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活圈 建设精品小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社区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程家桥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2-11-09

根据区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四力四城”的战略目标,街道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开放的原则”,构建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动网络,激发社区空间活力,敞开怀抱接纳创新改变,通过15分钟生活圈打造和精品小区建设,逐步将一处处点睛之笔渗透社区更新肌理,为社区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全体市民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实现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宜学的愿景,努力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化社区。

一、区域整体评估

区位特色明显。程家桥街道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的一部分,参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进博会两大国家战略,是区域航空服务业的重要产业承载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市政道路的路网密度、慢行网络密度整体呈现东部密度高,西部密度较低的发展状态,现状虹桥路和延安西路两条国宾道贯穿其中,辖区内途经的25条公共交通线路、1条71路中运量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10号线、2号线共同形成联通虹桥机场、周边公交、轨交线路在内的闭环交通系统。东部、南部公交站点较密集,满足15分钟内步行范围全覆盖。职住分区明显。辖区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占长宁区区域面积的五分之一,。区域呈东西狭长走向,其中虹桥机场片区、西郊宾馆、上海动物园占地6.08平方公里,占街道全域面积86.1%,意味着辖区内就业导向和公共绿化用地面积占比超过2/3,居住导向用地不足1/3。区域功能分区较为明显,东片区以居住为主,西片区则以就业为主。东片区人群较为固定,西片区人员流动性较大,老龄化人口占比较高,涉外程度特征显著。辖区整体建成度较高,生态宜居,拥有25个园林式和17个市、区级花园式单位,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化面积均位列全区第一,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茅,积淀形成了垃圾分类和河道治理等生态治理工作品牌。

二、推进基本情况

街道15分钟总体规划编制中,深入挖掘社区各类潜力资源,多元化复合利用大小空间,一方面在具体政策制定时,坚持以人为本,权衡社区与便民服务,另一方面聚焦出行、居住、休闲、就业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将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蓝图细化分解为具体清单,共计33个街道实施项目,其中2021年和2022年确定的目标任务,除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精品小区建设、既有多层加装电梯按照区委区政府整体要求积极推进以外,截至10月底,已完成15个项目,已启动2022年4个项目,当年项目启动率为100%,其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这些具体项目构建的社区小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答案可能就藏在小而美中。一是着力提升改造老旧小区面貌,增强社区文化自信、凝聚社区共识,打造深入民心的宜居品质和美观亮丽的公共环境。2017年以来,街道积极开展精品小区综合修缮,优化老旧小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从美观度、舒适性、便利度,将观赏性和休闲性功能相结合,以精细为目标,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将房屋屋顶修缮、外立面粉刷、雨污水总管改造、海绵工程、道路更新、绿化景观提升等民生项目的改善与提升纳入了修缮工程的建设目标,多个小区打造微景观并设立休闲椅、景观灯、宣传栏等设施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提升社区的品质环境,又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从而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完成程桥二村、宝北小区、虹梅花苑3个精品小区改造,程桥一村、王满小区、锦程小区、春花苑二期5个小区的精品工程将在2022年底完工,上航新村和机场新村两个以飞机和航空为主要元素的精品小区修缮工程也将在11月上旬进场施工,届时程家桥街道的售后公房精品小区修缮工程已基本全覆盖,为打造宜居社区生活圈,分期逐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提质增量。二是通过整合求资源,便利共享空间品质,让社区居民深切享受品质生活,也能拥有归属的认同。虹桥路2222弄内虹梅花苑居民活动室“腾龙换鸟”而来的基层治理点位,在概念阶段就是要融入休闲、便民、议事等功能,启用前,街道多次组织周边居民提建议,启用后,结合时间节点,居民诉求等,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活动落地于此,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构建起家门口充满活力的生活“舒适圈”;虹桥路受理中心二楼的儿童服务中心,定期开设各类主题活动,让周边儿童更有获得感;青年中心设以程桥特有的航空元素为主题,传播青年志愿服务文化、凸显青年风尚新空间;设置世贸企业服务站,精准对接企业高层、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企业白领等不同层次人才聚集的需求,搭建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打造人才荟;三是以多元协作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新格局,让街道、社区居民、社会组织都有序参与到行动中。围绕15分钟航空大型居住区生活圈建设,搭建机场新村航空文化主题社区,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打造大陆首家社区参与式博物馆,让社区成员本身成为了博物馆内容的提供商,让他们留言、展品创造新故事,开源的运营方式和开放机制构筑高效韧性多元融合的社区;小白屋(启航小站)以多元协作的社区治理模式,盘出“小而全”新空间,注入长宁区第一家市民园艺中心建设,作为社区园艺师和社区居民进行园艺交流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圈”出自治共治新活力。四是新技术赋能社区生活服务,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使资源供给更有效、更精准、更及时。用智慧赋能协调养老服务资源,结合程桥二村及周边现有的资源禀赋,通过优化服务载体,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社区周边点位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和沿街商户的服务资源,链接住养、助餐、康复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功能,完善为老服务圈,打造幸福万年品质生活具有开放式新体验的老年友好社区场景;根据街道区域党建分布,在虹桥机场新村、龙柏花苑引入2台“一网通办”超级自助终端,方便中西部居民办理社区业务,减少空间距离,使周边居民办事体验更顺畅、更便利,也为构建智能化社区添砖加瓦。五是倾力打造爱心服务驿站,构筑共有共治共享的暖心港湾。对平溪路调整出一部分办公用房,内部配备微波炉、饮水机、应急充电设备等并植入党群服务功能,为辖区环卫工人、志愿者、交通协管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一个冷暖可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伤可用药的歇脚地和加油站,同样在机场新村服务者驿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织密社区党建服务阵地,冷热饮水、安全药箱、免费阅读一应俱全,为周边户外工作者构筑小小的温馨之家。

