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爱卫会关于加强2024年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全面加强夏秋季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控制蚊虫密度,降低蚊媒传染病流行风险,保障“迎国庆”75周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举行,长宁区爱卫会将自2024年5月至10月,在全区开展以“预防登革热,从防蚊灭蚊做起”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责任
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实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做到加强领导,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做好行业动员和指导督促,共同组织开展本次夏秋季爱国卫生和蚊虫控制工作。区卫健委负责做好夏季除“四害”工作的技术指导、密度监测、业务培训、健康科普、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好本单位的夏季除“四害”工作;区建管委组织建筑、拆迁工地管理单位提高防灭蚊意识,落实蚊虫控制相关工作;区房管局指导督促物业管理企业,配合居委做好各类小区的环境清洁、垃圾箱房管理、公共区域杂物清理等工作;区绿化市容局组织做好垃圾中转站、公厕、公园绿地等重点区域的蚊虫控制;区国动办做好地下民防设施检查,组织专业队伍开展蚊虫孳生环境控制,并对蚊虫高密度区域进行集中控制;区教育局负责督促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夏季除“四害”工作;区商务委、区体育局和区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分别指导督促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体育场馆、星级酒店和旅游景点等场所做好蚊虫防控工作,及时清理垃圾、消除蚊虫孳生和四害栖息环境;虹桥机场地区爱卫办做好航站楼及停车场等区域的蚊虫防控工作。各居委要发挥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配合各街道(镇)做好蚊虫控制工作,并开放渠道接受社区居民相关的投诉和建议。
二、滚动实施夏秋季蚊虫集中控制专项工作
按照蚊虫生长习性和疾控部门监测情况,5月至10月,原则上每间隔二十日开展一轮全区范围的蚊虫集中控制,每轮持续时间不少于五天,第一轮集中控制时间为2024年5月20日至24日。重点任务如下:
一是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各成员单位要面向全区各单位和居民区开展防灭蚊科普知识和集中控制行动告知,发动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主动参与防蚊灭蚊工作。
二是各街道(镇)组织专业防制人员强化社区公共环境蚊虫孳生地巡查处置,维护好四害防制设施,对成蚊蝇密度较高的区域开展集中消杀控制。高度重视居民对公共环境病媒生物密度的投诉建议,及时核实情况、落实并反馈处置,提升满意度。
三是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梳理本行业(系统)内的大型公园绿地、大型购物商场等户外环境复杂的重点场所,从行业管理角度督促其管理主体加强场所防蚊灭蚊工作;各街道(镇)要梳理本辖区内针对社会大型活动或人流频繁的特殊场所,从属地管理角度督促其责任主体强化蚊虫防制意识并落实常态化管理要求;以条块结合的方式推进防蚊灭蚊工作的落实。
四是各成员单位在区爱卫办的统一安排下,根据季节性病媒生物防制重点,适时组织开展夏季灭蟑和秋季灭鼠。
三、全力落实防蚊灭蚊综合管理措施
(一)城区环境清洁行动
各成员单位要广泛发动、积极动员,依托爱国卫生组织管理网络,全方位开展以防灭蚊为主题的城区环境清洁提升行动。各街道(镇)要结合蚊虫集中控制工作,开展以清理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清洁活动;居委会和各类单位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大扫除,倡导居民群众和单位职工做好环境清理,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和庭院积水,减少蚊虫孳生环境,打造健康宜居环境,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二)防制知识普及行动
各成员单位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夏秋季健康提示以及蚊虫危害、生态习性、控制方法以及个人(居家)防护等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共同参与和公众防制意识。各街道(镇)、各居委要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楼道长、爱卫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开展面向社区各类单位、居民家庭的蚊媒控制“告知书”发放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三)重点场所控制行动
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单位是病媒生物防制主体责任方”的宣传,发动各类单位主动做好蚊虫控制工作。各相关部门及街镇要指导督促辖区内的人群密集场所(如公园绿地、大型商体等),强调预防为主的要求,重点做好成蚊密度和孳生环境控制。各街道(镇)要排查辖区内的闲置地块、拆迁区域、花卉苗圃、废品收购站等隐患场所,做好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控制行动。
(四)专防专控保障行动
按照《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技术方案(2023版)》(沪疾控传防〔2023〕17号)的要求,区爱卫办进一步完善区级应急处置预案和区级应急处置队伍的配置,各街道(镇)完善街道(镇)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处置队伍的配置;做好经费保障、物资储备和技术储备,确保处置效果。各成员单位要关注本行业、系统内的各类大型活动、重大活动保障,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专业防制队伍力量,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准备。
(五)社情民意征询行动
12320卫生热线将作为夏秋季病媒生物防制的投诉咨询热线,面向市民提供夏秋季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的健康教育、市民投诉和建议咨询等渠道,各成员单位要在接到工单后及时处置投诉问题。各街道(镇)要建立问题主动发现机制,组建一支5-8人的爱国卫生核心巡访员队伍,每周开展巡查活动,主动收集社区居民对公共环境蚊虫防控问题的意见,对于发现的垃圾堆物、卫生死角和蚊媒孳生地等问题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六)防制质量提升行动
