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长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办法》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
  • 发布日期:2024-04-30

<企业篇>

1. 问:社会力量想参与长宁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可承接哪些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或场所?

答:社会力量可承接的养老服务机构及场所主要有三类,包括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以及社区支持服务机构(如家门口养老服务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社区老年活动室等)。

2. 问: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可开展哪些任务?

答:重点可开展五大任务。一是推动社区养老设施迭代升级,包括提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开展新建日托或存量日托的功能提升,发展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机构。;二是完善社区服务支持机构点位布局,如运营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布点,确保服务半径5-10分钟可达,或建设各街镇认知障碍家庭支持中心;三是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将专业服务拓展至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照护、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发展家庭照护床位,健全上门服务的服务规范与合同范本;四是健全多元化、梯度式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发展养老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深化智慧养老,依托“五五购物节”等节点探索老年消费新场景。五是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品质。协同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品牌、服务机构的评选推优活动。

3. 问: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可获得哪些补贴支持?

答:不同设施补贴政策不同。对于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含)以上的,可获市级福彩公益金100万元一次性补贴,800-500平方米的获50万元,区级财政均按1:1配比(不含长者照护之家面积);对于单独设置的日间照护机构,按建设投资额分档获市级补贴(15万-60万元),区级财政按不低于1:1配比;对于家门口养老服务站(非依托其他中心设置),市级补贴1万元,区级按面积分档补贴(100平米及以上补5万,50-99平米补3万);对于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按面积获15万-25万元一次性补贴,市、区财政各承担50%;运营独立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经认定可获区级5万元一次性补贴。

4. 问:社会力量申请养老服务设施补贴,需遵循哪些流程和要求?

答:一次性建设补贴申请原则上需在相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施验收合格后30个工作日内,提供真实、有效、完备的资料盒证明,经所在街道(镇)统一向区民政局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按流程拨付资金。此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托养服务设施,服务定价需报区民政局备案,收费标准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确保合规运营。

5. 问:社会力量申请补贴后,在资金使用和运营上需注意哪些监督管理要求?

答:遵守两大监督管理要求。一是材料真实性原则,如存在提供虚假材料等行为或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一经发现、核实,将被取消补贴和奖励资格、追回已发放的补贴,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二是规范资金使用,补贴资金纳入区民政局预算,社会力量需配合区民政局、街道(镇)做好资金使用管理,接受绩效评价和财政部门的重点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6. 问:社会力量想了解更多政策细节或对接服务,可向哪个部门咨询?

答:本办法由区民政局负责解释,社会力量若想了解政策细节、申请流程或对接服务,可直接联系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具体咨询。

<个人篇>

一、服务申请与享受

1. 问:个人或家庭想享受社区养老服务,需满足什么条件?

答:主要面向长宁区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认知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例如,日间照护服务重点服务失能、认知障碍老人,家门口养老服务站面向周边有基本养老需求的老人,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则针对认知障碍老人家庭,无严格户籍限制,以实际居住和养老需求为主要依据。

2. 问:老年人或家庭想使用社区养老服务,该如何申请?

答:可通过两种方式申请。一是直接联系居住地周边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机构或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现场咨询并申请对应服务(如日间照料、助餐等);二是通过社区养老顾问获取帮助,提供政策解读、服务匹配建议,协助对接所需养老服务资源。

二、服务内容与保障

1. 问:老年人可从社区获取哪些养老服务,能满足哪些需求?

答:老年人可享受多元化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如日间照护、上门助洁)、健康支持(康复辅助、医养结合服务)、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心理疏导)、家庭支持(认知障碍家庭指导、家庭照护培训)等。例如,日间照护机构提供照料护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提供健身服务,家门口养老服务站提供助餐、日托,能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

2. 问: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权益如何保障?

答:权益保障主要通过三大机制实现。一是质量监管。所有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场所需完成信息备案,相关部门会持续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和效能评估;二是服务评优。相关部门会开展养老服务项目、品牌、机构的评选推优,引导服务提升;三是投诉反馈。若对服务有异议,可向街道(镇)养老服务部门或区民政局反映,确保问题及时处理,提升服务体验。

我要评价

评论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