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骆乐
方静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海派文化赋能长宁区文创产业发展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统筹谋划,打造文创产业先锋区”的建议
文创园区的建设一直是推进区时尚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文创园区大多分布在东部中部的核心地区,与消费街区深度融合,既有产业属性,又有消费体验,成为了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同时其特有的时尚消费与时尚产业相结合的氛围,又成为了聚集时尚活动的新据点。2023年,“Burberry Rose限时快闪活动”在幸福里园区举办,时尚芭莎、哔哩哔哩发布会,万宝龙、lululemon等知名品牌发布秀在上生新所展开,硅巷早餐会、“荷花奖”大师走基层舞蹈讲座等专业类座谈、讲座分别在德必易园和MOE TOWN开展,世贸商城承接了上海国际珠宝交易会、DADASHOW、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等大型专业展会。2024制造佳品汇活动,我们还将幸福里、创邑SPACE、上生新所等园区纳入that’s沪时尚街区打活动,促进区域内文创载体与时尚消费的融合联动。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品质,塑造区域核心文化品格”的建议
长宁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积极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智慧文化体验度,持续“数字长宁”创新发展。长宁区图书馆率先开展市级智慧阅读项目的场馆建设与服务试行,“新页书房”成为全市首个“智慧图书馆”。“新页书房·非遗主题馆”于去年4月正式开馆,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非遗+智慧阅读”新场景,为读者提供方便便捷的阅读体验。同时,为了更好彰显城区文化底蕴,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的保护性利用,促进更多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工业遗址等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大力推进文化场馆、各类文化空间等向社会开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新发展,探索更多传统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跨界合作,推动前沿技术融入文创产业”的建议
一是我区制订了《长宁区支持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项目实施细则》。鼓励本区企事业单位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等之间加强合作发展,积极探索创新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和市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鼓励区、校、企形成产业共兴、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氛围共创的良好局面。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共育合作。加大对时尚创意类人才的培养资助力度,支持企业设立紧缺人才实习基地,支持申报市、区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二是制定《长宁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草案)》,进一步促进了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加快推进了人工智能等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鼓励项目落地发展、支持单位研发创新、推进技术示范应用、营造产业创新生态四个方面,共提出15项政策。目前,爱奇艺、观池文化等文创龙头企业均在长宁区落地了优质数字化项目。三是切实增强文化发展能级。持续深化中山公园红色文化圈、虹桥海派文化圈、新泾江南文化圈内涵,推出更多原创文化精品,推动海内外优秀文化产品在长宁首发、首映、首演、首展,促进文艺创造百花齐放。进一步推进刘海粟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等场馆资源联动,积极打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艺术街区。
四、关于“进一步完善支持体系,针对需求展开专项扶持”的建议
一是积极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截至2024年1月,区引导基金认缴出资11.7亿元,已实际出资约9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逾百亿元。引导基金服务区产业发展实施战略,积极投向时尚创意产业等我区重点产业,所投项目有艾德韦宣、万和天宜、网映文化、炫动传播等时尚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引导优质企业在我区集聚,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二是优化完善时尚创意类人才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对人才的精准服务,运用数字化提升便利性,依托“一网通办”等平台,实现人才线上线下都能“有求必应”,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继续实施优秀人才租房补贴、公租房(人才公寓)优先配租、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三位一体”人才安居工程。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支持长宁区的发展!
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委员会
2024年5月7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长宁路599号831室 电话:22050885
联系人姓名:张蓓 邮政编码:200050
电子邮件地址:zhangbei@shc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