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务局:
根据《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上海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细则>及其评价标准的通知》(沪水务〔2022〕450号)的相关要求,我区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并完成了苏州河堤防右岸工程(SR16+910-SR21+630)标准化自评工作,自评结果满足申报市级评价条件,现申报市级评价。
以上当否,请批示。
附件:1.申报标准化市级评价堤防工程清单
2.苏州河堤防右岸(SR10+934-SR16+910)堤防工程标准化自评赋分汇总表
3.苏州河堤防右岸(SR10+934-SR16+910)堤防工程标准化自评报告
上海市长宁区水务局
2024年8月19日
附件1:
申报标准化市级评价堤防工程清单
序号 |
堤防工程名称 |
所属河湖 |
起点里程桩号 |
终点里程桩号 |
堤防长度 |
工程管理单位 |
1 |
苏州河堤防右岸 |
苏州河 |
SR16+910 |
SR21+630 |
4720米 |
长宁区河道管理所 |
|
|
|
|
|
|
|
附件2:
苏州河堤防右岸(SR16+910-SR21+630)堤防工程标准化自评赋分汇总表
序号 |
堤防工程名称 |
评价内容 |
评分 |
评分占标准分百分数% |
|
1 |
苏州河堤防右岸(SR16+910-SR21+630) |
一、工程状况 |
240 |
100 |
|
二、安全管理 |
330 |
97.06 |
|||
三、运行管护 |
185 |
97.37 |
|||
四、管理保障 |
180 |
100 |
|||
五、信息化建设 |
47 |
94 |
|||
评价总分 |
982 |
评价等级 |
满足申报市级评价条件 |
附件3:
苏州河堤防右岸(SR16+910-SR21+630)
堤防工程标准化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苏州河堤防基本情况
苏州河长宁段堤防管理范围东起曹阳路桥,西至长宁-闵行交界,全长12.63公里(含各支流河道一线堤防),共涉及32处公用岸段,约11.29公里、8处非经营性专用岸段,约1.34公里。本次评价区域为苏州河堤防右岸(SR16+910-SR21+630)堤防长度4.72公里。该区域范围内防汛墙的主体结构为高、低桩承台形式。堤防工程等级2级,防汛墙堤顶高程5.2米,堤顶宽度0.3米,设计水位(高潮)4.79米,堤防抗震设计等级7级。
沿线岸段主要涉及风铃广场、临空音乐公园、滑板公园等,沿线滨水步道已基本贯通。
(二)运管体系基本情况
长宁区堤防管理单位为长宁区河道管理所(以下简称“管理单位”),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隶属于长宁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共设一室四科,分别为综合办公室、财务科、建设管理科、行业管理科、河道管理科。主要负责本区苏州河堤防设施日常管理、中小河道长效管理、区管泵闸管理、水利设施建设、水行政执法、防汛防台等工作。本区苏州河堤防管理主要负责人及为陆云峰(区河道管理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具体堤防管理工作由本单位行业管理科负责。目前本单位定编定岗为20人,现有在编人员共有19人,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苏州河堤防管理的日常运维工作由苏州河健身步道一体化养护项目承担,通过市场公开招标方式选取,运维单位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本区国有企业,长期从事中小河道长效管理及苏州河堤防设施巡查养护工作,日常运维管理经验丰富。
(三)运维资金落实情况
堤防运维资金为全额财政拨款,每年由区建管委统一编制部门预算,报区财政审批后核拨。资金使用的运行坚持按照“招标承包、合同管理、计量核定、质量考核、合同支付”的原则来规范管理。资金支付根据财务监理每季度对养护工作量进行审核确认及季度考核等级分类拨付。
二、主要工作
(一)工程状况(标准分240,自评分240)
1.堤(墙)身(标准分40,自评分40)
我区堤防设施运行至今,堤防断面结构保持原竣工验收尺度,堤肩线直、弧圆,堤坡平顺。堤(墙)身无裂缝、冲沟、无洞穴、无杂物垃圾堆放。
2.堤防道路(防汛通道)(标准分30,自评分30)
堤防道路畅通可达,满足防汛抢险通车要求。日常巡查中及时对影响防汛通道的杂物及时进行清理,保障堤顶路面完整、平坦,无坑、无明显凹陷和波状起伏。
3.堤岸防护工程(标准分40,自评分40)
堤防养护定期对堤岸防护工程进行日常养护,确保堤岸防护工程无缺损、无坍塌、无松动,堤面平整,护坡平顺;每月落实养护单位对二级挡墙的护坡绿化进行清理,确保堤防工程整洁美观。
4.穿堤建筑物(标准分40,自评分40)
苏州河(新泾港至长宁闵行区界)涉及跨河桥梁10座,无潮闸门,每日安排专人进行巡查,并及时做好台账记录,确保堤身与桥梁桥墩联结可靠,结构无安全隐患,未发生沉降裂缝、空隙、渗漏现象。
5.生物防护工程(标准分30,自评分30)
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要求布局,在风铃绿地、海烟物流、临空音乐公园等岸段建设了景观绿地。同时,在堤防墙前设置了迎水面绿化带,绿化区域覆盖率达90%以上。日常养护工作中,落实养护单位定期开展绿化修剪、除草、病害虫防治等养护工作,发现缺损的绿化及时补种,确保堤防绿化整洁美观。
6.工程排水系统(标准分20,自评分20)
苏州河(新泾港至长宁闵行区界)岸段范围内无排水沟,有1处拍门,排水畅通,无堵塞、破损等情况。
7.办公设施和环境(标准分20,自评分20)
