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馨生境花园位于新泾镇淞二居民区金虹苑西南角,于202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花园紧依陆家浜,占地400余平方米,利用本土植物还原土地原有生态系统,一改原有社区绿地因长久闲置荒废破败现象,为居民区构建一个“自然、美观、和谐”的原生态场地。三年来,淞二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常馨生境花园为载体,全方面、多维度赋能“生境+”,激发社区善治活力,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整体水平。2024年,居民区党总支持续以“生境花园”为支点,在党建引领下,通过规范化建设、精细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等方式,撬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全面开花。
完善“规范化”建设
扩大基层治理“辐射圈”
在生境花园建成以来,淞二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深入挖掘社区自治达人、能人,培育以“生境花园”为核心的居民自治队伍,并通过群众领袖、居民自治团队的不断参与,进一步完善花园机制建设。截止目前,花园共培育一支14人核心志愿者队伍,一群有专业、有特长、善治理的社区自治“达人”。在扎实的居民自治基础下,2024年,淞二居民区以居民骨干为核心力量,通过不断的协商共议,进一步完善花园“常态化”机制建设,如制定《生境花园日常管理办法》《花园自治公约》,以及通过志愿者们充分讨论,优化完善《生境花园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花园日常运营维护细则,规范居民日常游玩秩序。同时在党总支引领下,生境花园与上海市动植物专家进行结对,共同制定《外来物种辨别手册》等,为居民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提供专业科普。各类机制建设、制度规范,保障了生境花园常态化、长效化运行发展,促使“生境+”能效辐射整个基层社区。
做优“精细化”服务
打造社区友好“交流圈”
淞二居民区党总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居民需求排摸,利用生境花园优势,持续做优“精细化”社区服务。一是进一步创新“家门口的自然课”社区活动,扩大服务覆盖面,“家门口的自然课”是常馨生境花园建成以来持续开展的花园自治品牌,由社区资深“自然爱好者”施老师带领,通过一系列的生态科普活动,带领小朋友们一起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现如今“家门口的自然课”已经辐射到周边幼儿园和小学,让更多亲子家庭参与其中,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提升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家门口的自然课”因其丰富的活动内容,独特的自然保护视角,获得上海自然教育创新大赛优胜奖。二是进一步优化以“花园”为载体的社区参与式活动,运用生境花园的自然原生态、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将社区内爱好绿植、喜欢花鸟的居民聚集起来,组成志愿队伍,定期对水木长廊旁的盆景进行打理,日常对花园进行巡逻,不定期开展花鸟自然科普活动等,让居民与自然展开一场场生动的“交流”,也让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愈加紧密和谐。
深入“多元化”参与
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圈”
自常馨生境花园建成以来,淞二居民区持续深入社区内外多元主体共治共建。一方面通过搭建议事平台,畅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在生境花园日常运行中,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如,花园建成后规范化管理问题、居民日常游玩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发挥“生境+”最大效能,激发治理活力等,针对问题现象,居民区党总支发挥“居民议事平台”作用,将议事会搬到“生境花园”里,在居民骨干带头作用下,动员物业、业委会、社区居民、动植物专家、社会组织等多群体进行协商共议,共治共建。通过构建多元且畅通的参与途径,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的专业人员,以及自然保护协会与农业执法大队的生态农业专家们,纷纷与生境花园达成结对合作关系,针对生境花园在日常的空间维护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与发展等层面,悉心给予了大量专业且极具建设性的指导建议。周边商铺、企业、共建单位等也参与其中,到花园“打卡”,为花园锄草,浇水,为花园日常维护献力。另一方面,创新多元参与式活动,如,充分利用“家门口的自然课”品牌项目,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自然科普活动,将周边小学、幼儿园、社会公益组织等聚在一起,共同打造多元友好的自治家园。
从杂草丛生的“边角料”到生机盎然的“忘忧角”,这个深受居民们喜爱的生境花园,不断释放着温暖与善意,它是社区居民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是孩子们的“科普课堂“,是多个物种栖息的生态乐园,更是激发带动基层社区治理活力的关键“踏板”,让居民在乐享生态空间的同时,不断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最终实现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居民之间乐享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