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司法局研发全国首个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4-02-07

日前,长宁区司法局将传统工作主动对接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自主研发了全国首个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有效赋能社区矫正工作,为科技赋能社区矫正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样本。

长宁区历来重视社区矫正特别是矫正对象再犯罪风险隐患管理工作,连续七年(2017-2023)保持社区矫正对象零再犯。

社区矫正是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实施的非监禁性刑罚,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由于社区矫正是将罪犯置于社区内,科学准确评估其可能的再次犯罪,以及对社会再次造成的风险隐患,尤为重要。

自去年11月底,该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开始试运行,如今,已达到了71.6%准确率,基本可以和当前国外同类模型的先进水平比肩。

据介绍,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通过矫正对象再犯风险26个静、动态因子的分析,通过后台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算,构建多元回归方程,自动得出矫正对象再犯风险的五个等级,并根据每名对象的风险等级自动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使社区矫正对象风险隐患评估由传统的人为主观评估,实现向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客观评估转变,减少了主观性、提升了客观性。

在构建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中,长宁区司法局与华东政法大学、安徽警官职业学院、万达公司等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与此同时,在汲取由长宁区首创并推广全市司法、公安两部门应用检验了近10余年的安置帮教对象风险评估“平衡表”的经验基础上,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依托与国家、市、区三级大数据中心和上海市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一体化系统的共享数据,运用上海市近二十年社区矫正再犯数据、心理测评数据以及教授专家的科研成果,以上海原有重犯赋值分析,结合其他相关重犯数据,通过分类预测、模型拟合、似然比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模型计算公式。

社区矫正再犯罪评估模型的前端可以通过矫正对象再犯风险中26个静、动态因子的选择,相关因子和分值传入模型计算公式,随后通过后台运算,充分检验数据赋值有效性,对现有数据进行训练,构建多元回归方程,形成风险评估模型,自动得出矫正对象再犯风险等级,并根据每名对象的风险等级自动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有力提升社区矫正能级。

接下来,长宁区司法局将继续深化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扩大数据共享规模,完善模型算法,优化预警处置,完善矫正方案,并推进与智慧矫正相对应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再造,为一线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