堤防设施管理用房坐落于哈密路307号,整体办公环境整洁,配套设施完善,内部配有必要的办公用品、消防器材、垃圾分类等设施;同时为缓解了职工的工作压力,促进了职工身心健康,内设了职工之家、屋顶花园等场所供职工活动休息。
8.标志标牌(标准分20,自评分20)
按照管理要求,我区在堤防沿线设置了里程桩号牌、安全警示牌、界桩牌、行业宣传牌、工程责任牌等标志标牌。标志标牌布局醒目,美观,标牌文字和图案清晰易读;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和维护,对已经过时或损坏的标志标牌,及时更新和更换,确保标志标牌清洁、无损坏。
(二)安全管理(标准分340,自评分330)
9.信息登记(标准分30,自评分30)
按规定在水利部网站完成苏州河堤防信息登记,已对堤防、水闸、害堤动物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信息登记完整准确,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10.工程标准(标准分20,自评分20)
苏州河(新泾港至长宁闵行区界)岸段范围堤防工程均于苏四期建设完工,工程竣工验收资料齐全,并且已通过了竣工验收标准。
11.隐患排除治理及险工险段管理(标准分50,自评分50)
管理单位每半年对苏州河堤防沿线开展一次安全检查,落实堤防养护单位每季度对苏州河堤防长宁段开展全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好动态跟踪和问题清单记录。堤防养护单位编制了《苏州河堤防长宁段2024年险工险段处置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堤防管理的实际运行情况,对部分岸段开展安全鉴定工作。经排查,该区域范围内堤防未发现有险工险段。
12.工程划界(标准分35,自评分25)
根据市水务局《关于本市市管河道及其管理范围的规定》文件的下达,目前已对苏州河堤防管理范围进行了划定,并根据划定范围设置了堤防界桩牌,促进了我区苏州河堤防工程的管理和保护成效。
由于苏州河沿线尚未完成确权工作,沿线未有土地使用证,扣10分。
13.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管理(标准分25,自评分25)
管理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对苏州河堤防管理范围内的涉河建设项目巡查监管,重点审查涉河建设项目,并做好完整的台账记录,掌握苏州河堤防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情况。对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制止、告知、整改。经排查,我区苏州河新泾港至长宁闵行区界范围内无堤防建设项目。
14.河道清障(标准分20,自评分20)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苏州河清障工作,编制了《苏州河(长宁段)清障问题整治方案》,同时落实堤防养护单位在日常巡查中,关注是否存在阻水建筑物、高秆作物等情况,一旦发现立即上报处置。经排查,目前我区苏州河堤防无违规设障现象。
15.保护管理(标准分30,自评分30)
落实堤防巡查养护单位每日开展2次堤防管理范围内全覆盖的巡查工作,对发现的违法捕鱼等违规行为时立即予以制止并做好记录,截至目前已制止违规行为15次。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积极开展爱堤、护堤系列宣传活动,于3月23日开展《筑牢防洪底线,夯实生态底色,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题的“一江一河”科普活动;同时于3月22日上午在中山公园开展水环境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水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解答群众疑问,接受居民对水务相关法规等知识的咨询,营造了良好氛围,动员群众共治。
16.防汛组织(标准分20,自评分20)
为进一步落实防汛防台责任制,管理单位成立了苏州河堤防防汛防台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组长、分管科室科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组员;于汛前召开了2024年防汛工作会议,对2024年防汛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与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防汛抢险责任单位举行了签约仪式,落实我区堤防防汛防台责任;落实养护单位组建了32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并对防汛抢险队伍开展了2024年度防汛防台应急处置知识讲座培训,提高队伍抢险水平,保障汛期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17.防汛准备(标准分20,自评分20)
一是汛前于5月15日由行业管理人员、养护人员、巡查人员三方共同开展了一次汛前检查,重点检查堤防墙身、沿线码头、在建工程、历史渗漏点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维修整改。
