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泾街道创建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工作方案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北新泾街道办事处
  • 索引号:SY0024395190202400003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长北街办〔2024〕2号
  • 发布日期:2024-06-25

北新泾街道创建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的通知》(沪爱卫会〔2023〕1号)要求,北新泾街道为顺利开展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工作,推进健康上海建设与爱国卫生运动有机融合,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卫生健康街镇建设是在卫生街镇创建基础上,通过抓取国家卫生区镇标准核心指标,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以整洁宜居的健康环境、便民优促进公共卫生资源、服务均衡配置,着力提升环境卫生面貌和群质的健康服务、和谐文明的健康文化为主要内容,加快健康场所建设,增强群众感知度,促进城乡卫生环境与市民健康需求协调发展,为实现健康上海行动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从2023年起,在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中,将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内容一并纳入实施。各职能部门、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爱国卫生运动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从解决健康基本问题、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全面开展上海市卫生健康城镇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合格单位建设,扎实爱国卫生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80%以上的单位参与健康场所建设,发动辖区居民建成健康村居不低于30%,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并形成一批市级或区级的健康场所、村居、家庭先进典型,促进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构建健康上海建设的微观基础。

二、重点任务

以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突出问题和结果导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有效防控传染病和慢性病,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一)整体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

保持主次干道、街巷路面、河道湖泊及室外公共休闲场所、环卫设施整洁、有序。保持社区和单位内部及周边、建筑工地日常管理规范,卫生状况良好。加强农产品市场、公共场所和小餐饮相关场所的卫生环境、硬件设施和从业人员管理。开展病媒生物日常防制、季节性集中控制和密度监测评估工作,强化专业防制队伍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二)牢固夯实健康上海建设基础

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健康教育咨询点、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面向辖区人群提供诊疗、预防、保健和健康科普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指导能力。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协调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推进重点行业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促进妇幼、老年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健康场所建设,定期评选一批市级示范点。

(三)积极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打造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开展多元化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执法、无烟环境建设活动。推广应用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四)持续加大各级组织发动力度

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工作保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推进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建立并完善由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工作机制。畅通建议投诉渠道,提升群众对卫生健康状况的满意度。逐步建立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对建设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干预。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街道爱卫会、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城镇建设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坚持以市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

(二)强化管理监督。街道爱卫办总体负责辖区内卫生健康街镇的管理,做好组织发动、部门协调、培训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各职能部门、居委、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推动卫生健康街镇工作有序开展,使其成为持续改善市民群众生活、工作环境并提升健康水平的有效载体。

(三)强化督导落实。对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做好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评估。逐步由工作过程性指标汇总向健康结果性指标评价转变,进而推动长效管理工作由“运动模式”向“常态模式”转变。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24年5月)。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逐级宣传发动。各部门(单位)根据国家卫生健康街镇建设规范,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指标,明确责任和时限要求。各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二)集中创建阶段(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各部门(单位)在巩固国家卫生城镇工作基础上开展专项整治创建,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工作台账,逐一分析研究,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健康街镇标准要求。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5年7月至12月)。适时组织模拟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提升国家卫生健康街镇创建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开展卫生健康街镇全域化建设

持续建设环境整洁、生态宜居、人群健康的全民卫生健康城市,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街道爱卫办要组织辖区内所有机关、医院、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居委全面开展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引导参与建设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全体市民。要推进城区卫生健康水平协调发展,促进公共卫生资源、服务均衡配置,着力提升环境卫生面貌和群众健康素养。

(二)提升公共卫生环境管理常态化水平

坚持做好公共卫生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街道爱卫办要增强相关部门、行业落实常态管理制度的责任意识,做到日常维护与突击整治相结合、专业队伍管理与群众性运动相结合、动态管理与监督协调机制相结合,固化并完善卫生健康街镇建设的“常态模式”。坚决落实“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集中行动周”“周四爱国卫生义务劳动日”等制度,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治理、重点场所综合整治和病媒生物防制提升等活动,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增强季节性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

