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13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索引号:SY00243825X0202500012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宏观经济
  • 发文字号:长发改 〔2025〕17号
  • 发布日期:2025-05-06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余双

民盟长宁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动‘双桥双新泾’建低碳商圈,构造青金色西长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建议很具前瞻性,在当前我区积极推进碳达峰工作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案中指出长宁区作为上海市的重要区域,大力践行“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需进一步形成紧密的产业集群、构建产业联盟、完善前置产业布局、深化招商政策探索等举措,建议在“双桥双新泾”深入开展绿色发展实践。针对提案建议,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街镇研究提出解决采纳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低碳产业规划布局和政策举措

一是贯彻落实市级工作要求。区商务委根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发布2024年工业通信业节能与绿色低碳工作要点的通知》 (沪经信节〔2024〕207号),从优化节能降碳协同管理、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和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圈等维度,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区发改委积极完成市双碳工作考核,每年制定印发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光伏建设年度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并分解至部门,持续做好市对区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评价工作的迎考工作,近年来,我区单位GDP能耗、光伏建设等重点考核指标均较好完成市下达任务目标。二是积极推动重点区域建设。区生态环境局2022年积极响应《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要求,确定北临空区域为长宁区低碳示范建设区域,并成功创建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临空低碳发展实践区位于新泾镇,区域内以航空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集聚发展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园区内入驻有博世、江森自控、联合利华、伊顿、米其林等总部型知名企业,有利于发挥该区域范围内总部型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集聚效应。临空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过程中,组建了临空园区新能源产业联盟,区域内企业还参与组建长宁区无废卓越企业联盟,企业联盟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共融的优势,共同推进低碳产业绿色发展。三是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面对新发展新机遇,构建“1+11+17+X”联合招商模式,区投促办充分整合街镇、园区、国企、部门等资源优势,形成组团式联动招商新模式,根据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锁定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制定招商目录,吸引龙头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此外,围绕低碳产业链上下游,吸引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区位竞争力。四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区商务委积极组织企业申请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绿色供应链、碳管理试点等政策,2024年完成市经信委1个上海市工业节能和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个上海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项目和5个上海市工业通信业碳管理试点示范项目的初审;同时,在新一轮产业政策中,支持航空及运输服务业企业推进低碳化、数字化转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后续,区商务委将根据市区两级工作部署与要求,持续开展产业活动,将绿色低碳理念与产业发展工作融合好。区发改委持续加大节能降碳资金投入,2024年预算安排低碳工作相关经费较2023年同比增长1.83%;修订出台《长宁区支持节能减排降碳若干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组织项目申报,全年区节能减排降碳专项经费对63个申报项目予以支持。五是加速营造绿色低碳发展氛围。区低碳中心积极推进“双D”(去碳化+数字化)联盟工作,组织召开数场绿色低碳领域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区虹桥办结合老旧居民区的更新改造,创新性地打造生境花园,既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食源、水源和栖息地,又为社区居民提供休憩活动空间和学习接触野生动物的绝佳场所,多个生境花园获得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荣誉。区生态局全面推动低碳社区建设,包括新泾镇的绿八居民区、北新泾街道的新泾五村六村等成功创建为市级低碳社区,居民的低碳意识逐步提高,低碳行为逐渐养成,社区层面低碳氛围持续增强。

二、相关街镇积极推动低碳产业发展

虹桥街道精准布局绿色低碳重点产业:一是特色驱动,推进产业融合。依托虹桥街道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金融资源丰富等优势,精准布局低碳商务和绿色金融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紧盯低碳与金融领域的前沿趋势,搭建综合平台,汇聚低碳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各类企业。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开展研讨、对接活动,促进各方合作,探索长宁打造 “青金色西长宁”的可行路径与创新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二是精准发力,开展生态招商。紧紧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战略,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以长三角为重点,开展“走出去”招商工作,依托辖区内绿色低碳企业的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生态招商。持续开展“请进来”活动,打造“虹桥下午茶”企业沙龙系列活动,与各地市商会、产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链接优质资源,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三是优化环境,助力产业发展。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民主高地作用,探索健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辖区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好楼宇和人才公寓资源,为绿色低碳企业以及专业人才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措施,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财的辖区环境,吸引企业集聚,构建产业集群,推动虹桥绿色低碳企业集聚发展。依托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金融资源丰富等优势,精准布局低碳商务和绿色金融产业,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持续开展“请进来”活动,打造“虹桥下午茶”企业沙龙系列活动,与各地市商会、产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民主高地作用,探索健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法制建设。