二是根据预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值班电话、人员电话24小时畅通。同时我区苏州河堤防竣工验收资料齐全,堤防沿线设施清单准确完整,并设有防汛组织体系图表、运行调度图等图表,优化了资源分配,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根据防汛预案,区建管委、区河道所、金鹿公司于5月21日在虹桥河滨公园共同组织开展了“2024年苏州河堤防设施防汛演练”,模拟二级堤防管涌险情处置,通过演练不断提升抢险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18.防汛物料(标准分20,自评分20)
一是根据《上海市防汛条例》编制了《长宁区河道管理所防汛物资管理制度》,设立了防汛专用物资储备仓库,储备了必要的抢险物资、抢救设备等,保障河道所管理范围内的堤防应急抢险。每年汛前,按防汛防台小组要求,认真做好储备物资清点、发放、维护、补充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落实堤防养护单位于我区北翟路北虹路中环桥下道班房建立了防汛物资仓库,并设有物资清单、防汛物资储备分布图等,以便调运及时。落实专人定期对防汛物资设备进行清点,及时补充防汛物资,维修、报废、更新防汛设备,确保防汛物资设备齐全,并做好台账记录。
19.工程抢险(标准分20,自评分20)
结合区防汛办发布的防汛预案及当年工作情况,管理单位编制了2024年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同时为了加强对堤防设施的专项管理,落实堤防巡查养护单位针对苏州河堤防设施情况制定了《上海金鹿(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防汛防台预案应急预案》,并建立险情信息报送制度,规定信息报送原则、方式、时限、内容等,通过堤防日常巡查、特别巡查,对发现险情要求立即上报并开展应急处置。我区苏州河堤防管理范围内暂未发生过险情。
20.安全生产(标准分50,自评分50)
一是我区落实内部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事项,并制定2024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根据堤防设施可能发生的险情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效率。
二是由行业管理人员组织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大检查、汛前、汛期检查,确保堤防安全运行;每月开展消防安全检查以及用火用电检查等活动,重点检查了堤防设施、站点、道班房、标志标牌、警示牌、器材等,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落实堤防养护单位及时整改治理,并确保整改到位,实现闭环,同时做好检查台账记录。
三是开展危险源辨识。定期对苏州河堤防开展全面检查,了解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点。及时上报的同时落实堤防养护单位立即处置,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每月组织养护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在办公地点、道班房等场所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等;开展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养护人员积极参与上海水利河湖举办的2024年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竞赛,收听收看“安全宣传咨询日”全国主会场和市级活动视频,并开展自救互救、疏散逃生的消防演练,增强了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同时为养护人员配备了安全帽、反光背心、救生衣、救生圈、灭火器等安全器具及设施。
五是编制了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方案,强化了应急准备和防范措施,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同时落实堤防养护单位编制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事故响应速度。近三年中,未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
(三)运行管护(标准分190,自评分185)
21.工程巡查(标准分50,自评分50)
苏州河堤防(长宁段)共有6名巡查人员,实行分区分片巡查模式,在落实每日堤防全覆盖巡查2次的基础上,增加一体化管养的安保巡查力量, 通过眼看、耳听、手摸、尺量、RTK等方法检查、记录堤防状况;落实养护巡查人员做好巡查日志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工单化管理,及时派发、处置、回复,并将问题纳入区级养护单位季度考核中。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堤防巡查1398次,应走5594公里,实走7599公里,完成率达到135.8%。
22.工程观测与监测(标准分50,自评分45)
一是开展堤防观测。在巡查过程中,通过人工观测,重点观察堤防伸缩缝是否完好、堤防墙体是否存在裂缝、是否有渗水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落实堤防养护单位应急处置,确保堤防安全运行。
二是开展泥面测量。按堤防中心的要求落实堤防养护单位每季度对我区苏州河堤防墙前泥面进行观测检测并做好台账记录,并安排专人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掌握堤防墙前情况。