各街道(镇)要落实属地监督检查职责,可组织巡访队伍对辖区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组织专业队伍,定期开展病媒生物孳生环境调查,对薄弱环境及重点区域列出问题清单,开展定期处置。
区爱卫办将会同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从事公共环境、较大型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服务的专业机构,开展服务内容、消杀作业、使用药物和服务质量等相关检查,保障专业服务质量,提升防制工作水平。
四、全面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
各成员单位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对夏秋季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活动措施,明确责任,认真组织实施。要结合巩固国家卫生区成果和卫生健康街镇建设、爱国卫生合格单位建设等各项年度重点工作,融合推进本次活动,动员各方面力量,坚持抓好以环境治理、灭蚊防病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落实好各项爱国卫生工作措施,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夏秋季除害防病工作。
附件:夏秋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长宁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4年5月14日
附件
夏秋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夏秋季气候湿热,适合细菌、病毒等繁殖,同时也是蚊虫等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提升市民防病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结合疾病防控特点,形成夏秋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警惕虫媒传染病
每年的5月-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月-9月。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一旦感染登革热,多会出现高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出血或休克。市民应注意环境清洁,除积水,勤打扫;做好居室防护,安装纱门纱窗,正确使用灭蚊工具;讲究个人防护,讲卫生,勤洗澡,外出要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环保型驱蚊剂,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及时就医。
夏秋季还是蜱虫的生长、繁殖期,人被蜱虫叮咬后,叮咬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建议户外活动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尽量把裤脚塞进袜子,规范使用含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剂;活动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皮肤褶皱处,若发现蜱虫叮咬,应及时用镊子等工具小心取出蜱虫,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规范治疗。
2.预防夏秋季常见疾病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处理食品时要保持清洁、生熟分开,肉蛋类要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使用,需彻底加热。生吃瓜果应洗净,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的食物。
夏秋季也要警惕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加强室内通风。若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咳嗽末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合理用药。
此外,夏秋季也是一些植物花粉传播的季节,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花粉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要注意做好防护,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3.避免高温中暑
夏秋季高温高湿天气相对较多,人体容易大量出汗,从而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出现脱水、中暑等。建议市民及时了解高温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尽量避免在炎热的时段外出或剧烈活动,外出时建议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防晒帽、太阳镜或打遮阳伞减少阳光直射,做好防晒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充足摄入水分,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能量充足;出汗较多时,可以适当补充盐分,保证电解质平衡,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高温条件下作业,或者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时,要立即撤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并补水;遇重症时应立即拨打120,同时迅速给患者降温。
此外,夏秋季使用空调应合理调整空调温度尽量保证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避免贪凉感冒。使用空调也需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4.勿忘旅行健康
夏秋季是旅游旺季,对于有旅行计划的人来说,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和健康风险。出行前准备好常规衣物、水杯、毛巾等自用物品,同时建议随身携带必需药品、防蚊虫用品、口罩、酒精棉片等。根据天气变化,建议携带雨具、太阳镜、遮阳帽等。旅行中用餐前应做好手卫生,多人共同用餐,主动使用公筷和公勺。入住宾馆后主动开窗通风。出游中注意防止蚊虫叮咬、跌倒、交通意外等。旅行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境游入境时主动配合做好入境检疫,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旅行结束后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