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对长宁区政协十五届 二次会议第026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索引号:SY053017327580202300113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卫生
  • 发文字号:长卫健发〔2023〕53号
  • 发布日期:2023-04-27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农工党长宁区委员会:

您提出的“026”号“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聚焦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守牢基本公共卫生网底,目前已开展的举措如下: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人员招录使用

每年组织开展“信我长宁、医路同行”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招聘专场。其中本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拟招聘40余名医务人员、2023年拟招聘130余名医务人员,涵盖公卫、医、药、护等各个专业,鼓励和吸引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和市区专业机构医务人员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充实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目前,已达到每万人配备4名全科医生。

(二)完善人员激励政策

十三五期间两次修订《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实施办法》、《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奖励区属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级人才、招聘紧缺专业人才的实施办法》,将紧缺人才、全科人才签约奖励金额从5-8万提高到8-10万,将公共卫生、中医全科等专业列为紧缺人才目录。

(三)强化人才能力培养

1.根据长宁区医疗卫生计生“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起连续开展长宁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优质+均衡保障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加快推进专业人才的分类培育。

2.根据国家及本市关于开展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的工作部署,开展2022年我区公共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提升我区公共卫生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基层应急处理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完善基层卫生服务补偿机制

(一)加大财政投入

2017年,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拨款收入为1.81亿元;2018年起,实施新的补偿方案,当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拨款收入为2.02亿元;202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拨款收入为2.54亿元。2017-2022年五年间,财政投入年均增幅达到7.01%。

(二)绩效补偿方案

我区财政局于2017年末,制定《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偿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核定医疗收入、核定所有支出、补偿收支差额、次年绩效激励”的补偿方案。该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对社区卫生卫生服务中心的设备购置、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房屋租赁等事项进行专项补助;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运行经费进行收支核定,对核定后的收支缺口给予全额托底保障;并在此前两项补助的基础上,对成本控制有效的单位进行额外绩效奖励。

(三)绩效倾斜政策

严格按照市的政策要求,《关于印发〈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绩效考核指导(2019版)〉的通知》、《关于本市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的通知》、《关于印发〈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绩效考核指导(2022版)〉的通知》,结合抗疫,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出台绩效工资倾斜政策,落实好、保障好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工作。

(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项补助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性收支缺口,对不合理的支出不予补偿,避免财政资金无条件托底后造成资金浪费;对实际支出小于核定支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额外激励,进一步鼓励单位有效控制医疗卫生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

三、发挥基层公共卫生“网底”作用

(一)合理布局发热门诊(发热诊室)监测哨点

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在满足日常感染性疾病诊疗服务及医疗机构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合理布局区内发热(哨点)门诊。目前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1家发热门诊,9家发热哨点。“十四五”规划中,要求进一步调整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补东区,强西区”,在长宁区东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新增设立发热门诊,补足东区目前无发热门诊的短板;继续优化长宁区西部发热门诊布局。

(二)继续严格落实院内感染控制各项措施

1.区卫健委明确落实院感防控主体责任,加强院感管理和人员的力量,明确主要领导是院感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全员感控培训。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院学生和规培生、院内保洁员和护工等进行感控知识培训。通过开展培训考核活动,促进全员掌握院感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立纠立改。

2.加强常态化院感防控督查。通过经常性、随机性开展巡查,积极找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查找梳理风险隐患,设立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三)加强社区应急和救治能力的储备与扩容

1.区卫健委根据下一步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中的增能储备,包括诊疗区域、输液区域、氧疗区域、病房病区的扩容,心电监护、血氧监测、供氧等设施设备的增加。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采购1200万的医疗救治等设备,全面夯实社区救治工作基础。

2.组建应急队伍。根据区内医疗救治等需求,组织预备队伍。组建由86名医生、315名护士组成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作为医疗救治后备人员储备。

3.加强人员救治能力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分级分类医疗救治和重症抢救培训,储备重症救治力量。加强对重症医学科、内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确保具备发热(哨点)门诊接诊能力,强化急危重症技能掌握,能够根据需求随时增派到发热门诊(诊室)出诊、或到重症监护病区工作。

四、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机制

(一)加强街镇主导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每年召开长宁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通过该议事协调平台,加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属地街道(镇)居委联动。各街道(镇)设有健康促进委员会、各居委会设有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发挥协调网络作用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支撑作用,发现属地内重点健康问题,共同研商解决措施。

(二)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积极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大力拓展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引导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继续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等主题日宣传活动,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居民中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案例与先进典型,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下一阶段将继续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财、物等支持性政策,做好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与救治,织密织牢基本公共卫生网底,全力保障居民健康。

感谢您对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吴  琼                  联系电话:22051255

联系地址:长宁区长宁路599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

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案    由: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编    号:026

提 案 人:农工党长宁区委员会

内容摘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国家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宁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还有待政策进一步支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意识还不能适应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议: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能力。“造人才”,应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引人才”,建立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基层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加大财政对基层卫生的投入,优化基层卫生经费补偿方式。 3、发挥基层公共卫生“网底”作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进一步规范社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的建设与运行。进一步做实做细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继续严格落实院内感染控制各项措施。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应急准备。 4、坚持平战结合,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强街镇主导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事件应急预案与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