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长宁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依据《长宁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制定2024年度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转型标杆区、数字生活引领示范区、数字治理最佳体验区建设,加大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全市前列。
数字化转型支撑更有力。强化数字基础底座支撑赋能,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大物联网感知终端达规模,进一步增加5G基站建设数量,扩大热点区域5G覆盖和场景应用范围,提升5G网络覆盖率,加速推进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程等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实施开放、精准的人才政策,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创建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人才供给机制。
数字经济动能更强劲。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十百千万亿”发展目标,培育一批进入权威榜单、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打造一批具有相当能级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一批具备良好发展潜力的数商企业,营造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更多万亿级估值/市值或GMV的潜力企业,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生活体验更普惠。聚焦教育、卫生健康、安居保障、交通出行、养老、消费、安全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以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为目标,推动应用与场景创新,打造智能化、普惠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生活典型应用场景,丰富“数字长宁”体验馆展陈内容。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生活场景中集成应用。
数字治理变革更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高效运转,着眼于“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擦亮“宁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新增一批区级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和区级“一件事”,推进“随申办”移动端建设。完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推动“一网统管”接入全区重要场景和重点终端视频,进一步提升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率。
二、夯实数字化基础支撑,构建有韧性数字生态
打造公共性、功能型、普惠式的“数制”新供给,稳步推进制度标准、生态体系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区数字生态,提高公共供给智慧度。
1、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进一步优化调整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市场化参与的引导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数据要素流通赋能,引导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落实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机制,加大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通过场景共创全面招引企业、延揽人才。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举办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会,积极建言献策。研究并形成“十五五”城市数字化转型前期重大课题成果报告。优化数字长宁体验馆建设,鼓励部门、企业动态展示数字化转型成果,进一步增强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功能。(牵头部门:区数据局)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推进5G室外基站和城市综合杆基站建设,完成100个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积极建设为民实事项目。进一步提升宽带接入速率,固定宽带平均接入带宽超400Mbps,推进千兆宽带用户升级。深化区网络安全威胁感知预警平台,实现对重大网络安全漏洞的快速预警响应,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完善物联感知终端体系,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物联感知终端,加强物联感知和数据汇聚,优化城市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监测。(牵头部门:区数据局、区委网信办、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
3、构筑数据要素体系。重点推进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作用发挥,紧紧围绕场景需求,带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多维度数据融会贯通,支撑城市运行各领域重要场景应用,优化城市管理方式。落实数据安全法规制度,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牵头部门: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区委网信办、各相关单位)
4、提升数字人才素养。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数字人才评价方式,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大数字人才引进集聚力度,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综合运用户籍、安居等资源,强化对数字人才的服务保障。完善领导干部数字素养培训和数字化思维运用能力,广泛开展数字技术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平台作用,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范式。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贯标,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CDO)/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深化CTOU首席技术官联盟建设,举办高品质的交流沙龙、学术论坛等活动。(牵头部门:区科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数据局;配合部门:区人才工作局、区委网信办)
三、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打造高成长、高集聚、高质量的“数智”新动能,拓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空间新模式新赛道,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经济贡献度。
5、加快重点载体建设。持续深化“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生态、营造产业发展氛围、释放空间载体资源打造特色园中园,加快建设经济高浓度、主体高能级、功能强辐射、环境高品质的在线新经济产业高地,聚焦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数字健康、数字出行四大领域,累计培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1900家,不断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规模。完成营业收入2900亿元。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相关创新功能性平台累计达6个,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累计达800家,集聚科创新空间累计15家,形成创新产业集群累计4个。(牵头部门:东虹办;配合部门:区数据局、区科委、区商务委)
6、加强数字产业动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搭建政策、产业、资本、应用场景等交流平台,培育引进壮大一批长宁数商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增强数商新业态发展动力,推动数商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完善数字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服务。积极发挥互联网交易平台对资源配置和消费引领作用,支持龙头电商平台延伸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提升“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通过丰富应用场景、完善政策机制、创新制度供给,着力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资源配置力、创新驱动力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推进专业贸易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效应。(牵头部门:区数据局、区商务委;配合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投促办、东虹办)