北新泾街道以营商阵地打造低碳产业集群:一是利用重点楼宇打造低碳或零碳的楼宇商圈,并设立低碳产业集群沟通平台,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入驻;二是以“东、中、西”三片区打造沿街商铺低碳商圈,释放绿色消费活力;三是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抓手,积极培育和引进从事智能低碳解决方案的企业,为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四是深化街道商会载体赋能,加强商会自运营能力,搭建产业协同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实现绿色商圈提质增效具体举措包括:

1.党建引领赋能,打造产业集群。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营商服务融合,借助党群服务阵地和资源,拓宽营商服务辐射面,提供精准“护”企服务,积极推进建设产能融合绿色低碳的产业集群。

2.绘制产业图谱,创建绿色商圈。深入研究长宁区整体规划及“双桥双新泾”特色,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核心领域,梳理产业链,明确薄弱环节,精准招商与培育,引导企业入驻低碳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

3.提升服务能级,放大品牌效应。一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四专机制,提供个性化服务,零距离做好企业服务,持续增强企业发展黏性。二是有序推进各类惠企政策,强化人才支撑平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充分发挥商会赋能作用,不断深化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发展联盟资源要素集聚效应,提升营商宣介的覆盖面。

程家桥街道加大绿色低碳企业招商力度。一是提升招商引资质效。道积极整合辖区内的绿色低碳企业,持续优化双碳产业发展环境,加大绿色低碳企业招商力度。一方面,街道加大“走出去招商”项目的效率与质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同区职能部门、校友会及高研院等机构,深入拜访长三角等地企业,推动一批潜在合作伙伴向东虹桥区域聚焦。另一方面,街道紧盯楼宇招商、展会招商等主阵地,加速导入优质项目。此外,街道积极参与进博会、长三角ESG绿色创新论坛系列活动,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溢出带动效应,加大绿色双碳领域企业培育和招引。二是健全绿色经济配套设施。街道重点商业地标——东虹桥中心作为区域内商办综合型首发项目,着力打造首店经济。目前,街道正在引进碳交易相关企业,做好绿色现代服务业布局,助力东虹桥中心提升商业能级。街道对已入住东虹桥片区企业强调了企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企业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达成环境保护的目标、履行社会职责以及科学高效治理的一系列手段和举措,号召企业以绿色为发展方向,创新为发展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虹桥体育公园全面投入使用,外环林带建成开放6.25公里生态绿道,均对街道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软环境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助力低碳企业提质增效。街道将会聚焦辖区内低碳企业,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发掘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特点,对具有较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推荐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对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企业,会帮助企业提供展示窗口,利用进博会及相关展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帮助企业实现自身发展,也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对符合发展定位的企业提供项目化政策扶持、团队化项目激励和特殊人才引进等政策性扶持,鼓励其节能减排并创建绿色低碳节能单位,积极推行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倡导绿色办公理念,持续为企业赋智、赋值、赋能,实现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新泾镇以企业招引和高效服务促低碳产业发展。一是积极配合制定低碳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布局,为划定专门的低碳产业园区或区域提供意见。同时,协助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为有针对性的招商和培育工作助力。在促进企业合作交流上,协助组织相关企业参与低碳产业论坛、技术研讨会等活动,推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或合作组织,加强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二是密切关注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在低碳领域的应用,提前谋划,协助培育和引进相关企业。三是积极争取低碳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引导、协助低碳企业申报各类资质、项目,落地应用场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用好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虹桥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整合更多社会力量,搭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

下一步,部门和相关街镇将大力践行“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打造双碳示范试点,持续推动低碳措施落实见效,加快推动“双桥双新泾”绿色低碳深化发展,精准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提升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长宁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在“双桥双新泾”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前瞻性和建设性意见,我们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在我区的发展,同时真诚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欢迎随时与我们沟通联系。

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4月11日

联系人姓名:汪骏杰                 联系电话:22051175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1121室      邮政编码:200050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