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五届四次会议第028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
  • 索引号:SY0024384360202500005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文字号:长环发〔2025〕3号
  • 发布日期:2025-05-06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马骥

民盟长宁区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把‘生境花园’的先进经验,全面融入公园城市建设,打造‘生境长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打造“生境城区”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近年来,长宁区积极响应“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要求,编制《长宁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长宁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规划》,开展《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系统生境和谐指数评价应用研究》项目,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制定行动目标,落实措施建设,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实施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样点(线)布设试点和生境空间基础设施及自然教育载体改造提升工作。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品牌,全方位讲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宁故事”。为进一步打造“生境城区”,沟通相关部门汇总意见如下:

一、加强“生境长宁”顶层设计

根据区绿化市容局牵头编制的《上海市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三年总体目标(2024-2026年)》,长宁区将新增31个公园及绿地亲自然教育点位、新增20个促进生物多样性生境花园、新增15个生态智慧监测的公园绿地与蓝绿空间。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长宁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规划》,提出建立以长宁区良好的生态绿地、生态河湖为基底,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为框架的长宁区就地保护体系,形成“生境-绿廊-河湖水域-建成环境”共同构成的生境系统,系统性提升长宁区生态环境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精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上海市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2024-2035)》,“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等工作,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二、深化“生境长宁”本底调查

一是区生态环境局去年已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对全区范围内公园绿地、河流、生境花园进行调查,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动态变化趋势、识别受威胁因素、分析保护成效,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此外,区生态环境局还将选取典型点位试点布设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样点(线),布设红外相机进行实时监测,对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在调查过程中,区生态环境局联合调查团队举办了多场生物多样性调查公众参与活动,受到市民的欢迎。二是区生态环境局拟选取天原河滨公园、外环绿道等地,对其进行系统性生态改造,通过种植本土植物、增添生多保护设施等措施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同时,通过增设科普设施开展配套科普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三是区绿化市容局借助长宁外环生态绿道这一点位优势开设“小宁绿道观察家”系列活动。截至2024年12月份,共开展25场科普活动,受益人群约900人。活动以植物科普为主,通过实地观察和专业讲解,让参与者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价值以及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性。

三、构建“生境长宁”运维机制

“生境花园”运维机制问题已作为区政协党组牵头开展的“优化生境花园运营管理,构建长宁特色‘生境+’体系”重点调研课题调研方向之一,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化市容局、区虹桥办、相关街镇等单位均参与调研,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和解决生境花园在管理机制、运营资金、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本区生境花园的持续建设及后续运营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建议。此外,区虹桥办今年将生境花园运维作为工作目标,力争建立和完善生境花园运维机制。围绕此项目标,将重点开展以下两项工作:一是探索社区生境花园志愿者服务模式。成功申报市级公益基金项目“绿意生境志愿服务项目”,通过该项目积累做法和经验,建立长期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支持社会志愿者围绕生境花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常态化的政府管理机制。对全区社区生境花园开展年度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支持生境花园提升运维;对生境花园的养护手册进行完善调整;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在林长制框架下建立苗木需求和补充的对接机制。

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4月16日

联系人姓名:张婧                           联系电话:60196800

联系地址:云雾山路79号417 室     邮政编码:200051

— 1 —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