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绮霞委员:
您提出的“056”号“关于打造数字医疗创新高地,推动‘健康长宁’落地见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长宁区卫健委立足实际、统筹谋划,制定并出台了《长宁区推进卫生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部署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数智基座。根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数据标准规范,经过多轮标准比对和系统梳理,制定了长宁区卫生健康数智基座的数据标准(诊疗部分),涵盖45个标准数据集,1500余个数据元。同时结合长宁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同步制定了公共卫生数据标准,涵盖38个数据集,1800余个数据元。上述数据已全部汇聚至数智基座平台,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我区是市健康大平台试点单位。我委积极响应市专班会议精神,组建区属试点工作专班,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组织保障。选派四名同志入驻市大平台专班组,全面参与试点任务实施。同时,建立专班工作定期调度机制,每两周组织召开一次专班推进会议,及时沟通试点工作进展与问题,确保试点任务按计划高质量落实。目前,长宁区5家试点医院同仁、天山中医等医疗机构已按照《上海市卫生健康数据统一采集标准1.1》上传至市平台前置库。
我区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已建立区域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远程超声诊断中心和远程心电中心,依托数智基座,推出了智慧应用——健康画像。该应用主要是利用医疗大模型技术,对患者的历史就医行为数据进行语义分析,提炼出与当前就诊相关的重要信息,形成患者AI数字健康空间,包括患者曾经患有的重大疾病、慢性病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如手术记录、住院记录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区属各医院医生在登录医生站选择病人后,系统会智能展示当前患者的数字健康信息呈现给医生,实现患者信息互联互通。系统支持按科室、患者健康状况等维度展示不同病史摘要信息,为医生提供个性化摘要,显著提升诊疗效率和质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数据要素化应用,构建科研协作新生态
我委将以数智基座为支撑,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医疗数据要素化应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探索建设科研数据中心,针对特定疾病,开展医学数据的采集、治理、存储及深度分析,制定标准化脱敏专病数据集,c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样本筛选、指标提取及数据分析支持,助力医疗科研效率提升;推动产学研协同,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生物库、基因库等资源,拓展科研平台功能,促进医疗数据在科研领域的深度应用与成果转化,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数据全流程质控,夯实共享应用基础
数智基座将全面对接各试点医院前置库,整合历史诊疗数据。同时,我委将重点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健全质控体系,严格遵循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及及时性原则,建立数据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数据管理流程。通过高质量数据支撑医疗决策科学化、服务效率提升,为区域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筑牢基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提质增效。
(三)深化跨领域协作,拓展数据资源整合边界
在区数据局支持下,我委将着力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与教育、医保等部门深化协作,打破数据壁垒,推动跨领域业务协同。积极对接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申请接入计划免疫、死亡登记等核心业务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全域整合与高效利用,全面提升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管理能级。
感谢对长宁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关于打造数字医疗创新高地,推动“健康长宁”落地见效的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朱天夫 联系电话:22051207
联系地址:长宁区长宁路599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关于打造数字医疗创新高地,推动“健康长宁”落地见效的建议
案 由:关于打造数字医疗创新高地,推动“健康长宁”落地见效的建议 |
编 号:056 |
提 案 人:姜绮霞 |
内容摘要:近几年,大健康产业已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数字医疗将是大健康产业的新动能,长宁已铺就医疗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具备发展数字医疗的产业基础。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数据共享存在障碍,院企合作存在困难。 建议: 1、构建完善数字医疗发展“底座”。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区域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检验中心、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共享、管理和应用机制;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护机制,推进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2、构建长宁数字医疗创新体系。大力支持数字医疗创新能力建设,依托科研院所,与区域内医疗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汇,统筹布局区域内医疗大数据等资源平台,建设泛血管病、肿瘤、老年病等临床医学数据中心。 3、推进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成立专职机构或专班,建立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健康管理等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