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第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45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 索引号:SYMB2F308480202500009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文化
  • 发文字号:长文旅〔2025〕9号
  • 发布日期:2025-04-11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王延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五届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强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长宁舞蹈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议》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长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对于推动长宁舞蹈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现结合相关部门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长宁区在舞蹈领域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长宁舞蹈”舞蹈特色文化品牌,以丰富的舞蹈种类、多元的推广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以及跨省域的交流研讨,让舞蹈成为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艺术精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延伸工作,主要做法聚焦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入“荷花奖”,供给优质文化服务。2009年长宁区成功引入中国舞蹈“荷花奖”,积极开展专业的展演活动、论坛活动等,在市民群体中营造出舞蹈艺术氛围;2016年起“荷花奖”入驻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连续多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落户于此,成为了长宁区承办的一项重要文化盛事,该项赛事把全国最专业、最顶级的舞蹈团、舞蹈作品引入长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一流的舞蹈艺术盛宴。

二是聚合赛事资源,扩大群众参与度。一方面,依托国内外顶级舞蹈资源,推动长宁舞蹈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长宁区连续承办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以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专家奖的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市民提供高品质舞蹈艺术精品。在每届“荷花奖”评奖展演期间,不仅发放免费公益票,增强办赛能级和惠民力度,还同步配套举办一系列舞蹈文化公益活动,包括高峰论坛、中青年舞蹈理论评论人才研修班、社区讲座、舞蹈公开课、舞蹈沙龙和顶尖舞蹈人才进校园等,让申城市民尽享舞蹈艺术之美。另一方面,立足区域性舞蹈赛事,扶持民间舞蹈团队优质成长。长宁区每年与市文旅局合作举办上海市民舞蹈大赛,并持续多年开展“舞蹈艺术欣赏季”等品牌活动,打造全民共享舞蹈艺术的平台。此外,上海市民舞蹈大赛及长三角舞蹈风采展示活动等区域性重大项目,吸引了全市数千支舞蹈团队在大舞台展示演出,推动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延伸舞蹈阵地,普及推广舞蹈艺术。近年来,长宁区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项目,如芭蕾大师公开课、“曼舞长宁”学生公益专场演出、“舞空间·舞者计划”等,推动舞蹈进商圈、进社区,真正做到艺术反哺,普惠民众。此外,创新打造了“舞空间”公益文化品牌,通过讲座、导赏、交流研讨、公开课、工作坊、开放日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兼具持续性、独特性和便利性的公共文化空间。2019年6月首个“舞空间”公益课堂社区示范点在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落地,9月4日晚首节公益课堂正式开课,2020起定期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通“舞空间”公益云课堂,坚持多年结合线上传播特点和居家练习场景,邀请国内外舞蹈名家制作课程,如青年舞蹈家朱洁静演绎《新生》大受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原有工作经验,高度重视长宁舞蹈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发展,聚焦业态布局、政策引导、跨界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优化业态布局。抓住城市更新契机,发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辐射效应,积极对接发改、规资等相关部门和企业,通过整合周边空间资源,吸引舞蹈类文化机构和企业入驻,培育舞蹈艺术演出、青年舞蹈工作坊和舞台舞美创意坊等优质成功,为逐步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产业链,打造国际一流舞蹈社区、舞蹈艺术产业集聚区奠定基础。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发挥长宁文化政策在资金、基金方面的激励引导作用,发现并鼓励高品质的舞蹈艺术企业及优秀舞者落地长宁、扎根长宁,提升本区域舞蹈行业水平,繁荣当地舞蹈文化事业。动态调整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细则,着重支持文化艺术场馆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原创精品内容等区域内文化重点项目。进一步扶持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公益活动,鼓励以文化惠民为基础的文化消费新模式。

三是鼓励跨界合作。持续举办中国“荷花奖”舞剧评奖、上海市民舞蹈大赛、上海国际芭蕾舞大赛“大师游长宁”系列活动,积极开展“曼舞长宁”“舞空间”等公益品牌活动,汇聚区域各类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专业院校等多方力量,擦亮“长宁舞蹈”文化品牌,提升区域舞蹈艺术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时尚创意等新兴企业与舞蹈艺术机构开展跨界合作,助力相关文创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广,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多元文化生活的新追求,提升长宁舞蹈IP形象。

四是完善机制建设。2025年我局将重点落实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工作要求,从完善机制建设入手,加强舞蹈团队的繁荣培育,促进舞蹈资源的基层配送,重视舞蹈活动的宣传推广,提升舞蹈品牌的影响力度。其一,依托总分馆制团结区、街镇、社区各级单位,完善舞蹈团队的全流程培育机制,组织优质舞蹈团队的选树活动,给予其舞台展示、专业指导等激励,确保优质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其二,完善公共文化配送的“点”“配”“巡”“评”各环节,加强与国际舞蹈中心、两团两校的合作,引入优质舞蹈师资及活动,加大舞蹈主题项目向基层配送的力度。其三,借助虹桥文旅荟平台,广泛收集舞蹈主题活动信息线索,做好宣推媒体与舞蹈项目的资源链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美育氛围。其四,充分挖掘区内舞蹈带教人或市民舞蹈达人,培养一批舞蹈类的“文化项目主理人”,同时探索建立更多“舞空间”,接轨“长宁舞蹈”特色品牌,以人才效应、空间效应带动品牌效应。

未来,长宁区将在以上工作方向上持续发力,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期待您继续关注和支持长宁区舞蹈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共同推动长宁区文化艺术事业迈向新高度。

联系人:魏佳妮 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联系电话:22051117

联络邮件:weijn@shcn.gov.cn

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4月11日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