7、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发挥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形成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新生态,厚植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土壤,培育、集聚2家龙头企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累计培育、集聚80家具有相当能级的创新型企业,营造200个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新增1500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在排摸区内企业估值/市值或GMV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区内潜力企业,稳步推进相关工作。全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目标3058亿元。(牵头部门:区数据局、区科委;配合部门: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东虹办)
8、增强新赛道产业变革力。重点发力“AI+”细分赛道,围绕智能驾驶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引进培育发展3家通用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元宇宙核心技术创新转为产业应用,累计打造2个标杆项目。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五大智能赛道,力争新增“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牵头部门:区科委、区商务委;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
四、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增强人民城市体验度
打造好操作、好体验、好品质的“数质”新方式,推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加快重点场景升级迭代,提高数字生活显示度。
9、优化医疗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化支撑能力,构建一体化数智基座,实现区域医疗数据初步汇聚,发挥数据监管效能,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积极建设长宁数字人生全流程健康管家服务场景。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建设,实现15家区属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全覆盖,并接入上海长宁APP及随申办长宁旗舰店。(牵头部门:区卫生健康委)
10、探索数字校园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数据治理能力和服务能级,逐步推进基于教育数字基座的教育大数据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加强学校“数据资产”建设及应用,强化师生数字素养培育,建设数据治理样板校不少于4所,数据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不少于4个。继续深化教育数字化重点场景示范应用,“智慧健康”应用场景拓展到幼儿阶段,“智慧作业”与“AI听说”应用场景拓展到所有小学,进一步推动数据赋能课堂模式变革,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牵头部门:区教育局)
11、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计划建成3家智慧养老院,创建3家“养老院+互联网医院”,不断提高智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能力。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300户,新增456户独居老年人智能水表安装监测,“一键通”目标签约3500户。深化养老服务“云监管”,持续开展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牵头部门:区民政局)
12、创新数字文旅发展。持续深化区级层面智慧图书馆应用场景建设,完成建设非遗书房和艺术主题馆2个,推进长宁区图书馆愚园馆智慧书房(亲子科普馆)业务应用建设。完善升级长宁文旅移动端应用(何以爱长宁)平台,集成16个微信公众号内容,建立文旅商融合新媒体矩阵,依托小程序平台,集聚72家成员,打造“虹桥文旅荟”企业合作互联平台。持续强化长宁区演出市场内容监管智能辅助系统应用。建设长宁区数字文保可视化智能管理系统,完成8个点位的试点工作,探索文物保护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数字化采集与AI智能算法管理。(牵头部门:区文化旅游局)
13、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有序推进区内宜家、海粟文化广场智慧场库建设,搭建区域智慧停车诱导应用新场景。完善全区道路停车地磁及高位视频实时监测功能,建立道路停车订单管理平台,实现全区智慧道路覆盖率达到80%。持续推进道路停车欠费催缴及征信工作,实现智慧道路停车全闭环管理。进一步完善区级短信平台同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对接测试及上线工作。(牵头部门:区建设管理委)
14、构建智慧社区新面貌。全方位建设社区生活数字化场景,持续完善数字社区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数字家园建设,加快数字赋能“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基本实现覆盖全区。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等场景,鼓励各街镇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社区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牵头部门:各街镇)
五、深化治理数字化转型,强化城市治理软实力
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数治”新范本,持续优化“一网通办”服务、深化“一网统管”改革,提高数字治理感受度。
15、深化“一网通办”服务效能。持续扩大“免申即享”服务范围,优化已上线服务19项,新增区级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10项以上。积极推进市级重点新增7个“一件事”和优化的“12件事”在长宁落地,打造长宁特色标杆“一件事”2个以上。持续拓展“随申办”市民云及企业云服务事项接入范围,市民云新增服务项目15个以上,企业云新增服务项目3个以上,政务云新接入应用5个以上。(牵头部门:区府办、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
16、提升“一网统管”共治能力。全面建设城运视觉中枢、指挥调度中枢并提升效能,升级完善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不断优化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信息报告、联动指挥体系,深化拓展城市运行各领域智能化应用,加强数字值班平台建设应用,完善“5分钟推送现场视频、15分钟上线视频会议”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完成政务数据上链,依托区数据中台,探索相关领域治理数字底座建设。积极打造城运数字体征、城区之眼、数字城建、数字民政、智慧环保、数字民防、应急联动、数字文保等应用场景创新建设和迭代升级。(牵头部门: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
17、数字赋能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数字底座支撑能力,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全经营周期场景,推进“一网通办”服务理念和创新模式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延伸。统一线上办事入口和线上线下办事标准,推动相关服务事项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以统一的政务办公平台为基础,提升机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能,提高业务办理协同化、日常办公移动化,提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即时沟通和扁平化管理水平。推进以“随申码”为载体的城市服务管理数字场景应用,形成“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的全方位服务和治理体系。探索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持续推动政务公共数据上链用链工作,鼓励建设区块链创新示范应用场景。(牵头部门:区府办、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
18、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提升大数据资源平台基础能力,持续推进市、区大数据资源平台资源一体、管理协同。聚焦“AI+服务”“AI+审批”“AI+监管”,探索运用大模型技术赋能政务服务。强化对各条线、各街镇业务数据赋能,推动区级基础数据向基层延伸。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推进长宁区公共数据上链工作,职责-系统-数据挂载率达到90%。整合归集“两企三新”等新兴领域数据,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社区云)数据及平台的应用场景及使用范围,促进基层数据在区内的安全高效流转,全年总计归集数据不低于132万。(牵头部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数据局、区城运中心;配合部门:各相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