(三)建立基层卫生健康组织普及化网络

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文化传播,引导市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深入推进《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实践行动。街道爱卫办要建立基层卫生健康管理组织体系,督促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各居委、工作站要深化和拓展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行动。深化以健康社区、单位和家庭为重点的健康场所建设。

附件:

1.北新泾街道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北新泾街道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北新泾街道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方案

3.北新泾街道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工作任务一览表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北新泾街道办事处

2024年5月30日

附件1

北新泾街道卫生健康街镇建设

(北新泾街道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生义  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刘丽萍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常务副组长:卢  维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副  组  长:王骏宏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范层峰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舒  敏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严夏飞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李忠军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董自航  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

张  剑  街道武装部部长

组      员:韩晓倩  党政办公室主任

陆  鸿  干部人事办公室主任

陶  剑  社区党建办公室主任

梅  艺  社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李  彬  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

许凯明  社区平安办公室主任

傅一冰  社区自治办公室一级主任科员(主持工作)

郑  涛  营商环境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主持工作)

付春民  信访办公室主任

刘纪兴  街道工会专职副主席

王鸿雁  街道妇联主席

谈敬月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

仲莫测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

钱玉良  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

钟  荣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支部书记

高  见  北新泾司法所所长

隋华伟  北新泾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

王  伟  北新泾派出所所长

赵  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袁培红  新泾一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邱  勇  新泾一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梅  芹  新泾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周夏芳  新泾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张  骏  新泾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冯冰清  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腾秀红  新泾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龚惠华  新泾七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张君逸  新泾八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卫  政  北翟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侯伟忠  金平居民区党支部书记

沈  薇  蒲淞北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梁  燕  哈密新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

张毅杰  元丰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龚慧妮  剑河家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梅艺同志担任,联络员由潘佳浩同志担任。

今后,组成人员因工作调整,由其接任人自然替补,不另行文。

 

附件2

北新泾街道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方案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营养计划(2019-2030年)实施方案》及《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之合理膳食行动,在北新泾街道开展营养支持型社区创建工作,以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多方位保障居民的营养与健康,为健康上海建设提供保障。

一、目的

在北新泾街道开展营养支持型社区创建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自上而下充分调动各单位、居委积极性,开展营养诊断、促进、干预和评估,不断满足居民营养健康需求,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二、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要求

(一)开展营养诊断

北新泾街道组织开展居民营养健康状况专项调查,通过对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现有的健康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本辖区居民营养健康信息数据库,全面评价本地居民膳食结构、营养素养水平、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肥胖)以及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流行特点,确定居民主要营养问题和重点目标人群,明确主要营养健康干预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落实综合干预

1.营造支持性环境

(1)设立营养科普小屋、营养活动室或营养角

在北新泾街道辖区内社区活动中心或企事业单位等设立营养科普小屋或营养活动室等,或在“智慧健康驿站”“健康服务点”等场所设置营养角;摆放营养宣传工具,如膳食宝塔挂图、儿童年龄别体重挂图、宣传海报等科普材料以及控油壶、限盐勺、儿童身高体重转盘等工具,居民可现场取阅。摆放营养调查智能采集系统(膳食评估软件、腰围尺、体重计、BMI尺、血压计、血糖仪)等工具,居民可自行测量。活动场所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2)设置营养宣传固定窗口

在辖区内主要街道和小区内设置固定的宣传栏、橱窗等营养宣传窗口,开展营养健康知识宣传,并定期更换。在车站、电影院、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人流集中地,通过张贴、摆放、悬挂营养健康横幅、张贴画等,发放宣传材料,营造营养氛围。

2.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1)因地制宜编制宣传材料

根据营养诊断结果,确定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宣教内容,结合当地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组织编写适合本辖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科普宣传资料。

(2)推动营养科普活动常态化

以全民营养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学生营养日、母乳喂养周等为契机,大力开展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定期在社区、学校、托育机构、幼儿园、养老机构、社区食堂等开展讲座和咨询活动,发放营养宣传材料和工具,适时开展健康膳食大赛、营养书法或绘画比赛、营养家庭评比等活动,使营养科普活动常态化。

