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对长宁区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050号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 索引号:SY0024384440202500016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
  • 发文字号:长绿容发〔2025〕18号
  • 发布日期:2025-04-15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签发人:金卫峰

尊敬的张知谦代表:

对于您提出的《关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持续打造长宁公园城市引领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继续增绿扩容,打造绿色空间格局”

长宁区生态本底资源良好,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等各项绿色生态指标位列中心城区前列。我们将巩固已有成果,持续精准发力,依托公园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绿地建设工作,挖掘立体绿化资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品城区。

二、关于“绿道连通,串联多类别生态空间”

长宁区已建成绿道总长29.367公里,其中市级绿道16.010公里,区级绿道13.357公里,接下来,我们将依托河道、林带等自然基底,构建“滨水绿廊+城市绿脉”网络,全面推进绿道功能提升。

三、关于“公园开放,加强公园与城市生态连接”

通过公园升级改造、打开融合是打破空间限制、延长公园服务时间的民生举措,长宁区计划于十四五末实现全域公园全开放。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进天山公园融合开放项目,构建天山公园与海粟绿地间人行天桥,助力天山公园成为长宁区的绿色活力枢纽和城市生活新亮点。

四、关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规划、项目和监测协同,系统提升环境质量:一是规划引领,编制《长宁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规划》,结合公园城市建设,探索多元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二是推进项目落地,计划对天原河滨公园等实施系统性生态改造,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与公众参与度;三是开展全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动态监测,分析保护成效及威胁因素,为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五、关于“建设公园多功能性,保持后续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公园+功能拓展,以“公园+”模式推动多元融合:一是文化赋能,举办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的公益活动,吸引市民广泛参与;二是教育实践,与教学结合,新增中山公园等多处亲自然教育点位,开展各类生态研学活动;三是产景融合,打造如硅巷等科创街区,将绿地与产业结合,吸引留住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六、关于“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公园管理与服务水平”

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因地制宜在公园和绿地布置智慧监测点,进行精细动态的生态监测,分析、控制、整合公园各个关键环节的资源,深耕基底,强化数字赋能,包括对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碳汇、水质、小气候等指标进行监测,实现公园精细量化的高效运营管理。

感谢您对绿化市容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竭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芙蓉江路36号       邮政编码:200336

联系人:王远航                         联系电话:62708428

电子邮件地址:wangyuanhang@shcn.gov.cn

(此件主动公开)

 

上海市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5年4月15日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