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签发人:骆乐
董德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培育长宁区夜间经济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城区建设,更好地繁荣区域夜间经济生态,区商务委联合区文旅局、建管委、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等单位共同谋划,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夜间经济建设工作:
一是,逐步建设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消费区域。2023年,长宁将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上海市第三条分时步行街,“凯田集荟”分时步行街的建设。发挥进博会“6+365”平台的优势作用,以“数字、时尚、国际”为特色目标打造分时步行街吸引更多国际国内、时尚潮流优质品牌加入,成为双休日夜间经济区域特色的标志性亮点;根据《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紧紧围绕上海“一江一河”的商业重点交汇集聚带布局,与相关委办共同推进中山公园商圈“苏河湾—中山公园”片区滨水夜间休闲区域建设。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城区优势,积极加强新华商圈定西路餐饮休闲特色街、上生新所、幸福里等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的特色发展工作,促进购物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餐饮消费等各类服务消费的联动,提升夜间经济消费能级。围绕“24 小时城市”愿景,实施《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扩大凯田集荟分时段步行街影响力,打造其成为夜间经济新地标、新场景。推出武夷MIX320、上生新所等一批潮流街区夜生活好去处。依托街区夜间景观环境,融合特色文化资源、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将夜间文化旅游与消费的深度融合。2022年8月,新华历史风貌街区被文旅部认定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集聚区内洋房云集的新华路、城市更新代表作上生·新所、由橡胶制品研究所老房子改造而成的网红休闲地幸福里,都是市民游客耳熟能详的去处。
二是,逐步推动夜间经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在夜间经济特色消费集聚地的建设中,注重塑造融合科技与文化元素的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长宁区现有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虹桥艺术中心两大标准剧场,以及上生·新所、育音堂音乐公园、梧桐演艺新空间等16个演艺新空间。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营业性演出成为了市民夜间文化消费的新选择,也为演出周边的商圈注入新动能,助力“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在光大安石ART PARK大融城引入区内首家33K投影矩阵以及123㎡裸眼3D巨屏,以“融光元界,光影构象”为主题在夜间将消费者带入现实虚拟结合的奇妙幻境,在梦幻绚丽的水族馆光影构想中感受破次元的沉浸式体验;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另外一家老牌商场西郊百联购物中心,紧抓其升级改造契机,在中央下沉式广场引入360°3D裸眼三面屏,未来也将依托自然文化景观,辅以AR/VR技术,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各方式,激光、投影、建筑照明等特效,给观众带来具有震撼性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同时在长宁东部夜间经济初见规模的上生新所、幸福里等网红打卡地标也进一步加强夜间高能级布景,如上生新所注重IP打造,吸引到泡泡玛特与抖音强强联手开设快闪店,在夜间以绚丽灯光装置外景吸引众多市民打卡驻足,引发消费小高潮。未来长宁也将继续探索夜间实体消费从“重内容”向“重体验”转变,为顾客打造更多角度的场景化消费环境。
三是,逐步做到夜间经济发展的宣传推广。充分应用现代媒体做好夜间经济和夜间特色消费地标的宣传和推广,联合长宁融媒体官微、青春上海微信矩阵、上海财经广播音频渠道、阿基米德社区、新闻晨报社区周到等立体式全媒体资源,进一步深度访谈、采访和报道,通过品牌直播间、著名主持人探营等形式,讲好长宁夜间经济故事,为各个夜间消费特色地标的个性化包装,通过加大宣传推广,释放长宁夜间经济的消费潜力。
四是,加强指导与规范,完善管理配套,全面提升夜间经济发展服务水平。瞄准不同的目标消费群,打造若干个多元文化、不同主题的夜生活集聚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指导服务功能,支持在夜生活集聚区范围内试点允许具备户外空间条件的咖啡馆、轻食餐厅等沿街店铺摆设“外摆位”,督促经营主体自律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服务与监管能力。坚持错时检查机制,调整市场监管所力量、监管时段和监管频次;坚持轻微违法进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于经营者首次、未发生危害、及时进行整改的行为,市场监管所给予责令整改或者警告等行政提示、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等方式,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对现场制售、散装食品销售和“三小”食品经营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制售“三无”食品、伪劣食品、过期食品、有毒有害及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等违法行为。针对夜经济发展需求,持续关注并研究延长夜间交通通行时间、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的可行性。根据《长宁区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长府办〔2016〕49号),相关部门可结合夜经济片区的实际停放需求量,在附近区域挖掘停放区,通过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结合的方式,提高夜间经济交通出行便捷性。
五是,重视小吃制作、民间手工艺等技能培训。根据《关于对本市劳动者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的通知》(沪人社规〔2021〕5号),规定对经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或社会培训组织,按规定组织实施的经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项目实行获证补贴。同时,根据《上海市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长宁区促进就业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长人社规〔2023〕1号),对组织高级工以上培训(含竞赛等)的培训实施机构等单位,按照1000元/人(三级),1500元/人(二级),2000元/人(一级)的标准给予补贴。其中,与小吃制作、民间手工艺等夜市经济相关的,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项目,均已纳入在2022年上海市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项目目录。在创业方面,鼓励创业者自主创业,从事夜市经营活动,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提供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补贴、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政策支持。
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委员会
2023年3月31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长宁路599号826室 邮政编码:200050
联系人姓名:丁晓雯 电话:22050826
电子邮件地址:dingxw@shcn.gov.cn