(3)充分发挥媒体作用

发挥主要媒体对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坚决反对伪科学,及时打击和处置各种形式的谣言,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营养宣传,避免营养信息误导。积极利用新媒体渠道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创建本地营养健康知识微信公众订阅号,定期发布营养健康信息。

加强营养科普队伍培养和培训

组成由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和家庭医生等,以及托育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等关键人员的营养科普宣传队伍,定期开展营养知识和传播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开展营养宣传的能力。

3.发展营养健康产业

打造营养健康型特色美食口碑。大力推动当地食品企业及餐饮业进行营养转型升级,加强对传统烹饪和加工方式的营养化改造,突出地方特色美食的营养价值特点,形成“营养+特色美食”宣传促进模式,打造营养健康型特色美食口碑。

4.打造营养示范典型

(1)营养与健康学校

参照营养与健康学校创建方案,创建营养与健康学校。以营养与健康学校为依托,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家长会等活动,将营养传递到家庭和社区。

(2)营养健康餐厅

参照健康餐厅创建指南,近3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研发健康烹饪模式,鼓励“少油、少盐、少糖”的烹饪和加工方式;摆放多种宣传材料、体重秤、BMI尺等;标识菜品营养成分;从业人员主动宣传营养健康知识,指导顾客合理点餐,宣传营养健康的消费观念。

(3)营养健康食堂

参照健康食堂创建指南,近3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采用智能化膳食评估系统,指导就餐者合理选择食物;鼓励“少油、少盐、少糖”的烹饪和加工方式;提供全谷物食物、水果和奶制品,不提供含糖饮料;摆放多种宣传材料、体重秤、BMI尺等;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营养素养。

(4)营养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设有营养健康自助性测量点,利用营养调查智能采集系统,随时收集和评估员工营养健康状况;成立体重管理小组、减油减盐减糖小组等;定期开展营养健康知识讲座,营养配餐比赛等;开展工间操;将职工营养健康状况纳入绩效考核;设有母婴室。

5.加强医防结合

(1)提供营养咨询、指导和教育服务

逐步将营养咨询、指导和教育纳入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医务人员定期参加营养知识培训,主动向居民提供中医食养、营养咨询、指导和教育等服务。

(2)设置营养宣传角

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宣传栏、橱窗内有营养知识宣传内容,在入口、候诊等区域有取阅的营养健康宣传材料。设置自助性测量点,利用营养调查智能采集系统,自助测量膳食、身高、体重、血压等,并提供个性化营养评估和指导。

(3)实施门诊营养评估

实施门诊首诊测身高、体重制度,首诊测量率达30%,并逐年提高;每次门诊测量体重,并记入居民健康档案,为营养诊断和营养指导提供数据;探索老年肌少症等营养筛查工作。

(4)开展营养相关疾病管理

组织超重肥胖高危人群和患者,成立体重管理小组。定期组织相关居民,开展妇幼营养、老年营养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防治的讲座。

6.关注重点人群

重点关注孕产妇、婴幼儿、学龄儿童、老年人等人群营养状况,针对重点人群的营养状况改善进行综合干预。

(1)推进孕产妇、婴幼儿膳食营养指导

推进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对孕产妇进行膳食营养指导。鼓励在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母婴室。宣传引导科学喂养。

(2)营养宣传活动覆盖幼儿园和学校

将营养宣传活动逐年覆盖辖区内幼儿园和学校,每个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讲座、指导等活动。加强学生用餐的管理,根据《上海市0~6岁儿童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学生餐营养指南》(WS/T554-2017)为学生供餐。开展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和管理。

(3)开展老年人营养配餐指导和咨询

北新泾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社区食堂的营养配餐指导,并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导和咨询服务(每个机构每年至少1次)。养老机构和社区食堂要摆放/悬挂/播放相关营养科普材料(至少2种)、体重计、血压计等。

(三)落实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北新泾街道卫生健康街镇建设(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设立工作办公室。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联络员会议。

