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日期:2024-03-20

2024年是长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一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虹桥国家战略落地,加快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现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如下。

一、发展目标

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深入实施最虹桥引领行动。不断强化战略牵引和双轮驱动、强化区域创新协同和开放合作、强化标杆引领和示范带动、强化专班专职专业和向上对接。积极争取一批相关政策和制度创新举措重点突破,着力推动一批功能平台和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区域功能形态进一步完善,产业能级明显提升,经济密度稳步提高,制度改革创新红利不断显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力争实现东虹桥地区2024年综合税收同比增幅高于全区2-3个百分点,占商务区比重保35%争38%,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中不断增强引领力、显示度和影响力,持续打响“最虹桥”品牌。

二、做强区域核心功能

(一)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1、进一步提升国家级临空示范区能级。抓住落实虹桥升级版政策契机,积极向中国民航局等汇报争取,加强与机场集团、东航集团等对接,推动虹桥机场优化拓展国际航运服务功能落地。依托打造航材交易中心等平台,探索打造航空高端服务流量入口。加快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海内外民航总部、通航总部、航空货运总部及关联企业、国产大飞机项目、航空联盟及机构入驻示范区。提升公务机运营能力,推动公务机头部主体落地。

2、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支持片区内外资投资性公司通过虹桥商务区绿色通道完成投融资机构备案项目。支持推荐区内更多企业开设并用好自由贸易账户,推动跨境金融服务更多应用场景落地,提升企业跨境资金运用的便利化水平。持续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相关工作,优化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变更程序,为国际人才提供便利服务,打造东虹桥片区成为国际人才集聚高地、涉外营商高地。

3、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联动相关部门,推进与长三角相关城市(区)的合作交流。吸引长三角企业在东虹桥片区设立总部型机构,鼓励区域内知名平台型企业、高端商务服务企业赴长三角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开拓业务。积极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投资促进会、行业交流会,搭建长三角地区企业交流互动平台。打造东虹桥企业服务会客厅,推进长三角产业园区联盟建设,强化长三角产业协作。

4、推动东虹桥片区与虹开发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东虹桥片区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协同,统筹兼顾东虹桥片区与虹开发区域载体招商和达产达效,形成楼宇去化、政策服务、项目落地等多方合作机制。

(二)增强对外贸易功能

5、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推动招商招展、进博会成交采购等工作,积极组织推介东虹桥片区企业参展。推动现有“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的交流合作,持续推动国别商品交易中心、专业贸易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集聚。深化与海关合作,发挥世贸商城、大虹桥德必WE等载体优势,吸引一批国际经贸组织、功能性机构、行业商协会等落地。举办高能级活动,加大东虹桥片区宣传推介力度,增强企业投资长宁信心。

6、助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做强数字生态品牌,推动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巩固提升“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优势,在“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中找准定位、做出特色。支持拼多多、爱奇艺、携程等龙头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板块,与“丝路电商”伙伴国、进博展商等合作,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国际营销方案。支持盒马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进口特色商品。组织企业参加“丝路电商”各类经贸活动,促进伙伴国经贸交流。

7、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依托全球数字贸易港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内容分发、知识产权交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持续建设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持续发挥大虹桥商务会客厅、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等服务功能,在推动物流企业与电商平台“出海业务”对接上持续发力。依托大虹桥-中欧企业交流平台、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发展联盟等平台开展精准经贸对接会。

(三)提升大科创功能

8、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融合发展。推进市区联动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多元的协同创新模式。依托虹桥跨国企业总部科创园和区域内头部企业,打造若干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用好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虹桥智谷双创示范基地等市级国家级示范试点,集聚创新要素,构建覆盖科技咨询、研发测试、科技金融、成果转移转化等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

9、推动创新主体集聚壮大。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强化精准分类服务,形成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各类基金及资金作用,举办各类双创活动和系列创投沙龙,挖掘、培育和集聚更多创新群落。推进区内科技创新创业载体能级提升,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高质量孵化器建设。

10、加大创新人才引培力度。加大外籍“高精尖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相关便利措施。举办“外国人才在上海”大讲堂等活动,提升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虹桥“人才荟”等功能,加强政策宣传,惠及更多企业和人才。深入实施人才集聚工程,通过专业联盟、活动和平台组织,挖掘集聚符合长宁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群体。

