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85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 发文机构: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 索引号:SYMB2F308480202300019
  •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 主题分类:文化
  • 发文字号:长文旅〔2023〕20号
  • 发布日期:2023-04-20

谈晴委员:

您在区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85号《关于营造街头文化氛围,凸显精品城区特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长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综述

长宁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拥有虹桥路、新华路、愚园路、复兴路-衡山路(部分)四个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72处文物保护单位,37家文博艺术类场馆,121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900多栋具有百年历史的花园洋房,是上海近代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宁区已建成覆盖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效地推动长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二、对提案的具体答复

(一)关于营造街头文化氛围的建议

长宁区自从2015年继静安区成为全市第二家街头艺人扩大试点区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合作,努力将丰富多彩的街头艺术与中山公园商圈、天山商圈、IM国际等商圈和办公楼宇的公共空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商业空间与街头艺术“零距离接触”,极大的丰富了商业区域内的艺术形式,为商圈集聚人气、促进消费、提升品质,文商旅融合发展。

街头艺术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生事物,不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报以宽容之心,更加需要政府部门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不断探索和实践城市管理能力。结合长宁实际,形成文旅局、商务委、相关街道、城管、治安派出所等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节目内容、艺人安排、周边环境以及商家反馈等信息情况,及时处理和疏导相关矛盾和突发状况,做到“事前有告知,事中有沟通,事后有反馈”,形成“定点定人定时”的管理模式,确保街头艺人项目的持续推进。

今年长宁区文旅局将继续深化落实街头艺人工作,做好街头艺人日常驻点演出安排,持续开展第九届上海街艺节暨流动剧场演出系列活动——长宁专场,凸显长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城区的艺术氛围。

(二)关于开展建筑可阅读,让“城市有温度”的建议

2018年起,“建筑可阅读”项目从长宁区等六个中心城区开始试点,长宁区文旅局积极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不断发掘老建筑新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围绕“建筑可阅读”项目,长宁区文旅局开展了一系列微旅行活动,让更多市民游客在专业导览下充分领略长宁历史文脉及建筑的魅力。目前,长宁区推出了迎接黎明、博物馆之声、探寻孙宋史迹、邬达克在上海、艺海拾珠、苏河寻音、非遗手作、穿梭时光、ART愚园、武夷有意思等10条文旅精品线路,充分覆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等上海三大文化品牌。此外,长宁区文旅局还与春秋、携程、乐懿等区域内重点旅游企业深度合作,针对不同人群偏好,定制不同主题的文化之旅线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文化艺术、“网红”打卡等主题,“微旅行”的玩法也愈发多样,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通过“建筑可阅读”的方式,市民游客可以感受长宁城区历史的浓缩和文化的积淀,生动展示区域红色旅游特色资源,讲好长宁故事、上海故事。

今年长宁区文旅局将进一步挖掘长宁城区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丰富“建筑可阅读”形式,创新研发各类建筑主题元素文创产品,围绕“文旅深度融合”升级的长宁特色旅游,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近”“走进”建筑,讲好长宁故事,打响长宁文旅品牌,真正践行“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再次感谢谈晴委员长期以来对长宁文化旅游发展的关注和关心,为长宁今后城区文化旅游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衷心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4月3日

联系人姓名:周 萍 联系电话:22051115

联系地址:长宁路599号1115室 邮政编码:200050

我要留言

留言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