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聚焦提升企业和劳动者感受持续优化 人社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索引号:SY6887514340202500024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长人社〔2025〕26号
  • 发布日期:2025-07-29

各相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综合优势,推动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援企、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强企、优化社会保障惠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企、创新优质服务举措便企,持续优化长宁营商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就业创业行动,推动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援企

(一)建设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织密基层就业服务网络,优化站点布局,高质量建成22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依托长宁区“智+”信息化就业平台,运用智能化手段为就业人群和用人单位提供人岗匹配服务。强化技能培育,加强“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层联络点建设,推广“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联动模式,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拓展服务深度,推广“乐业上海第一站”,发挥就业服务专员作用,鼓励用人单位“进站”发布优质岗位。深入开展“乐业上海优+”行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求职招聘服务。组建高校就业服务专员队伍,实行“一校一专员”机制,提供职业指导、创业扶持、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发挥本区“两师两团”(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作用,采用“点单式”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劳动者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需求。

(二)做好重点企业稳岗稳就业

健全企业就业服务机制,分层分类拓展岗位资源,提升岗位募集能力,发掘一批吸纳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优质企业。深化“政、校、楼、企”四方合作机制,积极搭建高校与区域内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常态化就业合作平台,结合高校专业特色和楼宇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专场招聘活动。实施“访企拓岗”行动,加强企业用工需求监测排摸。积极推进“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实施“一十百千”计划,即:建立1项生育友好就业工作机制,建设10个生育友好服务阵地,鼓励100家企业开发1000个生育友好岗位,引导用人单位制定配套措施,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提高劳动参与率。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等活动,为云南对口地区在沪务工人员提供岗前指导、转岗支持和关心慰问等稳岗服务。

(三)提升创业企业服务能级

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支持体系。深化市区联动与政校合作,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高校行”系列活动,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专项创业能力培训。联合创业孵化平台和专业机构,积极探索开发创业培训精品课程,推出更具针对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多元化创业培训服务,惠及更多创业者。优化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队伍结构,增强专业指导能力,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人才、场景等多元化支持。推行跟踪扶持孵化模式,提升创业孵化基地服务能级,优化创业孵化环境。探索开展长三角创业合作交流,积极对接长三角创业资源,支持和培育更多初创企业成长。

二、实施人力资源赋能行动,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强企

(四)赋能服务提质增效

坚持“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价值产业转型”双轮驱动,积极探索人力资源招商服务一体化模式,着力构建人力资源融合发展生态圈。充分发挥区域人力资源产业政策与人社稳岗政策叠加优势,通过专业化、精准化的政策宣贯和服务对接,吸引更多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聚长宁、深耕长宁。重点关注区域龙头链主企业裂变催生的产业新生态,积极发掘专精特新等赛道上的人力资源“瞪羚”企业。依托“数字长宁”战略优势,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人力资源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资质升级和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推荐企业参评市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市优质人力资源机构、人才引进重点机构等优质品牌,持续激发产业活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全面提升区域市场核心竞争力。

(五)构筑产业协作共同体

依托长宁人力资源服务业党建联盟平台,构建“政企银”协同机制,打造多层次业务融合创新载体。以“聚人力·链未来”为主题,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和重点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双向赋能,实现区域资源高效配置与协同发展,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化发展需求。依托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支持。

(六)创新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构建“产业需求-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全链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多渠道拓展订单式培训。引导重点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推动现有机构课程升级,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依托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5分钟就业服务圈”联络点,探索技能培训赋能基层公共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积极培育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支持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开展定制化职业技能培训,满足企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七)拓宽高端专业人才培养渠道

构建高端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支持区域内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鼓励开展就业导向型职业培训,推动优质企业申报上海市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积极推荐区域高端技能人才参评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加强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两高”人才高级职称直通车政策效应,为区域重点企业、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及新落地龙头企业引进集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家和高技能人才。

三、实施暖企护航行动,优化社会保障惠企

(八)适度降低企业成本负担

精准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用人单位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创业组织社保补贴等稳就业补贴政策。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实现惠企资金精准直达。持续深化“乐创1+N”金融服务,整合区域金融机构资源,打通创业服务全链条,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九)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强化市区协同机制,推进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康复、征地养老等业务网上办理便捷度。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商业保险机构定期会商机制,落实职业伤害保障扩大试点。开展“三进”(进企业、进园区、进工地)专题宣传活动,强化政策宣传效果。提高政策服务精准度,提升“政策找人”服务效能。推行“园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提供多样化、灵活性产品组合,满足企业和员工多元化需求,助企提升人才吸引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实施合规固本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企

(十)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

深化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督促落实用工主体责任,推动劳资矛盾协商化解,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完善劳动维权“一口受理”工作机制,整合监察执法、劳动仲裁、工会援助等资源,促进纠纷调处提质增效。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畅通新就业群体维权渠道,推动纠纷源头预防和协同化解。深化“劳动解纷+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搭建纠纷化解和稳岗就业双向支持平台,力促“案结、事了、人和”。

(十一)推行劳动纠纷多元调解和诉调衔接

深化“人社+工会+法院+司法+检察院”五方协作联动机制,实现调解仲裁诉讼无缝衔接。加强劳动关系矛盾源头治理,发挥先行调解制度优势,力促高效实质化解纠纷。提升案件办理质效,深化争议速裁机制,降低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成本。完善基层调解网络,推进仲裁巡回庭、派出庭实体化建设,推动劳动纠纷“家门口”化解。探索数字技术在调解仲裁领域的应用,为高效办案提供智能辅助。

(十二)优化涉企行政检查

优化协同监管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规范行政检查机制,实行计划式与触发式“双模式”检查制度,提升检查精准度,推动行政检查提质增效。全面推行“检查码”制度,亮码执法,提升行政检查规范透明度。严格落实自由裁量基准,实施人社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促进行政检查公正文明。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综合监管机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监管一件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综合监管。

五、实施作风建设提升行动,创新优质服务便企

(十三)落实世行迎评对标改革措施

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劳工”指标要求,扎实推进劳动就业服务领域对标改革工作。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企业座谈会,重点行业、企业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送政策进企业,确保人社惠企便民政策落地见效。

(十四)深化人社服务进楼宇专项工作

聚焦重点楼宇、企业和园区,布局惠企服务站点,延伸人社服务覆盖面。建立“局领导重点包联、楼小二包楼、就业专员进企”三级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一口受理、上门指导、线上答疑”等方式,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定期组织楼宇物业、企业代表和员工开展议事协商,构建多方协同治理模式。

(十五)推动人社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

动态更新人社服务事项清单,升级完善《人社惠企政策服务包》。深化“局长走流程”活动,持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提升12333热线涉企工单办理质效,提升诉求办理处置效能。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一网通办”流程。推广“异地网办”服务,降低企业跨区域办事成本。设立企业帮办专区,提供“一对一”指导。持续优化“流动人员档案服务一件事”“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等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受理、全流程追踪”,提高服务便捷度。

(十六)加强人社领域营商环境政策宣介

整合人社干部、“两师两团”等专业力量,组建人社政策宣讲团,深入楼宇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政策宣介。重点打造“直播带岗”“云说政策”等特色品牌活动,提升政策知晓度和服务实效。联动市级“人社大咖聊营商”、区级“科长讲政策”等宣传活动,深化政策解读和政企互动。依托“上海长宁”“长宁人社”等政务新媒体,定期推送政策解读、办事指南和典型案例,全方位讲好长宁人社故事。

 

 

上海市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