(四)提升重点特色产业能级

11、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优势地位。不断深化“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建设,挖掘梯度企业主体,推动功能性平台建设。深化虹桥临空跨国公司(总部)科创园、携程智慧出行园、百秋容么么数字中心直播基地等特色园中园建设。依托天猫生态实验室,加速落地数字领域创新企业,持续打造数字创新生态。支持机场集团“5G+数字孪生”新基建项目建设。

12、强化总部经济中心辐射作用。持续深入推进总部增能计划,坚持“一企一增能”项目管理和专班服务机制。吸引各类总部机构落户,支持东航“四总部”回迁长宁。放大总部链主功能,推动大虹桥“总部+智造”协同发展,推动总部功能拓展和价值延伸。通过创投沙龙、东虹桥企业会客厅、投资家俱乐部等平台资源,挖掘总部企业背后产业生态,形成“龙头+企业矩阵”模式,推动总部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打造总部生态圈。

13、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大虹桥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数智医疗创新策源地、药械商业流通枢纽站和投资商务合作会客厅。支持和推进生命元山、虹桥上城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中心、联影智慧医疗总部项目打造智慧医疗产业园、扬子江和IBP国际商务花园打造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形成更多产业特色地标。

14、加速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提升人工智能企业质量、壮大产业规模,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培育区内行业标杆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应用场景开放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试点和场景落地,提升传统行业竞争力。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双碳等新赛道持续发力,争取形成一批成长性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代表未来的产业群落。

15、提升金融服务赋能作用。做优“虹桥财富管理走廊”品牌效应,做强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依托园区联合投教基地,丰富园区产融对接功能,加强园区品牌建设,吸引优质投资人和投资类企业入驻。积极发挥上海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中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服务基地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区内企业发展。积极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鼓励开展REITs试点,支持发行专项债。

三、做优虹桥营商环境样板间

(一)加强推动政策赋能区域发展

16、统筹推进虹桥1.0、2.0版政策落地生效。持续推进落实《总体方案》高含金量政策,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重点围绕虹桥升级版政策任务分工方案,强化上下横向联动,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探索创新政策实施路径,推动“承接主体、业务场景、政策实效”三个到位,定期跟踪、汇总进度,加快形成创新典型案例。

17、进一步扩大已实施推进的政策措施受益面和覆盖面。持续为更多外国“高精尖缺”人才提供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等方面的便利服务。用好境外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受理权限,推动更多国际人才集聚东虹桥片区。支持更多有需求的企业接入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在国际学校面向全国试点招生基础上推动更多外籍人员子女享受政策红利。发挥好区长三角养老服务促进中心作用。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互认和自由流动政策,吸引更多高企入驻东虹桥片区。

18、积极向上沟通争取,力求相关政策措施重点突破。支持虹桥商务区引进更多贸易促进机构、商会协会等国际经贸组织功能性机构落地。依托全球数字贸易港加快培育发展数字贸易。申请临时进口临床急需的药械和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合好市级部门推动国际人才职业资格互认。推动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申报上海市脊柱微创诊疗关键技术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19、加大研究力度,探索实施路径,争取创新举措在相关领域先行先试。争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落地。探索推动数据依法合规、便利化跨境流动。争取虹桥机场开通国际中远程航班、加密城际空中快线。争取试点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外保税维修业务。

20、用好市区支持政策。继续落实落细市级支持商务区提升能级20项措施,放大辐射效应。进一步提升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引导作用和使用效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依托全区政策集成优化,做好政策的宣传推介工作,力争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便利的政策服务。

(二)着力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21、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照世行测评标准,在东虹桥片区内持续探索创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各项便利化举措,提升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化服务效能。片区内优先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落实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类事项对应的执照登记工作。加强“证照分离”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工作。支持经街镇、园区以及行业部门同意的集中登记地重点企业、优质企业“一事一议”申请医疗器械、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事项,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22、优化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区知识产权协会(筹)成员单位间的联动效用,完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机制,协助、指导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推进航空争议诉仲调一站式解决平台建设,优化内部衔接机制,提升航空案件解决专业能力。用好最虹桥新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东虹桥检察服务站等机构,深入建设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不断提升法律服务能级。

23、全力做好企业服务。持续深化“四心三最”服务品牌,优化企业走访联系服务和为企纾困解难专员机制,办好企业开门七件事、服务白领十大实事。发展营商体验官,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统筹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强化企业异动情况的预警预判,深化拓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管家式服务。联动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虹桥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等平台,提供更加国际化、专业化营商服务。