2.提高能力建设

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有专人负责营养工作,定期对辖区内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和技能。

3.加强工作督导

定期对居委创建工作开展督导,通过现场检查和资料查阅等方式,推动北新泾街道营养支持型社区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附件3

北新泾街道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工作任务一览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内容

评价方法

赋分标准

分值

责任部门

一、普遍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水平

市容环境卫生

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主次干道每日保洁时间≥16小时,街巷路面每日保洁时间≥12小时。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2个主次干道和1个街巷路面。

2.查阅资料,查阅相关部门出具的材料。

1.1 城市道路保持平坦、完好,没有坑凹、碎裂、隆起、溢水等情况,便于通行,得2分。

1.2 道路及附属设施养护符合标准要求,得2分。

1.3 主次干道路面清洁,无垃圾,得2分。

2.1 主次干道每日保洁时间≥16小时,达标得2分。

2.2 街巷路面每日保洁时间≥12小时,达标得2分。

10

管理办

城运中心

综合行政执法队

道路照明设施整洁、完好,运行正常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2条主次干道、1个背街小巷和1个公园绿地。

2.查阅资料,查阅相关部门出具得档案资料。

1.1 功能照明设施整洁、完好,无损坏、无故障,得2分。

1.2 道路及公共场所装灯率达到 100%,得2分。

1.3 照明设施亮度适宜,确保夜间无照明死角,得2分。

2.1 有灯杆、灯具、配电柜等照明设备和器材定期维护记录,得2分。

2.2 及时排除城市照明设施故障,确保正常运行,得2分。

10

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1.现场查看,随机抽取区域内1条河道或湖泊。

1.1 水面清洁,无粪便、油污、动物尸体、水生植物等漂浮废物,得2分。

1.2 严格控制污水超标排入,无发绿、发黑、发臭等现象,得3分。

1.3 岸坡保持整洁完好,无破损,得2分。

1.4 无堆放垃圾,无定置渔网、渔箱、网筒,无违章建筑和堆积物品,堤岸立面无吊挂杂物,得3分。

10

公园、绿地、广场等室外公共休闲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区域内1个公园、1个绿地和1个广场。

1.1 卫生管理符合规范,有专人清扫,得5分。

1.2 卫生状况良好,环境整洁美观,无垃圾杂物堆放,及时清除渣土、枝叶等,无露天焚烧枯枝、落叶等现象,得5分。

10

区域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无卫生死角,基本消除易涝积水点。

1.现场查看,区域内随机抽取1个社区。

2.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个广场、立交桥下、地下构筑物、棚户区,查看有无易涝积水点。

1.1 社区整体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得10分,有一乱,扣1分。无卫生死角,得2分。有卫生死角,扣2分。

2.1 易涝处基本消除易涝积水点,得3分。

15

铁路沿线两侧环境整洁,安全保护区内无倾倒垃圾、排污和轻飘物品。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区域内1条铁路。(无铁路可抽查1处当区域内主要公路沿线或交通枢纽)

1.1 沿线两侧环境整洁,得5分。

1.2 安全保护区内无倾倒垃圾、排污和轻飘物品,无安全隐患,沿途未发现露天焚烧垃圾或违规填埋现象,得5分。

10

村居建筑卫生

主次干道、车站、医疗机构、旅游景点、集贸市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公厕设施不低于二类标准,保持公厕内外干净整洁、基本无异味。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主次干道、车站、医疗机构、集贸市场等重点公共场所的3个公厕。

1.1 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得5分。

1.2 公厕附近设置标有公厕标志、方向和距离的指示牌,公厕标志符合规定,得5分。

10

管理办

城运中心

西联公司

生活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管理规范,各类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分类标志统一,开展垃圾科学分类收集并及时清运。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和1个公共场所垃圾收集点。

1.1 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分类标志统一,得5分。

1.2 生活垃圾收集符合相关标准,垃圾科学分类收集并及时清运,无堆积,得5分。

1.3 重点场所附近及其他公众活动频繁处垃圾收集点、废物箱、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垃圾收集容器整洁,封闭完好,无散落垃圾和积留污水,无恶臭,基本无蝇,摆放整齐,得5分。

