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对长宁区政协十五届 二次会议第013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索引号:SY053017327580202300105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卫生
  • 发文字号:长卫健发〔2023〕49号
  • 发布日期:2023-04-26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民进长宁区委员会:

您提出的“013”号“关于长宁区试点城市区域医联体新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长宁区医联体目前的建设举措如下: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以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探索整合型医疗资源服务体系,为医联体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区校共建,由区政府、区卫健委与交大医学院、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医院等签署框架协议,推进落实医教研防联动。由卫健委牵头推动区域内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绩效考核,落实分级诊疗上下联动。

二、试点先行,创新机制。

遴选改革意识强、创新劲头足、学科基础扎实的医疗机构作为试点单位。以同仁医院影像科、药学部为龙头,牵头建设区域影像中心和处方前置审核中心;以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为试点推进全专结合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以程家桥社区为试点单位,推进安宁疗护区域一体化管理;以天山社区为试点单位,推进区内“互联网+护理”工作。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通过护理专科基地建设,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护理人才。区域性医疗中心教学基地发挥教学辐射功能,每年对全体全科医师进行培训考核。开展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二三级医疗机构医生到社区,与社区医生开设联合门诊,既服务基层患者同时提升社区医生诊疗能力。

四、强化基层,群众受益。

强化二三级医院在医联体中作用,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管理相结合,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在同仁医院、天山中医医院等带动下,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示范性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康复工作。

五、目前区内医联体建设情况

(一)应急医疗救治联合体。统筹区内医疗资源,依托分级诊疗原有基础,组建我区应急医疗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将全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由光华、天山、同仁对口支援保障,加强片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和养老机构与对口医院的医疗资源联动机制。建立区级救治专家组,对东、中、西三个片区的护理院提供线上线下会诊和指导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养老机构开展巡诊,对病情变化者及时予以研判并指导用药,必要时协助转至上级医院。

(二)中医医联体。不断强化以天山中医医院为中心的长宁区区域中医医联体建设,加强区域中医医联体信息互联共享,积极开展各类医疗资源下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已派驻11位中医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社区开设葛京化工作室和崔晓工作室,建立医联体内单位沟通平台,对社区病人做到精准预约、无缝转诊。

(三)安宁疗护医联体建设。随着2020年长宁区安宁疗护实施细则的发布,我区建立以程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区域安宁疗护中心,建立机构安宁疗护床位,其他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安宁疗护床位,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格局。2022年,我委探索安宁疗护双向转诊的线上平台建设。2023年,我委探索以医管中心牵头的安宁疗护管理中心,建立安宁疗护质控、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双向转诊等统筹管理的模式。

六、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统筹规划,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一是进一步巩固区域医联体构架。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建设以区域性医疗中心同仁医院为核心,其他二三级医院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医联体,聚焦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推广中西医社区适宜技术,带动区域诊疗能级整体提升。二是进一步深化整合型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影像诊断中心诊断对临床预警干预作用;深化处方前置审核中心对区域药事管理作用;推动中药处方前置审核对基层中医药质量控制力度;推动病理中心集约高效管理;推动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科研教学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区域消毒中心建设。三是进一步探索连续性医疗服务工作。聚焦“防-治-康-养-护”全生命服务,探索建立社区、医院、家庭融合健康管理、入院诊治、康复治疗、全程护理的全过程服务,形成社区与医院医疗、护理互动,康复早期介入,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流程协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二)绩效考核,提升转诊服务质效。构建“管理、责任、利益、服务”共同体,建立由卫健委牵头,公立医院及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具体落实的绩效考核机制。推进转诊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升。

(三)资源投入,规划布局信息建设。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布局,加大资源投入,加快推进医联体内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互认,通过信息对接实现智慧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感受度、医院管理效率、医生工作效率。

(四)多管齐下,助力基层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建设社区医院工作,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学和区属三级医院紧密联动合作,力争获批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三是加强社区儿科、社区护理、社区中医、社区康复、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社区呼吸障碍疾病等的诊治和医防融合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示范性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四是逐步形成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品牌。五是探索全科医师在二、三级医院多点执业,促进人才柔性流动,通过多点执业、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全科医师医疗服务能力。

感谢您对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关于长宁区试点城市区域医联体新模式的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梁  楠                  联系电话:22051213

联系地址:长宁区长宁路599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

关于长宁区试点城市区域医联体新模式的建议

案    由:关于长宁区试点城市区域医联体新模式的建议

编    号:013

提 案 人:民进长宁区委员会

内容摘要: 目前区内医院与医院之间、全科与专科之间的合作项目比较多,但却存在着缺乏政策引领和顶层设计,导致管理松散化、碎片化;医疗机构间的合作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建设的思路;医院管理层、医务人员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人民的真实需求被忽视等问题。建议: 1、政府主导:由区卫健委牵头,纳入区域卫生规划,成立医联体办公室或理事会。 2、整章建制:起草章程,约定各成员单位的权利义务,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3、目标管理:制定医联体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明确各成员单位能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4、人员管理:尝试探索医联体内部人员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的机制。 5、资源共享:大型设备、优势技术、信息物资、管理队伍的资源共享。 6、绩效考核:医联体建设过程应与各成员单位年度目标任务书、绩效考核、评优创先挂钩。医联体建设成果应纳入区卫健委的中长期规划。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