三是开展设备校准。落实堤防养护单位每季度在泥面测量开展前,对测量设备做好校准工作,进一步减少误差,确保测量数据结果更加精准。
目前堤防观测及监测数据分析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扣5分
23.维修养护(标准分60,自评分60)
按照堤防中心的规定,落实堤防养护单位制定了2024年苏州河一体化养护计划,根据《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设施维修养护技术规程》及《黄浦江上游堤防设施日常养护标准化图册》执行维修养护计划内容,截至目前,已修复堤防墙身及压顶44.1平方米;伸缩缝翻新121条;堤防墙面涂料修复91.2平方米;护栏维修39根;防汛墙墙边杂草清理135平方米等维修养护内容,实施养护过程规范,维修养护到位并形成堤防设施日常养护、日常维修的工作台账记录,同时监理参与检查、抽查并记录形成监理月报。
24. 害堤动物防治(标准分30,自评分30)
为了进一步加强害堤动物防治效果,编制了《苏州河害堤动物防治应急整治工作方案》、《长宁区河道管理所害堤动物防治措施》等文件,并联合养护单位每年4月到10月针对白蚁、獾狐等害堤动物开展防御排查工作;加大害堤动物危害宣传力度。通过班组会议,增强堤防人员对白蚁等害堤动物危害的认识,为我区苏州河堤防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经排查,我区苏州河堤防管理范围内无相关有害动物及洞穴。
(四)管理保障(标准分180,自评分180)
25.管理体制(标准分35,自评分35)
一是我区苏州河堤防管理单位为长宁区河道管理所,共设一室四科,分别为综合办公室、财务科、建设管理科、行业管理科、河道管理科。主要负责本区苏州河堤防设施日常管理、中小河道长效管理、区管泵闸管理、水利设施建设、水行政执法、防汛防台等工作,管理体制顺畅、权责明晰。
二是目前本单位定编定岗为20人,共设有管理岗位6人,专技岗位14人,现有在编管理人员共有19人,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三是通过市场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上海金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堤防运维单位,实现管养分离。该单位为本区的国有企业,长期从事中小河道长效管理及苏州河堤防设施巡查养护工作,日常运维管理经验丰富。
四是编制了职工学习培训方案,定期对职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廉政教育、“净风行动”警示教育培训,参加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执法人员”等培训,强化了职工政治理论、综合素质、业务知识、安全生产的知识素养。
26.标准化工作手册(标准分20,自评分20)
按照有关标准及文件要求,编制了《苏州河堤防标准化运行管理系列手册》(包括《操作手册》、《管理手册》、《制度手册》),细化管理事项,完善管理程序,规范管理岗位。
27.规章制度(标准分30,自评分30)
严格按照《上海市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设施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要求,每季度开展长宁区苏州河堤防设施考核工作,明确各项考核内容与要求,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堤防新考核办法,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在堤防巡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工单化管理,及时派发、处置、回复,并将问题纳入区级养护单位季度考核中。
28.经费保障(标准分45,自评分45)
管理单位运行管理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及时足额保障,满足工程管护需要,堤防运维资金为全额财政拨款,来源渠道畅通稳定,堤防运行管理经费及时足额保障,财务管理规范。
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按规定落实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长宁区河道管理所每月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津补贴,职工平均收入福利待遇不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在编职工全部按规定缴纳了“五险一金”。
29.精神文明(标准分20,自评分20)
日常注重全体职工和单位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班子作风民主,注重精神文明和水文化建设,单位内部秩序良好,职工爱岗敬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以身作则,勤政廉洁。
通过深入新泾镇、愚一小学等社区和学校科普水环境知识;积极开展 “三五学雷锋”、职工摄影比赛等活动;联合市水利管理事务中心开展“青春护水,乐享骑行”等骑行活动;联合联合新泾镇、北新泾街道河长办等单位组建“河·你在一起,一河一支队”志愿者服务队,增强了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职业技能、民主法制、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