15

保持社区、村和单位内部及周边日常卫生管理规范,清扫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清运及时,卫生状况良好,无违规饲养畜禽。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2个住宅小区,1个村居或城乡结合部。

1.1 社区内部及周边清扫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清运及时,卫生状况良好,得5分。

1.2 无违规饲养畜禽,得5分。

10

各居民区

建筑工地(含待建、拆迁、在建等工地)保持卫生整洁,规范围挡,无扬尘、噪声污染。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3个建筑工地(待建、拆迁、在建工地各1个)。

1.1 工地有围墙、围栏遮挡,规范张贴施工铭牌等标识,文明施工措施齐全,管理规范,得2分。

1.2 围墙立面保持整洁、完好、美观、牢固、稳定,墙面无污迹,无乱张贴、乱涂画等现象,得2分。

1.3 围墙外侧环境保持整洁,无堆放物料、机具、垃圾等,得2分。

10

管理办

卫生合格单位建设

广泛组织各类社会单位开展爱国卫生合格单位建设。

1.查阅资料,查阅相关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年度计划中有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合格单位建设内容,相关档案资料齐全的,得5分。

1.2 区域内各类社会单位积极申报爱国卫生合格单位,申报合格率达到80%以上,得5分。

10

管理办

按照内外环境整洁有序、门责制度自觉履行、行业管理基本规范、病媒防制措施落实、室内环境全面禁烟的基本要求,组织开展检查评比挂牌活动,做到合格一批、挂牌一批;并作为市、区文明单位及健康场所示范点的入选条件之一,促进全市单位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1.查阅资料,查阅相关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有公开组织开展检查评比挂牌活动并定期公示上报的,得5分。

1.2 区域内爱卫条线合格单位有荣获市、区文明单位及健康场所示范点的单位,有1家得2分,满分10分。

15

管理办

农贸市场卫生

农产品市场符合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要求,配备卫生管理、食品安全和保洁人员,落实定期休市和清洗消毒制度;科学设置经营区域,生熟分开、干湿分离,保持环卫设施齐全、干净整洁。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2个农产品市场。

1.1 符合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要求,按规模配备符合要求的卫生管理、食品安全和保洁人员,得2分。

1.2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经营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得2分。

1.3 有卫生、消毒等管理制度和市场定期休市制度,休市期间组织市场进行全面彻底清洗、消毒,按规定定期清洗消毒并公示,得2分。

1.4 科学设置经营区域,生熟分开、干湿分离,按照商品种类划行归市设置交易区,同类商品区域相对集中,分开陈列销售,分区标志清晰,得2分。

1.5 保持环卫设施齐全,市场整体清洁,达标得2分。

10

管理办

城运中心

综合行政执法队

市场监督管理所

临时便民市场、流动商贩管理规范,保障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个临时便民市场。

1.1 临时便民市场设置规范合理,管理制度齐全,定时定点定品种开放,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落实清扫保洁制度,有划定临时停车区域,保证周边市容环境卫生何交通秩序,得5分。

1.2 流动商贩在规定时间、地区内有证经营,食品摊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食品从业人员保持个人卫生,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得5分。

10

管理办

平安办

城运中心

综合行政执法队

市场监督管理所

区域内无非法饲养、交易、贩卖、宰杀和制售野生动物现象。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处农贸市场、或集市、或宠物市场,查看有无贩卖、制售、食用野生动物情况。

1.1 未发现非法饲养、交易、贩卖、宰杀和制售野生动物现象,得5分。

5

管理办

城运中心

综合行政执法队

市场监督管理所

重点公共场所管理

经营资格、卫生许可、服务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等证照齐全、有效;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向社会公示。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3个重点公共场所。

1.1 经营资格、卫生许可、服务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等证照齐全、有效,卫生监督量化等级向社会公示,得15分。每缺少一证,扣3分。

15

市场监督管理所

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管理、硬件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3个重点公共场所。