24、狠抓投资促进工作。抓好存量挖潜和增量提质,做好安商稳商留商工作。瞄准“两新两高”和“强大新”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加大在办、意向项目跟踪推进力度,明确专员对接,用好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升企业获得感。强化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依托已有产业载体,持续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高端产业布局和能级提升;强化新建载体源头招商,做好载体交付、项目落地、企业落税衔接。持续做好“走出去”招商,瞄准国内重点城市、重要产业、优质项目,同时加快国际招商的步伐。开展“潮涌浦江”投资上海系列活动相关工作。

四、强化东虹桥地区配套服务能力

(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5、有序推动相关地块出让。根据航空服务业发展及相关功能落地节奏,做好南北园北块、南块和望春花地块前期评估工作,做好相关地块的出让准备工作。同时配合招商工作,加强调研论证,结合意向单位实际需求确定用地方案。

26、加速推进机场东片区改造提升。与五大驻场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前瞻谋划新开发土地空间,做好地块开发和营商服务同步衔接,推动东片区脱胎换骨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配合机场集团、东航、中航油有序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结合项目主体需求进一步做好控详规划调整等工作,推进东片区内机场集团城市更新方案落地。对接民航华东管理局、空管局,配合梳理存量转型地块以及规划调整工作,适时启动双评估补地价工作。

27、加快推进经济载体建设和城市更新。推动宜家荟聚、春秋总部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联影智慧医疗园、虹桥上城、机场P-04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东航K1-01、机场J-01地块尽快开工。深化工贸小区等地块城市更新前期研究和方案编制,探讨工业上楼政策的应用可行性。

(二)持续推进区域交通功能提升

28、推进轨道交通优化研究。研究编制外环配套路网专项规划,重点深化地面道路与外环绿道交叉的空间协调关系,实现东西向道路跨线缝合,增强东片区与中心城区连通性。对接市交通委推进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优化示范区线东延伸方案,研究将示范区东延伸或同等级市域铁路选线在仙霞(西)路,并在仙霞西路-淞虹路和虹开发设站。

29、完善片区内部路网体系。配合推进机场市政二期项目全面建成,做好外环抬升实施相关工作。启动临虹路等4条首批道路的前期研究工作,配合推进云岭西路过苏州河通道新建工程前期手续,推进迎宾三路地道东延伸工程前期研究。推进临空核心四街坊地下勾连工程通道四8.2米段项目与宜家购物中心同步建成、同步投入使用。

30、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做好351街坊租赁房项目正式运营后的公共交通保障,推进新建港湾式公交站台和引进公交线路。推进福泉路地道、通协路人行天桥、牛桥浜路等项目。推动临空园区共享班车建设。优化航站楼周边公共交通体系,做好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与航班的衔接服务。

(三)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

31、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创建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机场东片区绿色生态城区,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扩大光伏建设规模,提升区域能源智慧管理能力。推进一批标杆性、集成型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双D创新领跑者联盟实体化运作和不断发展壮大。倡导CN100建筑碳中和机制,扩大参与范围。探索零碳园区、零碳建筑等集成性试点项目,积极打造零碳领跑的新能源赛道。

32、加大人才安居工程保障力度。持续实施留学回国(境)人才专属安居政策。推动虹桥人才公寓竣工和运营、临空保障性租赁住宅项目投入运营。有计划、有节点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的筹措,全年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约600套,供应约2000套。

33、加强商圈能级提升。对标商务区打造国际级消费集聚区的定位,依托光大安石大融城、东虹桥中心、宜家荟聚购物中心等新建或在建商业载体,进一步提升东虹桥地区商圈能级。支持开展退税经济试点。围绕“一心两带三区”整体布局,加快推动东虹桥片区形成高端办公、租赁住宅、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等要素集聚,产业、商业、居住、配套等功能叠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

34、丰富文化旅游体育活动。用好虹桥体育公园、临空音乐公园、滑板公园、外环林带生态绿道、上影虹桥临空国际影城等主题特色资源,引入具有影响力的演出、展览、节庆活动、赛事等。进一步梳理虹桥路沿线尤其是西部的文旅资源并加以整合,打造东虹桥片区微旅行品牌线路。

 

长宁区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