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谢何委员:
您提出的“079”号“关于建立医疗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应用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培训
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的培训,先后组织人员开展青年中医医师培养项目、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参加市中医医联体机制下的中医药双聘人才提升,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等各类人员培训项目,以提高基层中医药医师的中医诊治水平。下一步,我区将建立区域内中医药培训体系,推动建设建立区域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整合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西学中培训基地等功能,集中各单位优秀中医药人才,加强基地师资储备,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培训活动。
二、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抗疫独特作用
2022年,我区中医药条线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抗疫各个环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组织重点人群和风险人群保障、建立全人群中医屏障、攻坚行动和复工复产阶段、常态化防控阶段等4轮预防方药发放,向全区全人群发放中药防疫方123.82万帖(盒);发放中成药连花清瘟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等四种抗疫药品共计11.59万盒。区内中医医疗机构承担了核酸采样、方舱管理、医疗救治、疫苗接种、隔离点管理等大量工作。各中医医疗机构还开设新冠感染门诊和互联网新冠康复咨询门诊,采用心病科、肺病科、推拿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治疗模式,将传统的中药汤剂治疗、中医导引推拿治疗与现代康复评估、呼吸训练等相结合,为新冠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中医药特色康复诊疗服务,促进了新冠患者运动机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整体恢复,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作用。下一步,我委将考虑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先进技术,丰富家庭医生与居民的连接方式,为居民居家中医药干预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数字化转型
2021以来,长宁区成为我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1.0、2.0的示范区,十五家医院先后上线了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互联互通互认、医疗付费“一件事”、电子病历卡与电子出院小结、线上申请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智慧急救、门诊智能分诊导诊、智能院内导航、智能识别通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智能诊后管理、智能诊后管理、便民“一键呼救”等功能。其中,门诊智能分诊导诊具有基于知识库了解患者病情,为接诊医生提供诊断建议的功能。然而,由于中医诊疗具有经验性、个体性较强的特点,难以实现标准化处理,目前我区的门诊智能分诊导诊功能尚无法实现中医辅助诊断功能。下一步,区卫健委将高度关注相关领域的进展,计划待条件成熟后开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中医辅助诊断功能。
感谢您对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关于建立医疗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应用的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梁 楠 联系电话:22051213
联系地址:长宁区长宁路599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
关于建立医疗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应用的建议
案 由:关于建立医疗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应用的建议 |
编 号:079 |
提 案 人:谢何 |
内容摘要:近年来,长宁区在医疗信息化、智慧服务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步,但相比西医,中医业务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建议: 1、建立面向基层的医疗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应用,加强中医智慧化应用建设。针对基层中医问诊思维较弱、缺乏辨证论治的诊断能力、基层中医师对症开方能力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创新医疗服务举措,在现有西医辅助诊断的基础上,拓展中医特色的电子病历应用,依托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思维,在临床上针对特定患者的特定病情,推荐针对性的知识,并通过疗效来检验知识运用的合理性,贯通基层中医业务流程,未来考虑联通智慧中药房,构建中医师与居民触达连接体系,拓展发挥中医诊疗价值。 2、在长宁区开展中医医疗人工智能探索,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发挥作用,持续高效地提高长宁区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