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宁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2025-02-24

2024年,长宁区坚持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持续提升长宁区文物保护管理与活化利用的水平。

一、形成合力,全力推进长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一)夯实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第一时间落实市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按照“党政同责、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原则,成立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编印《上海市长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上海市长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落实普查专项工作经费,做好经费保障;召开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两次,组织开展长宁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4年度培训,有序推进转段工作。

(二)完成试点任务

长宁区作为上海普查试点区之一,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遗产为主要任务,对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王伯群住宅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普查,为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提供长宁经验,为下一步长宁区全面开展普查调查打下扎实基础。

(三)开展实地调查

一是全面进行基本信息梳理。积极与相关单位部门逐一核对区域内文物建筑房屋状况、文物简介资料等相关信息。二是全力推进外业调查工作。结合本区文物资源现状,以各街道(镇)为基本单元,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对各方提供的新线索开展全面调查和梳理。三是细致推进内业复核工作。完成“本体范围,本体边界坐标和位置示意图”的数据采集工作。

(四)加强宣传引导

选取我区具有代表性和较高人文、历史、艺术价值的宋庆龄陵园、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沙逊别墅、兴国路住宅和圣约翰大学旧址等5处文保单位制作《长宁文物守护故事》系列宣传片;结合实地调查工作实际,选取17处我区具有代表性和较高人文、历史、艺术价值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文物保护成果”宣传展板巡展活动;每两周一次,在“上海长宁文旅”“长宁文旅中心”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查政策、普查知识、普查意义、普查阶段性成果等报道,提高公众对文物普查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增强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丰富活动形式,不断促进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

(一)开展“文博宣传月”系列活动

按照上海市文物局《关于本市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通知》及“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要求,结合长宁区文博资源,积极组织协调免费开放各类场馆及文物建筑,举办“光荣之城 同舟共济”2024年长宁区文博宣传月开幕活动、长宁区文物保护成果专题展览等特色展览及活动,推出“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百年愚园路上的红色印记”线下行走线路。

(二)举办红色主题宣教活动

围绕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打造特展《黎明守卫者—纪念上海解放七十五周年图片资料展》,讲述上海解放时中共中央上海局特殊贡献。展览于5月18日在长宁图书馆首展,在6街道、2学校展出;根据国家、市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要求,将区内红色文化场馆融入“大思政课”中,打造“弄堂里的红色课堂”。

(三)优化革命文物场馆服务水平

长宁区立足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和《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两处红色文化场馆,在确保场馆消防、卫生、网络、人员等方面安全前提下,提升场馆日常接待服务能级,优化馆内讲解服务供给,针对知识普及型、深度学习型、专业研究型等不同类型参观人群需求,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提升服务能级和行业形象。

 

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