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江苏路街道一栋居民楼里,街道工作人员正在为来参加“政府开放月”活动的公众代表演示“梯控”项目。
楼道的“梯控”项目是为了解决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里充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将电梯的摄像头全部智能升级改造。
“梯控”项目的落成,相当于在楼道里安上了“数字保安”。智能摄像头一旦识别出有非机动车进入电梯轿厢,立即会通过灯光和语音提示居民和物业管理人员,同时电梯也无法运行,确保了“车不入楼”,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与赞许。
住在江苏路街道的公众代表田先生说,平时工作比较忙,虽然家在这边,但很少关注社区里的这些新产品,这次活动将老百姓带到熟悉的地方,感受到了许多“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便利。
目前,江苏路街道有36个小区试点“梯控”,90部电梯实行智能化改造。
都说“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在愚园路上,钱学森旧居、愚园路历史名人墙等是最为人熟知的历史资源。作为长宁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条马路,如今的“她”早早地踏上了启用“人工智能”的先行班列。
在江苏路街道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外面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历史名人墙,若你再往里走,可就别有洞天了。
“我是在长宁这边工作,但不住在这里,平时也只是匆匆路过,参加这次‘政府开放月’的活动真的感受颇深,没有想到里面这么多高科技,充满智能感。”一位来自徐汇区的公众代表告诉“宁宁”。
在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充电桩项目旁,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江苏路街道的又一智能产品,“这也是我们‘梯控’项目改造升级后,为居民做的一个配套设施,让居民有地方充电。”
“这个真是太好了,以前有人在楼道里私拉电线充电的时候,我都会打电话给物业,现在好了,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建议你们‘政府开放月’活动多开办几场, 不然街道做了这么多事,许多老百姓都不知道的。”座谈交流会上,一位在这边住了几十年的阿姨说。
目前,江苏路街道正大力推进智能充电设施应用,已安装近200个智能充电端口,为居民打造安全的充电环境。
在愚园路街区市民中心,公众代表还亲身体验了社区智能助餐屏、社区书院“智慧科普盒子”等,收获满满。
正如一位公众代表杜先生所说,“以前觉得数字化离我们的社区生活很遥远,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数字民生’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社区的服务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