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熊秋菊
侯莹云、任卫红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好初中生课外实践活动,应从课外实践分配上做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主办意见函告如下:
提案提出:在开展初中生课外实践活动中,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构造共建联建模式;要加强课外实践分配,从多维度课程体验;要加强合作基地联系,教育基地资源共享。对此区教育局予以采纳解决。
一是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系列化。区教育局及下属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的指导意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开设系列公共安全教育课。结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案例征集活动,共遴选出11篇优秀案例报送市里,案例内容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网络、生态等安全领域。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精品课程”征集活动,做到全区100%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参与。选送的14节区域示范课荣获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精品课。
二是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多样化。为增加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每年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活动比赛,与区民防办联合举行中学生达人挑战赛(抢答、演讲、包扎)、中学生网上民防知识竞赛、中小学民防征文比赛,艺术品征集比赛等。与区红十字会联手,每年举行“红十字”救护比赛。每年组织学校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竞答和技能展示活动。各中小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公共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坚持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公共安全教育周,并坚持抓住元旦、春节、春秋开学等时间节点和国家“5.12”防灾减灾宣传日、“119”消防安全宣传周等安全教育,以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安全防范教育宣传和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三是持续建设公共安全体验场所。2019年因地制宜完成8所学校的安全体验场所建设,目前为止义务教育阶段安全教育场所建设已全部完成。在学校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采用一校一方案的方式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并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以实践体验为住,如逃生绳打结、心肺复苏、火灾逃生等,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故能力。今后一方面要对已建学校安全教育场所设施设备不断充实和提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区域2所安全教育场所的内容和功能,为区域学生安全体验教育提供硬件支撑。长宁区劳动技术中心和天山初级中学是区域学生交通文明安全和民防教育基地,区教育局联合区交警支队和区民防办,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基地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特色及场地条件进行整体设计和布置,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丰富的安全知识、营造逼真的灾害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及探究公共安全知识及技能。
四是公共安全教育师资专业化。中小学民防教师是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主力队伍。区教育学院每年组织开展区域层面开展公开课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区教育局和区民防办每年利用6月下旬,组织全区中小学民防教师进行封闭式培训,邀请民防专家专题讲座、开展基层教师教育经验分享。组织实地技能培训,如学敲汽车玻璃窗、学打逃生结、学心肺复苏等。
2019年8月,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区教育局主动与东方绿舟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实施基地对接,充分了解市级基地实训内容和流程,落实区域各初中赴基地开展实训的人员和时间安排。区教育局将区科委梳理出的区域内科普基地场所的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共计46家),提供给各初中。初中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需求,对接基地共同开发实践课程。区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初中学生课外实践工作开展情况的指导与检查。在为学校提供校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初中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外实践中获益。
衷心感谢对长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长宁区教育局
2020年5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孙 萍 联系电话:22050731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7楼 邮政编码: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