1.1室内外环境整洁,规范落实门前三包,达到基本卫生要求,得5分。

1.2卫生管理、硬件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规范进行更换、清洗、消毒、保洁等卫生操作,基本设置、设施设备及操作流程符合要求,达标得5分。

10

管理办

城运中心

综合行政执法队

市场监督管理所

食品安全和生活饮用水管理

食品摊贩实行统一管理,在规定区域、时段内限定品种经营。无制售“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现象。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5个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

1.1证照齐全,得5分。

1.2在规定区域、时段内限定品种经营,无制售“三无”食品、假冒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现象,得5分。

10

 

管理办

市场监督管理所

推行明厨亮灶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5个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

1.1实施明厨亮灶,采用透明、视频等方式,将厨房环境卫生、冷食类食品加工制作、生食类食品加工制作、烹饪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过程,向社会公众展示,展示位置符合规定要求,得5分。

1.2在醒目位置公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得5分。

10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5个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

1.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有健康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得5分。

1.2健康合格证在醒目位置公示,得5分

10

落实清洗消毒制度,防蝇防鼠等设施健全。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5个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

1.1店内有餐具清洗消毒设施,餐饮具使用前洗净、消毒,消毒后的餐饮具贮存在消毒柜或专用的保洁柜内备用,得5分。

1.2 店内有防蝇罩等防蝇设施,有捕鼠盒等防鼠设施,得5分。

10

市政供水、自备供水、居民小区、辖村供水管理规范,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生活饮用水“扫码知卫生”工作,二次供水及其他生活饮用水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和本市生活饮用水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2.现场查看,随机抽查2个居民住宅小区饮用水设施。

1.1 使用的净水设备、输配水设备等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具有卫生许可批件,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得2分。

1.2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至少每半年对供水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有相关档案记录,得2分。

2.1 饮用水设施周围保持整洁,无垃圾堆放,远离垃圾厢房或垃圾桶,得2分。

2.2 饮用水设施旁醒目位置有定期消毒,消毒、更换滤材、检测结果、每天巡查等卫生相关信息以及卫生许可批件有记录公示,得2分。

2.3 小区内及饮用水设施旁张贴“扫码知卫生”相关宣传及标示码,2分。

10

管理办

各居民区

二、扎实健康上海建设基础

病媒防治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年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借助城市运行 “一网统管”平台主动落实社区重点公共环境病媒生物日常防制工作。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制定本级政府病媒生物控制管理规定或文件,或对上级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病媒生物防制计划和方案,有年度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得5分。

1.2 在“一网统管”平台主动落实社区重点公共环境病媒生物日常防制的,得5分。

10

管理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爱卫社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以民生环境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集中控制行动。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根据病媒生物的危害情况,适时开展日常防制活动,街镇内统一的防制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两次,有相关工作记录,得10分。

10

开展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对日常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效果评估,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C级标准,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95%。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开展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监测方法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监测时间和频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结果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得5分。

1.2 对日常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效果评估,达标得5分。

10

应急处置

强化专业防制队伍建设,满足日常防制和处置工作需要。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组建专业队伍,并针对专业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每年开展至少2次培训,达标得10分。

10

管理办

注重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建立应急处置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储备必要的应急药械,确保能及时响应各类应急处置事件。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有正式文件支持,建立应急处置体系,有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和预案,得5分。

1.2 有应急药械储备档案记录,得5分。

1.3 区域内应急事件及时响应处置,并有规范记录,得5分。

10

强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推动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面向辖区人群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戒烟指导。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

1.1 设有预防保健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常规诊疗室及预检分诊,并符合规定设置规范,得3分。

1.2 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戒烟指导,得2分。

1.3 接种门诊制度上墙,程序清晰,设置流程规范,得2分。

1.4 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及时更新健康教育资料资料,得3分。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内容。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内容,得5 分。

5

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强化并延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健康教育咨询点建设。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的比例≥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产妇系统管理率≥90%,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推进智慧健康驿站(2个)、健康教育咨询点建设(村卫生室),得5分。