历年来,获得了“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集体”、“上海市水务海洋系统‘治水管海先锋’示范党组织”、“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设施管理工作优秀单位”、“上海市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上海市智慧水利优秀案例”、“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等荣誉。
30.档案管理(标准分30,自评分30)
管理单位编有完备的《档案管理职责分工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制度,由综合办公室落实专人管理档案,并明确了各科室相关职责分工,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档案支持和保障。
档案室内设有专用档案架4个、电脑1台、空调1台、碎纸机1台等专用设备,设施设备齐全,为档案保管、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工程建档立卡,做到各类档案分类清楚,存放有序,按时归档。
(五)信息化建设(标准分50,自评分47)
31.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分20,自评分20)
运用堤防网格化管理系统进行维修养护问题的工单派遣,实现与巡查养护单位的在线对接管理和信息互通。截至目前,已派发工单77件,处置完成77件,完成率100%。
管理单位已建立了长宁区河湖综合管理平台、新泾港数字孪生等信息化平台及配套移动端应用,可对区内河道、降雨量、水位、巡查信息等提供实时数据及图像监控,实现了对堤防工程的在线监管,在河道水质、防台防汛、河道长效等方面赋能长宁河道精细化管理。
严格按照堤防中心的工作要求,通过“上海市堤防海塘网格化管理系统”及时上报堤防工程情况、养护计划、养护巡查路线、季度考核等数据,与水利部相关平台实现了信息融合共享、上下贯通。
32.自动化监测预警(标准分15,自评分12)
配备有雨水情、安全监测、视频监控、堤防沉降位移监测等自动化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并接入长宁区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在监测到数据异常时,能够自动识别并及时通过政务微信实现预报预警,实现动态管理。
自动化监测还未做到堤防全覆盖,扣3分。
33.网络安全管理(标准分15,自评分15)
设有网络平台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并编制了《长宁区河道管理所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长宁区河道管理所网络平台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并定期检查网络情况,及时应对各自网络安全漏洞,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可靠。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
(1)安全管理-工程划界:土地使用证领取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运行管理-工程观测与监测:观测监测的数据分析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3)信息化建设-自动化监测预警: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覆盖率还需进一步完善提升。
2.解决措施
(1)加强与市水务局、市水利事务管理中心、市堤防泵闸运行中心和区水务局等相关单位沟通,进一步明确堤防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
(2)做好堤防观测监测和数据分析,并定期维护观测监测设备,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如监测值发生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开展安全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是否列入堤防维修专项进行改造;
(3)进一步加强自动化监测水平,增设自动化监测设备,提高自动化监测覆盖率,做到堤防设施自动化监测全覆盖。
四、工作建议及打算
按照《评价标准》要求和赋分原则,苏州河右岸(SR16+910- SR21+630)堤防标准化管理自评得分为982分,且各类考核得分均不低于该类总分的85%,自评结果达到上海市和水利部考核标准。
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有效改善水利工程粗放的管理模式,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持续发挥,是推动新阶段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宁区河道管理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区域联动,不断完善防汛机制;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共建共享机制;建章立制,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科技赋能,不断健全安全体系,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