从这些小而美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大家看到的不仅是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家门口生活,更看到一种延续社区人文脉络的生活方式。

三、规划展望

对于今天的程家桥街道来说,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社区,需要充分对于现有资源挖掘以及周边资源共享,分期逐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未来将继续发挥虹桥路连接东西向的轴线优势,通过虹桥路串联起次级道路区域分割,复合打造东、中、西3个片区,补足基础、显现特色,精心塑造滨水生态链、驿站文化链、慢行休闲链,实现城市功能、场景体验和生活美学有机统一,立足社区空间资源、人文特色、景观风貌等要素,彰显文化底蕴,主题更为鲜明,以虹桥路为主轴,发挥其交通轴线作用,通过外环S20东延伸段建设,疏通高架桥下慢行堵点,补充基础公共配套,串联外环内外,尤其是机场片区的各类资源,结合机场东片区改造和东航培训中心更新地块项目,全方位满足辖区居民、职业人群以及旅客人流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进一步彰显百年虹桥路文化属性,形成可驻足、可阅读、有服务、有温度的景观道路,不断提升虹桥路的功能性、景观性、服务性等综合性能。在补足公共设施配套基础上深挖特色,着重打造与航空产业紧密相连的产城融合配套社区;依托虹桥路、上海动物园特色资源,结合虹井路820、869地块更新、市民文化中心建设,配套基础民生项目和旅游休闲设施,打造民生与观光功能并重的旅游休闲区;针对住宅区、商务楼宇群众和白领群体需求,优化公共服务,盘活小区存量空间,打造社区典雅式生镜花园,配备全龄健康服务,便利日常出行,完善慢行友好,打造公共服务示范区,共同构筑程桥社区美好蓝图。

“15分钟”,无疑是一个具象的时空刻度,在这个细小刻度上反复研磨、孜孜以求,不断提质增量,拓展内涵外延,更以此为载体生动践行“人民至上”重要理念,激活一个个社区单元细胞活力,更放大一座城市令人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