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人大十七届六次会议第00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 索引号:SY0024384010202500018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文字号:长建委发〔2025〕30号
  • 发布日期:2025-04-27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签发人:黄继平

钱晓峰代表:

关于您提出“关于提升长宁区水环境的建议”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报告如下:

一、全力推进重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截至2024年底,长宁区内海绵城市达标总面积达到15.3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总面积41%,已提前达到“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对我区推进进度的要求。

按照市住建委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和部署,我委计划于2026、2027、2028年先后重点推进凯旋、江苏、华阳、古北四大合流制排水系统(合计6.5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后续工作推进思路,一是按照市建委的要求,持续打造片区内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四大类别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结合我区存量设施更新改造“+海绵”的策略,从源头、过程、系统多个维度削减面源污染,为稳定河道水质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强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管控,结合《长宁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长宁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落实区级海绵城市管控措施,从土地出让、方案审核、施工图审查、建设和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流程把控,加强对在建项目中海绵城市专项的过程监督,确保区内海绵城市项目高质量、高水准建设;三是注重运维和后期宣传,项目建成后,压实运维单位责任,保障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跟踪。同时,加强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和示范片区的宣传,不断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品质和展示度,为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研究梳理合流制改造可行性

长宁区内共有古北、中山西、凯旋、华阳、江苏等5个合流制系统,按照上海市2035污水规划,区内5个系统均维持合流制。2023年,长宁区按照市水务局的要求,编制了《长宁区雨水排水详细层级规划(2023-2035)》,规划对区内各个合流制系统进行了“合改分”研究梳理。经研究,上述合流制区域均位于中心城区,城市开发强度较高、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地下空间紧张,规划调整建设用地量少,源头地块雨污分流改造极为困难,系统“合改分”工程可行性较低且投资巨大。因此,规划建议当前维持合流制体制不变,保留现状污水管道,结合本市初雨调蓄池规划优化方案,进一步完善泵站截流调蓄处理等措施,减少溢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

三、有序推动初雨调蓄池建设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关于下达雨水调蓄设施建设任务的通知》(沪水务〔2021〕533 号)文件内容,我区积极推动2项调蓄池建设任务,其中临洮路跨吴淞江桥梁南岸两侧绿化带及配套初期雨水调蓄池工程为建设一座容积2300立方米的调蓄池设施,目前已在竣工验收阶段;虹桥机场东工作区友乐路泵站初雨调蓄池工程为建设一座容积6300立方米的调蓄调蓄池设施,目前正在基坑开挖阶段,计划2025年年内完工。

四、持续推进排水管网检测修复

在推动排水管道检测方面,我区每年落实对区内40公里排水管网主管进行结构性检测以及24公里排水管道功能性检测;每年对城区150个排水口开展排水水质检测,重点关注排水户排入排水管网的水质是否按规处理达标后排放,加强排水监管力度,保护水环境健康。

在推动排水管道修复方面,结合全市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2024年我区已基本完成2016—2023年排水管道检测出的病害修复,基本消除管道错接、三级及以上结构性病害。针对2024年新检测出的病害,今年将落实相关修复经费,将年内予以解决,基本消除管道二级结构性病害,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五、持续强化排水清管行动

根据市级要求,我区积极推进“排水清管”专项行动,要求排水管道养护单位通过日常养护、检查巡视等手段,确保排水管道内最大积泥深度不超过管径的10%,每半年完成一次以上全部设施的养护,按设施量的年度疏通率严格完成任务,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进行增加养护频次,汛期前后针对易积水路段及主干管网进行了加强养护。后续我区将按照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部署,对接上海城投集团进一步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感谢您对我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关心、支持与理解!

长宁区建管委

2025年4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钱疏敏               电话:22050563

地址:长宁路599号               邮编:200050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