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签发人:金卫峰
北新泾代表团:
对于代表团提出的《关于打造新泾公园开放式“无界公园” 推进长宁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我们对代表团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建议所提出的问题分析和建议详实、客观,充分体现了公园周边及其辐射区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生活、生产需求,与长宁区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建设工作目标方向高度一致。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长宁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建设,在长宁全域努力打造市民触手可得的生态品质生活,不断提升长宁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期实现“绿韵映芳华,润泽最长宁”的美好愿景。2024年以来,编制完成了《上海市长宁区公园城市规划(2024-2035年)》,发布了长宁区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以及三年行动计划;组建了长宁区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建设工作赋能咨询团,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理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一步,根据市、区两级关于公园城市建设推进的有关要求,我们拟将新泾公园融合开放改造纳入部门“十五五”规划内容,并会同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局、区体育局、北新泾街道办事处、新泾镇政府、区东虹办等相关部门及街镇,结合代表团提出的诸多建设性意见,完善融合开放改造方案,并在条件成熟之时尽快启动实施相应改造项目,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使这块作为新泾地区和北新泾地区的“中心绿地”能与时俱进,融合日益变化的周边环境,提升公园生态价值与活力,以期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公园周边整片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升,打造人、城、境、业的公园城市建设的典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考虑:
一是进一步融合开放。在新泾公园原有24小时开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物理隔离及空间要素的全面开放共享,一方面向东联通居民小区,形成视线通透、便捷可达、功能交融的绿色开放空间,让周边居民能够真正做到开门见园、出门入园;另一方面向西联通长宁Art Park大融城,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公园+商业融合,结合周边居民需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延伸节点,加快全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公园周边的商业载体开展特色消费场景,丰富公园服务功能,推动商旅文体绿融合发展。
二是进一步功能拓展。新泾公园是集绿化、休闲、文化、健身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园,建有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将综合考虑新泾公园的区位特点、功能需求和人流年龄结构,在适老适幼、体育健身、文脉传承、园艺科普等方面设置各类设施,同步对原有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及时更新,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在财政支持下,对体育设施进行规划调整或更新改造。此外,结合2024-2026年(第三轮)美丽街区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持续提高居民对社区绿色开放空间品质的满意度,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化、园艺、科普等功能的进一步拓展融合。
三是进一步突显特色。在上海市全面完成第一个千园公园的关键节点之际,以新泾公园融合开放改造为契机,不断丰富并突显长宁公园特色,在园内植物品种主题打造、区位公共文化功能优化、绿色低碳社区建设等各要素方面,深挖拓展新泾公园的复合功能。统筹规划种植特色鲜明的花卉树种集中营造生态主题,打造绿色低碳citywalk路线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展赏花指南、垃圾分类等特色活动,带动周边居民感受家门口的绿色文化空间;结合社区园艺师、文化节等特色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联合周边企事业单位,探索校企联动、商业文体联动,提升新泾公园整体价值与街区活力,塑造绿色开放公共空间。
四是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泾公园融合开放改造方案编制、实施的过程中,全面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征集吸收周边居民、单位职工、属地居委等的意见,力求形成最符合人民心中的新泾公园改造方案。新泾公园融合开放完成的后续管养,也要充分发动周边居民,制定自治公约,实现最优的共建共治成效,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践行场所。
感谢代表团对绿化市容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竭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芙蓉江路36号 邮政编码:200336
联系人:王远航 联系电话:62708428
电子邮件地址:wangyuanhang@shcn.gov.cn
(此件主动公开)
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