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134”社区实践工作法解锁“幸福密码”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北新泾街道办事处
  • 发布日期:2025-03-28

新泾八村位于长宁区北新泾街道西南角,系多家单位参建的售后公房小区,靠近淞虹路地铁站,有住宅楼26幢,总建筑面积26730平方米。小区实有人口数2000余人,家庭户数862户。

新泾八村党总支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基于自身文化特色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探索出了“134”工作法——“一核心、挖掘三力、打造四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创新社区治理为落脚点,做到紧盯“痛点”不懈怠、守住“难点”挖根源、聚焦“堵点”抓落实,打造“安居在社区、友爱在社区、文化在社区、欢乐在社区、幸福在社区”的特色韧性社区。

坚持“一引擎”引领

稳基石勇探索再创新

社区治理实践中,新泾八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团队、周边单位共同参与的“一引擎六位一体”民主协商融合治理联席工作机制,通过日常保持紧密联系,反馈及时、处理及时、跟进及时的工作“响应链”,每周定时以会议形式交流讨论社区面临的问题和居民们的矛盾焦点,共同商讨如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邀请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加入党组织各项活动中。以输送关心服务为基础,让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感受到社区党组织的温暖;以引入志愿服务为目标,努力引导新兴领域从业人员参与到“党建+社区治理+共治服务”中,让其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以新泾八村党总支为核心,六位一体各负其责,“同频共振”的良性互动在社区治理中处处体现正能量,全面点燃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治理效能。

守正创新筑“三力”

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提升非遗“创新力”

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阵地

挖掘社区达人,以非遗文化为灵魂,打造“墨韵书法班”“花鸟绘画班”“非遗编织班”等居民自治品牌,用“中国风”元素点亮社区特色文化,厚植书法、手工编织等非遗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文化互动体验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中,让非遗走出来、活起来、更接地气,形成“火红灯笼高高挂,非遗新风树起来”的特色效应。通过书画作品的形式,有效地将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文明宣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居民能够在文化阵地中更加生动地了解社区动态,关心社区实际。

建设人才“发展力”

打造“交互式”人才培养阵地

充分发挥“金奖标兵”单位基地带教作用,不断强化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一是“外引”人才。在街道统一安排下,适时接受市、区级选调生、新进机关干部、优秀后备社区工作者等青年人才,全方位参与“两委”班子工作。通过挂职锻炼、带教实习,充分发挥青年人才思想活跃、乐于创新等优势,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二是“内造”人才。八村居民区坚持“面对矛盾不轻易上交,遇到问题不诿过推卸”工作自觉,让问题的皮球止于自己脚下。传授工作心得、面对面开展答疑解惑,积极营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状态,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

八彩共创“向心力”

打造“自主式”志愿服务阵地

小区现有志愿者团队8支、志愿者200多名,在工作中将社区志愿服务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墨”八个板块,打造八彩志愿服务团队——红色公益志愿者、橙色平安志愿者、黄色助困志愿者、绿色健康志愿者、青色就业志愿者、蓝色普法志愿者、紫色慰老志愿者、墨色文化志愿者。八村党总支还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搭建以党建为统领、志愿者为主体、辖区商户资源为支撑、互惠互利为反哺机制的“志愿者联盟”新平台。同时,随着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新泾八村党总支努力挖掘新兴领域志愿者,如请互联网平台的电商运营者教授社区老年人网上购物、退换货等,请新媒体内容创作者制作切合新泾八村事务宣传的文化内容等,为新泾八村志愿者队伍注入新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

聚力融合“四个圈”

释放社区治理“大效能”

合力赋能“法治圈”

三所联动安民心

以党建引领为龙头,与司法所、派出所、签约律师事务所共同成立新泾八村“三所联动”工作督导小组。用好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全国人民调解能手、上海首席人民调解员马路娣等优秀街道、社区资源,通过建立联席制度,打造调解“流水线”,共商共议解决居民的矛盾纠纷和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贯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始终,不断延伸“三所联动”的触角,构建“3+6+X”的调解体系,以三所联动机制为基础,叠加六位一体工作赋能,创新新征程下社会治理工作理念,精准研判、及时发现、迅速处置,让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民主引领“自治圈”

