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地区办于2023年度共办理人大建议0件、政协提案11件。按照区政府对“两会”建议提案交办要求,在区政府督查科的指导与帮助下,区地区办认真落实建议提案的讨论沟通、办理落实、公开公示工作。现将具体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承办情况
政协提案:主办3件,涉及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方面。会办8件,包括整合区域社企校资源联合打造 “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研学文化空间、构建宜居美丽家园、打造平安长宁宜居城区等主题。
二、办理结果
目前,区地区办承办的人大建议与政协提案已全部按期办理完毕,全办认真梳理承办建议提案的相关情况,积极做好责任科室任务分配,联络相关委办局做好提前沟通,也主动配合主办部门做好意见答复,同时按照区府办督查科要求完善公开公示工作。全办及时组织多场联络沟通会,并针对政协委员的反馈,及时掌握提案办理方向,不断优化工作细节,妥善回复建议提案。
三、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层层落实。区地区办始终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考核机制之中。主要领导对办理工作负总责,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指导。分管领导组织科室负责人和经办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规定,提前对办理质量、时限要求和注意事项展开工作布置。责任科室及办理负责人按时做好沟通、协调、执行、反馈,实现全流程闭环办理。二是彰显民意,统筹安排。区地区办认真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始终坚持做好“事前问需于民、事中问计于民、事后问绩于民”,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大程度彰显民意。及时做好发文主动公开及主办件答复在门户网站专栏的信息公开。三是加强联动,多元参与。区地区办全员认真研究提案问题和主要建议,组织推进“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工作专题研究会、政协提案主题建设沟通座谈会等共计6场。邀请区相关委办局、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街镇负责人及居民区代表、业内专家广泛参与,在宣传动员、条块联动、资金筹集、科技支撑、设施后续维护等诸多方面发挥多元参与的优势,力求把实效做到最后“一公里”。
四、办理成效
区地区办不仅在政协提案会办件的办理过程中,积极配合主办部门做好书面答复,也在承办的主办件办理流程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力求达到代表、委员满意的办理水平。办理成效如下:
进一步注重特色打造。结合资源禀赋和历史底蕴充分解读社区特质,加强历史文化和城市空间机理的保护传承,保留并充分展现地区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进一步注重“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专群力量的合成,推动“主体单一”为“多方参与”。强化公共精神的养成,推动“人民愿景”为“服务场景”。强化治理机制的形成,推动项目“硬建设”为治理“软实力”。进一步注重功能复合。合理推进城市空间规划、功能布局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单项规划的融合,有效衔接起规划编制与行动计划。进一步注重数字赋能。数字化转型为推进“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创造了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路径,促进了公共服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五、特色案例
在3项主办件及8项会办件办理过程中,区地区办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形成一些特色案例。
案例一:办理第10号“关于依托多元主体,深化区域‘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时,与会办单位及各街镇、社会组织、人民团体通力合作。一是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注重参与式规划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改造、街区营造中的创新活力,引导社区规划师、专家学者等专业力量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坚持开门抓建设,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的各方面和全流程,拓宽群众有序参与的载体、平台和渠道。二是推动数字生活场景应用。长宁主动参与国家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第一批试点,整合社区便民服务资源和服务信息,完善数字生活一站式便民生活圈智慧平台功能,搭载养老、家政、停车等线上新模块,让居民体验了社区商业引导、信息查询、线上预约等新功能。三是精细管理破解城市顽疾。今年是长宁区城市管理精细化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了“智慧、绿色、韧性”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提升了城区软实力,为世界超大城市治理“上海样本”提供长宁素材,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打好善治基础。四是开展综合滚动评估。新华路街道率先探索了“一评、二续、三增”(一评:评实施;二续:续愿景、续清单;三增:增理念、增路径、增项目)的持续滚动推进机制。针对“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内容及社区治理的新需求,实时结合区域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对行动规划项目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案例二:办理第38号“关于打造‘十五分钟美好生活圈’,让‘美丽盆景’变‘整体风景’的建议”提案,一是在规划整体性方面,长宁区注重全面梳理街镇各方面短板及资源,平衡区域短板,强化区域联动,重点项目进一步聚焦、叠加、连通,制定区级项目包,实现重点地区错位互补发展。二是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聚焦构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围绕“一江一河”战略、规划和建设,依托“一江一河”两岸的文化资源,打造苏河主题项目等。三是在需求排摸方面,长宁区注重失智等老年群体排摸调研,开展认知障碍社区筛查,摸清长宁户籍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率。四是在多元参与性方面,长宁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原有的规划公示等公众参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居民全过程参与机制。五是在功能复合性方面,长宁区整体建成度较高,可用新增供地建设公服设施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规划更加注重“深入挖掘社区各类潜力资源,多元化复合利用大小空间”。六是在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方面,长宁区围绕“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深入社区,开展调研,督促国企加强资源排摸,对接社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