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长宁区委员会:
您提出的“010”号“关于推动长宁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展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专题研究,结合区域医联体建设进展及未来规划,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进展与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上海市关于医联体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委以整合型医联体试点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集约配置、智慧医疗赋能等举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与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内涵,探索形成具有长宁特色的区域立体式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三位一体顶层设计,构建卫生健康整合发展
长宁区立足"健康长宁"战略部署,创新构建“1+5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框架,即以《长宁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为核心纲领,同步出台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卫生数字化转型等五大专项行动计划,形成政策体系、实施路径、评价标准“三位一体”的改革架构。从区域层面,纵向建立“三级贯通”服务链,以区域医疗中心同仁医院为龙头,向下延伸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站点-家庭”三级服务网络,形成"预防-诊疗-康复"全周期闭环管理;横向打造"三维协同"发展轴,依托数智基座平台,实现医疗资源、数据信息、学科建设三个维度的跨机构统筹,形成覆盖全区的立体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分级诊疗与慢病管理的无缝衔接,初步构建具有长宁特色的"平急转换、医防融合、中西并重"的区域整合型医联体新范式。
(二)科特色纵向贯通,助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以资源共享和服务联动为纽带,区属二三级医疗机构特色优势学科与区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充分实现技术共用、资源互补的叠加效应,横向盘活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纵向可使基层医疗机构强弱项、堵漏洞、补短板,真正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如天山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区域中医医联体,派驻中医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社区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对社区病人做到优先预约、精准施治。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发挥在关节病专科的引领示范作用,组建关节病医疗联合体。区精卫中心探索建立区域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全覆盖,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同时,深化与华东医院、儿童医院龙华医院等市级医疗机构合作,进一步织密基层医疗防护网。
(三)集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医联协作效能倍增
为实现健康医疗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依托区域数智基座建设实现医疗业务场景赋能和数智化转型,强化基座在数据治理、应用管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前期,已整合医学影像云中心、数字化病理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智能审方中心、医技预约中心五大核心平台,构建"区域辅助医疗智能决策系统",打通“基层检查-中心诊断”+“基层开单-中心检查-中心诊断”全域共享诊疗路径,提高医技检查预约的便捷性、公平性和效率性,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检查检验的需求。
(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医”“产”协同发展
在整合型医联体建设中,各牵头单位通过输出技术标准、管理范式和创新生态,在提升区域整体效能的同时,向着"临床诊疗中心+科研创新引擎+数字医疗枢纽"的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区域成立科研联盟,初步构建"临床问题发现-基础研究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建立科研资源共享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由科研联盟研究制定相关的转化机制,提供相关转化辅助公司、产业公司信息,减少医务人员科研转化事务性工作,辅助医务人员做好转化项目管理,开展转化项目推荐交流会议。促进我区医务人员提升科研转化能力,培养我区熟悉科研转化的专职科研辅助人员,切实加强医疗科研转化工作。
二、下一步推进计划
我委将对标建设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主要任务,补足短板,具体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一体化管理。加强政策法规、行业规划、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对医联体的监督指导,明确医联体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的权责,确保各级各类机构能够切实落实自身机构职责。建立健全整合型医联体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并完善医疗联合体内部考核管理,引导医联体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完成医联体建设目标。推动精准检测和创新转化平台建设,依托第三方平台,以融合创新为引擎,构建集检测、医生、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政策决策部门的力量于一体的科创平台。
(二)进一步有序整合资源。强化区域数智基座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确保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共享。依托区域数智基座建设,在医联体内构建一条高效的数字通道,畅通上下转诊路径。通过数字纽带链接区域内所有可及的康复、护理等社会服务资源,整合医、养功能联动的需方一站式服务模式,积极应对老龄化疾病结构带来的挑战。
(三)进一步优化联动功能。探索社区辅助科室由上级医院管理模式,推动区域人才柔性流动一体化管理试点,有力有序推动卫生人才区域内流动。梳理统筹二三级医疗机构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的学科,通过学科规划统筹、人员柔性流动、专科设备共享,实现区域医疗机构学科“共建、共享、共管”的共赢态势。
感谢您对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委将持续深化医联体改革,推动整合型服务模式落地见效,切实提升居民健康获得感。
附件:关于推动长宁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展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朱天夫 联系电话:22051207
联系地址:长宁区长宁路599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关于推动长宁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展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建议
案 由:关于推动长宁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发展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建议 |
编 号:010 |
提 案 人:农工党长宁区委员会 |
内容摘要:打造具有长宁特色的紧密型医联体,需要进一步发展整合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目前,有序管理的医联体数智应用平台尚未建立,协同运行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共享模式尚未成型。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医联体发展规划,加强医疗资源整合。整合区域内医疗健康数据,助力公共卫生管理和个人健康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2、进一步打通医疗机构互联互通平台,加速优势专科发展。充分发挥长宁区区级医院优势学科资源,通过互动共享共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3、以“医”带“产”,推动长宁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鼓励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 4、建立健全监管评估机制,确保医联体高效运行。构建医联体监管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和职责,加强对医联体运行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医联体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医联体建设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