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长宁区政社合作专区上线。记者随机点开网页中的“政策体检”模块,进入“长宁区文创空间认定”中的“深度体检”,12个认定必要条件列得分明:空间入住率达到()%以上,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面积是否占空间可出租面积的70%以上……最后点击“立即体检”,就会生成一份是否符合条件的报告结果。
政策条文被形象地转译了。对于经营主体而言,这成为感受度上的直观体验——好用、实用。
线上新增功能平台,线下签订合作备忘录。
同一天,政策公开政社合作备忘录签约进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宁区是政策公开政社合作试点区。在打造“政策公开讲”系列品牌的基础上,建立区相关部门通过培训社会组织对企业进行政策辅导,同时形成企业通过社会组织向区相关部门反馈意见的双向循环机制。据了解,参与主体包括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等部门,社会组织指的是产业园区、商会、行业协会。双方在政策公众参与、发布、解读、推送、辅导、实施反馈等方面,建立常态、长效合作,助推政策落地成效。
社会组织助力政策“转译”
政策“转译”为何需要社会组织助力?相关负责人解释,社会组织扎根一线,本身就服务企业。相较于政府部门,他们清楚个体企业诉求,以及政策如何精准靶向。
长宁区企联会是一家5A等级的社会组织,会长张连城这样阐释,“贴近企业,第一时间了解企业需求、企业家诉求,是企联会的最大优势。企联会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区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精准化、增值化的政策推送、辅导服务。同时,区企联会将继续拓宽渠道,有针对性将企业的想法诉求和意见建议反馈给政府部门,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宁区,政策“转译官”队伍扎实。以政务服务帮办员为例,经营主体与群众在每一次办事时都能感受到速度、温度。
这为长宁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勾勒出生动画像。
“定制化”服务提升企业感受度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创新,关键在于“定制化”服务。
记者了解到,此次线上专区依托“一网通办”企业专属空间。其中,“活动通知”栏目动态更新政社合作最新活动预告,开放在线报名通道。“惠企政策”栏目提供政策解读、政策匹配、政策体检(申报)、政策月历、政策意见征集等政策公开全流程服务。“服务地图”和“企联服务”两个栏目助力企业高效触达社会组织。“热门问题”栏目集成展示企业常见问题与解答清单。“我的互动”栏目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咨询渠道,方便企业疑难问题“一对一”解答。上线后的专区通过搭建政策公众参与平台,进一步优化政策全流程公开,促进政策有效落地与实施。
另一方面,签订政策公开政社合作备忘录为的是能更好发挥社会组织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和面向企业群众提供针对性、个性化、“一对一”服务的便利,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政策“接力”,促进政策有效落地与实施。
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宁区将继续聚焦企业关切,持续提升政社合作能级,提供“一园区一问答”等精准化、定制化政策服务,跑好政策推送、辅导“最后一公里”,打造“政府+”多元立体的政策公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