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宁区第十七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第01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签发人:张源
杨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长宁区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针对性很强,为做好长宁区就业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收到建议后,区人社局会同区教育局针对问题和意见做了认真研究,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和困难人员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等方面,区人社部门结合长宁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搭平台,持续完善零工服务专区建设
去年底,市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零工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沪人社就〔2023〕354号),我们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市人社局工作要求,在今年,正式上线了长宁区线下零工服务专区,是全市首个由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直接运行的零工服务平台,涵盖岗位发布、职业指导、企业洽谈、政策服务四项核心功能,提供技能提升、创业指导、就业帮扶、权益保障、便民措施等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支持劳动者实现多渠道灵活就业。4月初,我们开展了首场零工专场招聘会。活动现场共邀请帆书、盒马等21家企业,提供零工岗位500余个,吸引了众多求职参与者。此外,我们还结合“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同步向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定期推送零工岗位,充分发挥“家门口”阵地优势“送岗上门”。此前在“15分钟就业服务圈”仙霞新村街道服务站,便充分利用站点嵌入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优势,推出了“养老服务+零工企业”的招聘会,提供各类养老服务行业的兼职或零工岗位。
二、送政策,不断加强灵活就业政策宣传落实
今年,在2024年上海市首场“周周招”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暨长宁区就业援助月主题日的招聘会上,长宁区推出了“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包,为灵活就业群体准备了办理灵活就业登记和退出、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等就业惠民服务。同时,加大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最长可享受两年的社保费补贴)的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灵活就业等多渠道实现就业。
三、拓渠道,深入挖掘新业态灵活就业岗位
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与区域新业态行业企业的对接服务,聚焦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新业态岗位,着力扩大灵活就业岗位供给。加大对“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和本区线上零工专区的宣介推广力度,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云端求职”。组织开展“宁聚职场”直播带岗灵活就业专场活动,重点聚焦高校毕业季,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屏对屏”“面对面”讲解企业概况、招聘岗位、福利待遇等求职者关心的内容,助力高校毕业生更直观了解零工企业和岗位,提高对灵活就业的认识度。
四、优服务,积极开展“IN动力就业训练营”
针对对有零工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将根据需求举办短周期、小班化的“IN动力零工求职训练营”,侧重职业规划、时间管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帮助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单位就业而选择零工过渡、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尽快与企业建立零工合作关系,同时也为过渡期后实现单位就业做好前期准备。针对有明确职业定位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鼓励参加本区青年就业见习,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见习岗位资源,通过就业见习提升工作经验,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五、强督查,做好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
加强对灵活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明确各自的权益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积极指导用人单位完善用工管理,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用工档案,规范用工流程。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监督,确保其合法合规。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查处,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灵活就业人员的投诉和举报,维护其合法权益。
六、提技能,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根据长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回应人民群众职业能力提升要求,着力建设在职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构。2021年,长宁区业余大学申请成为上海市唯一一家电子竞技员职业技能评价机构,为新兴产业的人才建设做好保障,2022年下半年开始,已完成电子竞技员三级和五级五个批次、近100位电竞相关产业在职人员考核鉴定。同时在人社部新政策的指导下,区业余大学筹备申请电子竞技运营师、互联网直播营销师、养老护理员等新业态职业的评价资质,为区域内在职在岗人员或者准备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所需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为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培养实用人才。
下一步,长宁区将继续围绕灵活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持续加大零工服务专区建设力度,积极挖掘适合各类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持续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不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助力更多灵活就业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感谢您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继往对就业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的
建议(代表建议016)
上海市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4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联系人姓名:何伟健 联系电话:22050738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708室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
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灵活就业者
幸福感的建议(代表建议016)
杨帅
根据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当前大约有300万名灵活就业者。和全国的灵活就业市场(约2亿人)相比,上海的灵活就业市场仍有很大空间。此外,由于灵活就业者因属于单位的非核心员工,普遍存在缺少工作指导、工作安全感低、工作自主性差等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体验。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包容、支持灵活就业,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幸福感,将灵活就业渠道完善成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和困难人员的职业生涯“新赛道”。具体来说:
一、建议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发展、优化公益组织或第三方机构,帮助灵活就业者走好职业发展之路。目前政府从用工制度、薪酬标准、劳动纠纷处理等方面出台政策。这些政策和帮助切实地提高了就业率、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经济性指标,但对灵活就业者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规划满意度等主观但又会影响其日常幸福感的指标的关注程度,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建议职业培训机构、社会就业帮助机构组织相应培训活动,提高灵活就业者职业生涯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帮助其树立“即便是灵活身份,同样也能获得职业长期发展的观念”,满足其组织稳定性偏好。
二、建议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关注劳务派遣、外包之外的灵活就业者。我们针对长宁的近300名灵活就业者进行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派遣、外包类员工的各项感知在灵活就业者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他类的灵活就业者相对较低。因此,建议进一步将政策和帮助惠及其他类型的灵活就业者,规范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建议开展针对从业经历有限、收入偏低、年龄偏低的灵活身份员工的专门培训,帮助他们走好职业发展中的初期阶段。
三、建议在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中加入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内容的介绍。从调研可知,大学学历(43.73%)层次的灵活就业者占有重要比例。但是,这类的灵活就业者同时在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幸福感上处于较低的状态。在信息革命和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为某一企业供职一生的传统职业发展道路开始不断变化。因此,建议适时改变在校学生传统的职业发展观念,引导其梳理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者主动选择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