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1.持续全面落实新冠乙类乙管,制定医疗救治平急转换工作方案、新冠病毒感染监测预警及应对处置工作方案、新冠病毒感染应急监测方案、新冠病毒感染环境监测方案、社区人群及重点人群新冠血清学监测方案并完成培训。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持续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监测工作,新冠监测覆盖辖区医疗机构、养老院、快递站点、商超、学校等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开展聚集性疫情预警,注重苗子事件监测,已完成学校等重点机构和场所聚集性疫情防控指导,在原有监测网络基础上新增舆情监测、医务人员新冠感染监测,并结合区域特点加强虹桥机场入境航班污水监测等。同时加强动态跟踪掌握国内外疫情流行趋势。

2.完善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结合数字基座建设,推进打造基于一网统管的区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与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完善多渠道数据汇集、多节点智能触发的预警指标体系。目前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发热模块已正常运行,每日质控各医疗机构的数据上报质量,持续推进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优化,进一步推进发热伴皮疹及腹泻模块的应用。

3.市同仁医院入选国家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承担疫情重点救治任务医院建设项目),通过本项目提升区域传染病识别预警与救治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早诊早治率,降低重症率、死亡率。继续开展本区新冠病毒感染监测,开展社区发热哨点诊室的自查。增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二三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准备和扩容,同仁医院重症床位和可转换床位达总床位20%。区内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拓宽渠道、整合资源,落实好相关药品、物资的储备,进一步完善区域调配机制。

4.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制定《长宁区应对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新冠疫苗接种程序并组织各街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冠接种门诊开展培训。全区共配置医疗机构常规新冠接种门诊13个,另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街镇需求,可在居委活动室等设立临时接种点,方便老年人就近接种。利用“上海长宁”等进行疫苗接种方案的宣传。针对学校重点场所,区教育局下发了《3-17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怎么接种?》至各中小学校,做好符合条件学生疫苗接种的宣传。加紧推进新一轮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针对“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两类对象307名已完成接种,完成率100%。

5.主动对接部门、街镇,做好老年群体、尤其是独居老人的基础信息台账信息互通,结合签约服务,落实落细对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健康调查、健康监测与分级分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