1.2 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管理率指标,达标得10分,有1项不合格,扣2分。

15

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机制,辖区内无涉及无证行医的广告或相关标识,年度内无涉及无证行医相关负面新闻报道。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区域内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医疗机构内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诊疗活动中无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范围的执业行为,得15分。

15

 

提高应急急救和应对能力

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应急协调机制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建立应急协调机制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并有相关工作计划和传染病应急方案的,得5分。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管理办

强化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管理率≥85%。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患者诊断复核、病情评估、治疗方案调整等,得5分。

1.2 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管理率≥85%,得5分。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办

各居民区

加强教育等重点行业人群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引导全社会逐步提高全民急救能力。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开展面向公众的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特别是定期对公安、消防、安保、交通和教育等重点行业人群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得5分。

1.2 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和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全民普及,得5分。

10

管理办

党政办

各居民区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营造老年宜居环境,加大涉老设施改造力度,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得5分。

1.2 老年主要活动场所有涉老设施改造,有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方便老年人行动得支持环境,得5分。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办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健全“预防-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服务链,为符合条件的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护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以上。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特殊困难老年人远程或上门形式的月探访率达到100%,得5分。

1.2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以上,得5分。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办

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照护服务和医育结合服务,推进母婴设施建设,推动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筛查覆盖率90%以上。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得5分。

1.2 妇女“两癌”筛查,筛查覆盖率90%以上,得5分。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办

广泛开展健康场所建设

基础卫生环境达标,及含健康村居、健康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健康家庭等各种健康场所类型建设,形成一定的建设比例,并建成一批市级或区级健康场所示范点。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2.现场查看,随机抽取健康村居、健康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各1个。

1.1 查阅资料,市级健康场所示范点(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建成率≥30%,得4分,一类场所不足扣1分;市级健康促进医院超过50%,得1分。

2.1 在抽取的5个场所中,每个场所达到合格及以上评分,得1分;未达格,不得分;5个场所满分为5分。

10

管理办

三、促进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养成

普及健康知识

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打造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开展多元化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通过街镇官方微信公众号、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定期发布健康教育信息,并与“沪小康-上海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加强联动。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查阅资料,有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得5分。

1.2 街镇官方微信公众号、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定期发布健康教育信息,得5分。

1.3 定期转载“沪小康-上海市健康科普资源库”微信推文,得5分。

15

管理办

党政办

每个社区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健康讲座,车站、广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等应当具有健康教育内容。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查阅资料,每个社区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健康讲座,得5分。

1.2 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等具有健康教育内容,得5分。

10

管理办

各居民区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围绕《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强化“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推进职业人群开展健康自我管理,积极参与职业健康达人活动。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并有定期活动档案,得5分。

1.2 申报区级职业健康达人的,每申报成功1人,得1分,满分5分。

10

管理办

各居民区

推行减油、减盐、减糖行动,引导居民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卫生健康陋习。鼓励节约能源,低碳出行,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有相关活动记录,得10分。

10

管理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各居民区

推广分餐制和公筷公勺使用,倡导“光盘行动”,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提供100%。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2.现场查看,随机抽查3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

1.1 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餐饮服务业分餐制、公筷制及“光盘行动”服务规范,达标得4分。

2.1 公筷公勺服务率达标,有公勺公筷宣传材料,配备公筷公勺,得6分。1家未达标,扣2分。

10

管理办

市场监督管理所

无非法经营野生动物。不购买、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1.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处农贸市场、或集市,查看有无贩卖、制售、食用野生动物情况及假冒伪劣食品情况。

1.1 无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和购买、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得10分。

10

推动全民健身

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主题公园建设,建有全民健康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达

100%,人均体育场面积≥2.6平方米。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建有全民健康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达100%,达标得5分。

1.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得5分;每低0.1平方米扣0.2分,扣完5分为止。

10

服务办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2.现场查看,随机抽查1个健身步道或健康主题公园。