加梯维保听民意

在社区治理中,加装电梯的最大难点是实践推进过程中“块”上管不了,“条”上抓不透,为此新泾八村党总支坚持“加梯在哪里,党组织建到哪里”。以党建引领为“红线”,居民自治为“主体”,协调建立加梯三人自治小组,负责电梯加装各项工作,通过每周例会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服务、成片推进”的八村加装电梯工作法,实现“以民主促民生”的加梯民主协商机制。目前小区19部电梯已经全部竣工,实现加梯全覆盖,让社区所有的“悬空老人”真正感受到“一键直达”的幸福。

随着新泾八村居民区加装电梯的免费维保陆续到期,工作的重心也随着居民需求逐渐转移。新泾八村居民区以党建引领,通过业委会牵头、居委会搭台、物业跨前服务、民警稳心安民、志愿者通力协作和社区团队宣传发动的工作机制,夯实加梯后续维保工作的基础。广泛听取居民对于后续维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党员会议、楼组长会议、加梯“三人小组”会议以及居民代表会议等,结合每个楼道实际,由居民们自主讨论,充分沟通,及时反馈,明确小区电梯免费维保到期后统一交由新长宁集团城市运营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由新泾八村业委会、上海新长宁集团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全楼道居民共同签订三方维保协议,明确约定相关服务内容和权利义务,保障居民的用梯安全,让居民安心乘梯,乐享生活。与此同时,新泾八村居民区还通过叠加楼道“三人自治”小组成员提炼总结的新泾八村《电梯产权人公约》以及《电梯使用规定》,让精细治理、精心服务、精品加梯成为新泾八村加梯工作的主旋律。

多方共筑“共治圈”

便民实事懂民需

发挥社区党建“轴心”作用,借助社区“大党总支”成员优势,通过扩大与学校、城投水务局、民生银行以及周边单位等新兴领域党组织的结对共建规模,进一步拓展党建“朋友圈”,在资源共享、实践共促中进一步团结凝聚“红色朋友圈”,吸引更多结对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自治共治。以社区为平台、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是深化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新泾八村党总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联合各项组织、整合各项资源,常态化开展例如法律援助、健康检查、家电检查维修等惠民便民活动,旨在不断丰富社区服务清单,使居民享受到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从而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和居民的幸福感。

数字生活“智治圈”

创新驱动解民忧

在建设智慧社区的当下,持续深化并推动“一网通办”居民区延伸点,全方位纵深社区、贴近群众,不仅解决了居民来回跑动的困扰,还让沿街商户也都能就近办事,让“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开花结果”,切实惠及八村居民。

借力“社区云”智能平台,打破了沟通壁垒,让居民们能与社区工作者实现“线上”面对面交流。以线上线下“四百”大走访工作提升“三个度”。一是居民知晓度;二是居民参与度;三是居民满意度,精细化开展社区治理工作、精准了解居民需求、精心服务居民日常。在“社区云”智能平台的助力下,新泾八村不断强化居民信息建档机制、民生服务共管机制、社情民意共通机制,以“智治”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驱动化解居民烦心事、忧心事,让居民能够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社区管理体验。

成果呈现与启示

再创社区治理新答卷

以党建为圆心,层层传递红色正能量。在八村党总支引领、“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助力下,找准三者之间联结点,坚持党建带群建促社建。通过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带动服务管理全覆盖,织密为民服务网,推动红色正能量层层传递,以党的战斗堡垒打造形成“众星拱月、月明星灿”的工作格局。

找准突破点,激活居民区一池春水。以巧而精的居民自治“杠杆力”,从居民群众视角提升服务温度,唤起居民更多自主性与参与性,激发居民群众自治的活力,激活居民区一池春水。如通过“八彩”志愿者团队,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居民自治既让居民享受“雪中送炭”的惊喜,也让他们拥有自己动手“锦上添花”的幸福感。

找准创新点,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借助“非遗”“沃土”等名片,以社区特有文化为纽带,凝聚社区治理“同心圆”。如为让居民生活品质“更上一层楼”,八村加梯工程将“绑定”美丽家园和文明创建同步推进,有了前期成功打造“美丽楼道”的经验,新泾八村针对社区楼道现状量身定制设计方案,带来硬件、软件快速提升的“叠加效应”,努力构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类组织广泛协同追求的高品质生活,共画“同心圆”、解锁“幸福密码”的善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