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对长宁区政协十五届 四次会议第021号提案的答复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索引号:SY053017327580202500077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卫生
  • 发文字号:长卫健发〔2025〕41号
  • 发布日期:2025-05-09

九三学社长宁区委员会:

您提出的“021”号“关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能力,构建高效基层医疗新格局的建议”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精准聚焦当前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与国家和上海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的方向高度契合。经我委深入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2023年,围绕强化“四大功能”,聚焦“放权赋能、提质增效”上海市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我委通过推广社区基本病种清单和适宜技术应用、丰富药品配备、专科专病专家下沉、支持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进修等举措,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夯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和网底作用,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能力,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程”中,明确要求各区按照《上海市社区医院建设标准》配备标准化手术室,近期市卫健委也印发了《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建设指引》,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满足社区居民常见疾病适宜手术治疗需求,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试点建设标准化手术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适宜外科手术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诊疗需求,逐步拓展手术服务范围,并与上级医疗机构手术诊疗服务功能互补、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家门口”手术服务。

“十四五”期间,我委着重整合区域医疗优势资源,以同仁医院为主体,区属二三级医疗机构特色优势学科为补充,专科专病联盟为纽带,与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联体,在医联体内实现优势专科共建。天山中医医院牵头建设区域中医医联体,派驻中医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在社区开设名中医工作室,对社区病人做到优先预约、精准施治。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发挥在关节病专科的引领示范作用,组建关节病医疗联合体。区精卫中心探索建立区域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全覆盖,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我区依托区域全科医师培训联合体,完善长宁区社区卫生全科医师职业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整合全科医学科及其他优势临床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每五年至上级医院进修或多点执业3个月。同时,选拔优秀的社区医生至上级医院多点执业,培养全科医学骨干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继续探索推动区域人才柔性流动一体化管理试点,有力有序推动卫生人才区域内流动。梳理统筹二三级医疗机构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的学科,通过学科规划统筹、人员柔性流动、专科设备共享,实现区域医疗机构学科“共建、共享、共管”的共赢态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能力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健康讲座、科普宣传,义诊等活动方式,向居民普及社区外科服务的安全性和优势,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术后患者实施“康复管家”跟踪管理,通过术后随访数据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超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基石。我们将持续聚焦“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目标,着力打造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期待您继续提出宝贵建议。

 

附件:关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能力,构建高效基层医疗新格局的建议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4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姓名:朱天夫                  联系电话:22051207

       联系地址:长宁区长宁路599号12楼   邮政编码:200050


附件:关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能力,构建高效基层医疗新格局的建议

 

   由:关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能力,构建高效基层医疗新格局的建议

    号:021

  人:九三学社长宁区委员会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居民信任度较低等因素,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服务能力发展,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服务能力,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议设立专项财政拨款,用于建设标准化手术室、购置无影灯等必备器械,并提升消毒、无菌环境等配套设施。针对场地有限的中心,可通过改造现有医疗用房,优化现有场地布局,实现小型手术室的合理布局,确保无菌操作标准达标。 2、建立医联体机制,优化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的外科协作机制,完善急慢分治模式,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模式。上级医院定期派遣外科专家到社区指导操作,设立全科医师在上级外科轮训制度。优化职称晋升政策,设立“社区外科职称晋升绿色通道”。 3、 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提升居民信任。通过健康讲座、科普宣传,义诊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小型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优势,借助真实案例展示成功治疗效果,增强居民对社区外科服务的信任与依赖。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