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徐玲(代表团):
您们提出的“关于历保建筑修缮的建议”的代表团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基本情况。长宁区作为历史保护建筑比较集中的中心城区,现有老洋房约47万平方米(花园住宅、新式里弄、老公寓),主要分布在新华路、华山路、愚园路、江苏路、虹桥路、武夷路、泰安路等沿线,其中花园住宅全区约26万平方米;新式里弄约18万平方米;老公寓建筑约3万余平方米。大多建于建国之前,原均成套使用,历史原因造成多户居民合用厨卫。其中121处为优秀历史建筑,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拥有愚园路、新华路、虹桥路、衡山路复兴路四个历史风貌保护区。长宁拥有优厚的历史保护建筑的资源禀赋,深厚文化历史底蕴未完全得到发掘,四个风貌区中除虹桥路以外,其他三片保护区均以居住为主。为了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保护性修缮有序推进
1、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有序推进
2018年长宁区启动试点完成岐山村1.4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自2019年起每年区政府都会安排3万平方米的老洋房修缮来推进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同时也根据居民的意愿,对房屋内部的厨卫进行改造。2023年区房管局结合城市更新等内容,统筹排定了2023年约2.6万优秀历史建筑和里弄房屋保护修缮项目,如武定西路1251弄、大西别墅等,前期手续办理中,拟今年有序开工。着力探索老旧房屋居住条件提升和生活环境改善的工作,不断提升长宁群众在居住方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长宁区持续推进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叠加内外大修
本区现有新式里弄房屋18万平方米,集中于江苏、新华、华阳的长宁东部3个街道。2021年启动试点3万平方米,按照“一年试点、三年实施、五年完成”的计划,采取“分割改独用、新增变独用、整体提升、设施完善”等四类改造方式,“螺蛳壳里做道场”设计出“一卫一方案”,我们合理利用居民原有卫生部位或居民自有居住空间内,让居民从中挑选满足自身需求的提升样式。改造内容包含墙地砖、马桶、吊顶以及淋浴、台盆等设施设备,尽力符合居民日常需求,同时在有条件改造合用厨房设施的,在居民愿意的前提下,对厨房设施一并改造。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全部改造。2023年拟再新实施5万平方米。
二、持续牵头做好优秀历史建筑日常管理工作
1、牵头做好日常管理。区房管局协同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针对优秀历史建筑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工作协同,推动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管理执法效率,做好优秀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工作。
2、有序实施智能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区房管局推进实施智能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将相关数据纳入“一网统管”平台。共计安装2088个,应装已尽装,同时已安装设备数据已纳入城运中心平台,报送心跳信息。
3、启动优秀历史建筑调查评估工作。根据市房管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相关工作要求,长宁区房管局委托专业单位和技术人员开展2023年度长宁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年度评估报告编制工作。针对我区部分优秀历史建筑进行核准基础信息及保护要求、保护利用情况、责任落实情况及综合评估结论等调查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水平,延续历史文脉。
三、探索研究老洋房承租人交易使用权事宜
对于产权复杂的老洋房,探索建立市房管局、区局房局、区房管集团、街镇的联动机制,一事一议,在政策规范许可下,充分尊重使用权人意愿,各部门与单位创新突破,协作配合,发展利用与保护并重,全力支持,帮助承租人满足使用权交易的需求。
四、党建引领,人民民主有实效
江苏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社区两委班子与居民区党员带头亮身份、作表率,邀请物业、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向群众宣传不同房屋的改造政策,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沟通,现场敲定新设施的规格尺寸,甚至墙砖颜色等具体细节。面对大量的方案设计图纸,在房管局牵头做好培训后,居民委干部内部开展自学、弄通搞懂才能有的放矢上门做工作。居民委干部利用休息时间,以“5+2、白+黑”工作干劲,召开各类居民区联席会议、居民自治会议等形式,为大家搭建协商讨论的平台,使政策宣传、征询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属地社区对于群众提出的诉求进行分类,逐个分析化解,当好“老娘舅”,房屋修缮后,会同物业为后续的维护,当好“指导员”。
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贴近群众,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精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工作机制与经验,使我们长宁精品城区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感谢你们对我局工作的宝贵意见,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结合和落实。
长宁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3 年4 月24 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长宁路599 号615 室 邮政编码:200050
联系人姓名:朱黎明 电话:22050026
电子邮件地址:zhulm@shc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