1.1 各类单位有工间操制度并积极推进落实,定期组织开展工间操、健身活动等竞赛的,有档案记录,得5分。

1.2 区域内定期举办街镇范围内体育健身活动,每举办1次得2分,满分6分。

2.1 健身步道或健康主题公园符合建设要求,并且符合15分钟健身圈设置,得4分

 

15

党政办

营商办

每个社区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挥文体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全民健身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及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每个社区至少有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得4分。

1.2 社区范围内定期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每举办1次得2分,满分6分。

10

服务办

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6.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超过6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6.5%,得5分。

1.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超过60%,得5分。

1.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以上,达标得5分。

15

服务办

开展控烟工作

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活动,辖区内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

1.现场查看,随机抽取2个烟酒售卖点。

2.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区域内无烟草广告和相关促销,得5分。每有一处,扣1分。

2.1 开展控烟宣传活动,公共场所有控烟宣传海报、标语或电子宣传等资料,得5 分。

10

管理办

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

1.现场查看,随机抽取区域镇内1个公共场所、1个交通枢纽。

1.1 所查场所无人吸烟,得5分

1.2 室内公共场所有明显禁烟标识,得5分。无标识或者标识不明显,不得分。

1.3 场所内无烟蒂,得5分。

15

管理办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包括电子烟在内的烟草制品。全面推进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建设。

1.现场抽查,随机抽取2家党政机关、1个医院、1个小学和1个中学。

1.1 在被抽查的场所中,具备醒目的禁烟标识,得5分;无相应标识,不得分。吸烟区设置不规范或缺乏醒目的引导标识,扣2分。

1.2 在非吸烟区(无吸烟区的单位,视为场所范围均为非吸烟区)未发现吸烟现象或烟蒂,得2分;如有发现,不得分。

1.3 学校周边100米内无烟草/电子烟零售点,得3分;有零售点,不得分;2个抽查学校满分为6分。

10

管理办

服务办

党政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

推广应用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引导群众正确使用中医药维护自身健康。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在各类场所健康宣教资料中涉及中医药相关保健知识,有相关活动档案的,得5分。

1.2 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健康教育中包含中医药内容,得5分。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加大卫生健康组织发动力度

实施健康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辖区街镇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工作保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爱卫工作纳入辖区党委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并有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得2分。

1.2 政府工作报告中应有爱国卫生创建等工作内容,得2分。

1.3 政府有制定创建或巩固卫生城市的工作方案,建立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考核检查与奖惩等制度,得3分。

1.4 目标完成率≥80%,得3分。

10

党政办

管理办

将健康政策纳入机关、村居干部培训内容。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查阅资料,有年度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完成一次相关培训,有相应的培训、考核资料和记录,得5分。

5

干部人事办

健全工作制度

建立由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推进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完善爱国卫生工作机制,组织发动各部门、各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居民积极参与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活动,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有相关文件支持和活动记录的,得5分。

5

自治办

管理办

各居民区

畅通建议投诉渠道,认真核实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群众对卫生健康状况的满意度。

1.查阅资料,查看专业部门出具的档案资料。

1.1 公布投诉渠道,并有投诉及解决问题记录,得5分。

1.2 由第三方组织开展群众卫生健康状况满意度调查活动,针对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工作,群众对区域卫生状况满意率≥90%,得5分。

10

 

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

明确辖区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干预策略,制订卫生健康街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有效干预,并定期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估。

1.查阅资料,有卫生健康街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2.查阅资料,实施干预计划,建设效果评估结果有效,有相关调查报告。

1.1 有卫生健康街镇建设规划方案,得1分;无方案,不得分。

1.2 方案规划合理,因地制宜,得1分;不合理,不得分。

1.3 有卫生健康街镇实施方案,得1分;无方案,不得分。

1.4 实施方案具体明确,重点突出,得1分;否则,不得分。

2.1 有相关调查报告,得2分;无报告,不得分。

2.2 资料收集方法合理,分析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得2分;

2.3 提出主要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得1分;未提出,不得分。

2.4 提出明确的干预策略建议,得1分;未提出,不得分。

10

管理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合计

 

 

 

 

600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